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體內、飲用水、食鹽中都已有微塑料的痕跡,而前段時間竟有研究表示,人類大便中首次發現塑料微粒(雖然這和基因編輯相比,根本不是事兒)...想要減塑的生活真的很難嗎?不妨今天就從一根吸管開始行動吧!
♻️
被忽視的塑料微粒
最終回到了我們的身體
______
美國CNN
英國衛報
奧地利環境局和維也納醫科大學
最新研究報告
人類糞便樣本中首次發現微塑料
▲首席研究員Philipp Schwabl博士在URG論壇發佈報告
研究人員對8名志願者
進行了一週的飲食追蹤
在他們每日的糞便樣本中
統統發現了微塑料
並且類型多達9種
幾乎覆蓋了全部塑料類型
這些被發現的微塑料
直徑在50~500微米之間
平均每10克糞便中
就含有約20顆塑料微粒
更可怕的是
這8個人年齡在33~65歲之間
分別來自不同國家
(芬蘭、意大利、日本、荷蘭
波蘭、俄羅斯、英國、奧地利)
這些侵入人體的塑料從何而來?
答案是:食物、飲用水、護理及生活用品
雖然目前沒有具體研究
量化表明塑料微粒對身體的傷害
但已有研究發現
微塑料會攜帶各類汙染物
隨洋流運動對生態環境產生化學危害
並透過各種載體進入人體
或許我們被垃圾吞噬只是時間問題
...
♻️♻️
全球禁塑運動
海洋不是人類的垃圾場
______
據統計,每年約有800至1100萬噸的塑料廢棄物進入海洋。中國的傾倒量大約佔1/3,僅長江每年就向東海傾倒約33萬噸塑料垃圾,這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塑料垃圾河流汙染源之一。
▲圖為Sailing Seas of Plastic觀測到的中國東部沿海塑料漂浮物的分佈情況
保守估計,海洋中目前大約有5.25萬億的塑料,其中92%都是塑料微粒。
英國海洋保育協會估計,英國每年光是用掉的吸管就達到85億支,相當於每天超過2300萬支。
吸管、食品包裝這類最不起眼的塑料消耗品,用量巨大,卻幾乎無法回收,絕大多數最終流入海洋,分解成微小碎屑,被海中生物吃下肚,惡性循環......
而這兩年,全球各個國家也紛紛將減塑運動擴大到禁用塑料吸管。
就在今年,英國女王要求皇室全面禁塑,英首相也宣佈將在25年內淘汰所有可避免的塑料廢棄物;蘇格蘭預計2019年底全面禁用塑料吸管;星巴克的故鄉西雅圖,自7月起全面禁止餐廳使用塑料吸管。
臺灣環保署也宣佈,自2019年起大型餐飲業的內用將禁止提供塑料吸管,2025年全面限用(不能免費提供,必須付費以價制量),到了2030年全面禁用。
全世界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塑料議題,而我們又可以做些什麼?
♻️♻️♻️
友善環境
拒絕塑料吸管比想象中簡單
______
作為常年 “兜售” 環保概念的小編,其實我已經分享過不少相關議題。例如:
《2個0.5公升的玻璃罐,裝著我們3個月的垃圾》
《這些塑料垃圾竟然可以這麼玩?!》
《你隨手丟掉的塑料,終將被你自己吃下》
《英女王對塑料的宣戰》
《零垃圾生活的N種可能》
... ...
有介紹減塑生活方式,有分享個人案例,有推薦回收塑料設計作品,也有關注一些塑料議題......
但至今,好像還沒特別針對某個可被替代的生活用品展開,所以今天就以“塑料吸管”開始,和大家分享幾個市面上已有的替塑吸管。
減塑生活,從小小的吸管慢慢踐行!
1.竹子吸管
輕量、可重複使用,且不含任何化學物質或染劑,清洗也很方便。
2.甘蔗/稻草/秸稈吸管
3.不鏽鋼/鈦吸管
這兩種材質看上去很像,但差別還挺大的。不鏽鋼材質雖然耐用,但易生鏽;而鈦雖然價格要高於不鏽鋼,但它更輕,更便於攜帶。
4.玻璃吸管
有著彎曲設計的玻璃吸管,多角度、不用傾斜杯子都能使用,更為方便。「Be Organic」吸管在巴厘島製造,並支持當地的清除塑料垃圾行動。
5.“可以吃”的吸管
「Lolistraw」這款吸管以海藻製成,擁有不同的口味,用完即能吞下肚。當然你將它放置於土壤、海洋或野外,都能在60天之內自然分解。
6.紙吸管
雖然為一次性使用的材質,但這款紙吸管不會因為沾溼而無法使用,同時可用掩埋堆肥的方式處理。
7.玉米吸管
比起上面那個相對容易破損的紙吸管而言,Repurpose的可分解吸管,它不含化學黏劑,使用玉米原料,既具有可彎曲的彈性又兼顧韌性,可能更貼近現代使用者體驗。
當然
當然
當然
能不用吸管更好
雖然有時候蓋子有些礙事兒,但現在也有不少品牌的蓋子設計可以直接打開飲用啦!
關注樂活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