《鬢邊不是海棠紅》大火原因,不僅因為服化道,更重要的是這一點

《鬢邊不是海棠紅》大火原因,不僅因為服化道,更重要的是這一點


相信愛看刷劇的朋友們,

最近應該都在推薦這樣一部劇,

叫做《鬢邊不是海棠紅》,

這部劇播出沒幾天,就一路飆升,

沒多久就徹底大火了。

《鬢邊不是海棠紅》大火原因,不僅因為服化道,更重要的是這一點

這部劇的大火,那是情有可原,實至名歸的。

打開這部劇,劇情、演員演技先拋開不說,

光是劇中精美華麗的服化道,根本讓人移不開眼,

每一幕隨便一截圖,都可以做電腦手機壁紙,

能看出這部劇是花了大錢,經過大考究的。

《鬢邊不是海棠紅》大火原因,不僅因為服化道,更重要的是這一點

劇中黃曉明飾演的程鳳台,作為富甲一方的程二爺,

妥妥的一個高富帥,那生活品味、格調沒得說。

就說他的服裝,雖然劇中大多都是各式西服,

但是每一套的都很講究。

不僅非常符合民國時期的氛圍,

而且每個袖口、手帕、小掛飾這樣的小細節,

都做的細緻無比,極其貼合人物身份。

《鬢邊不是海棠紅》大火原因,不僅因為服化道,更重要的是這一點

再說劇中佘詩曼飾演的程家二奶奶,

她所常穿的就是古代少奶奶愛穿的元寶領旗袍,,

既雍容華貴,又落落大方,

又符合她封建思想名門閨秀的人設。

男主角尹正所飾演的商細蕊他的服裝更不必多說,

戲曲服裝的奢華精美展現的更是淋漓盡致。

《鬢邊不是海棠紅》大火原因,不僅因為服化道,更重要的是這一點

劇組光服裝就準備了好幾百套,

而主角們單人服裝也得上百套,

足見這部劇服化道用心程度,妥妥的良心好劇。

《鬢邊不是海棠紅》大火原因,不僅因為服化道,更重要的是這一點

但是,這還是不是這部劇大火的真正原因,

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對傳統戲曲的大力推廣。

都知道戲曲是我國從古至今的傳統文化,

是藝術裡的珍寶般的存在,

古時候沒有歌曲、電視,戲曲就是那時候的娛樂解悶的好東西。

《鬢邊不是海棠紅》大火原因,不僅因為服化道,更重要的是這一點

戲曲演員為了成為名角,下了多少苦功夫,但是也不是人人都能有出頭之日。

也許因為太過辛苦,戲曲傳承越來越難。

但是最影響戲曲傳承的,還有時代對它的遺忘和"拋棄",

隨著互聯網出現,各種新事物的出現,

戲曲越來越不被理解,成為了曲高寡合的存在。

《鬢邊不是海棠紅》大火原因,不僅因為服化道,更重要的是這一點

而我國影視作品中,也鮮少有以戲曲為主的,

不是不想拍,而是怕大眾不喜歡,沒有收視率,

而且戲曲的體系龐大,服化道精美程度成本巨大,都是問題。

《鬢邊不是海棠紅》大火原因,不僅因為服化道,更重要的是這一點

但是《鬢邊不是海棠紅》敢為人先,沒有畏懼這些困難,

為了宣傳傳統戲曲文化,不惜大成本投資,

演員更是為了演好戲曲演員的角色,

專門體驗了他們的生活,苦練了好一段時間,

看了本劇才能知道,這樣對創作如此盡心盡力、盡善盡美的團隊,

怎麼能不大火?

《鬢邊不是海棠紅》大火原因,不僅因為服化道,更重要的是這一點

這部劇的大火,也讓更多的年輕人看到了中國傳統戲曲的魅力,

戲曲之美,在於傳承多年的堅守,

在於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要將傳統戲曲不斷髮揚光大,

也必須依靠跟現代媒體加快融合,

新方式,老味道,

戲曲傳承和弘揚正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