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揭祕:諾貝爾獎版本的《蘭亭序》原來這麼厲害?

#國慶假期綜合症#帶上孩子,玩轉諾貝爾獎版的《蘭亭序》!

這幾天,新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名單相繼揭曉。相比如他們的名字,我們更看重他們的科研精神,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精神,才促使了他們的成功。

獨家揭秘:諾貝爾獎版本的《蘭亭序》原來這麼厲害?

有句話說“失敗的過程有千萬種,而成功的路只有一條”,每個諾獎得主,每個成功的人,他們都是憑藉著自己的頑強毅力、百折不饒的鬥志,持之以恆的精進心態達到成功的彼岸的。

古語云“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以勤為徑,以苦為舟, 前人已經給我們總結出了這麼一條成功之路,只是,我們習慣於從現代中去尋找成功模型。其實,在古代,就有很多成功人士值得我們學習,比如說書法大家王羲之就是很典型的一例。

獨家揭秘:諾貝爾獎版本的《蘭亭序》原來這麼厲害?

王羲之自幼酷愛書法,他對自己要求非常刻苦,非常精進。更有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代表作《蘭亭序》留世,也有人稱其為“中國行書第一帖”。

他的每一個字,不但表現得遒勁有力,而且變化無窮。比如“之”字的寫法,在《蘭亭序》裡就展示著二十一種不同的形態。一點一畫都是那麼的阿娜多姿,似乎有神人相助也。故《蘭亭序》一度被歷代書界奉為極品。

獨家揭秘:諾貝爾獎版本的《蘭亭序》原來這麼厲害?

不管是民間還是官方,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已成“一票難求”,自古以來就一直被模仿,但從未被超越。就連唐太宗李世民都對它頂禮膜拜,每次揣測完字體的書寫方法後,就小心翼翼的收藏起來,極為珍惜。

據說,《蘭亭序》的真跡也都已經被李世民所帶走了,現在看到的是都是臨摹版本的。

除了他的書法令人歎為觀止以外,他的文章也是值得點頭稱讚的。

《蘭亭序》本身是一篇序文。那是在一個美好的三月,王羲之與各類名流一起踏青,相聚於蘭亭,一起喝著酒,吟著詩,於是乎,基於對人生短暫的感概,他為大家的詩稿親題一序,形成《蘭亭序》。

獨家揭秘:諾貝爾獎版本的《蘭亭序》原來這麼厲害?

王羲之的這篇序,主要還是出於對人生的感概而作。

他這樣寫的:“……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以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這段是說:……不管是用心生活,對人生有所總結的人,還是隨意,放縱不羈的生活著的人,雖然每個人興趣不同,但是,在快樂面前,都會看不到自己將逐漸老去的事實。只是當對於想要的東西產生了厭倦時,情隨事遷而感概萬千。壽命的長短也全憑天地之造化,……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

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這段是說:看著古人的文章,就像心有靈犀一樣,互相有著感應。人生雖說都有一死,但各自所過的人生不同,有的因碌碌無為而終過一生。有的爭分奪秒,為社會創造了價值。又怎麼能把兩者的一生終歸到一死的境地等同並論呢。後人看今人就像今人看古人一樣,感受是一樣的……

這兩段,就可以看出他的人生價值觀,人生這麼短,為什麼不珍惜時間,努力拼搏呢。所以,現在來看,那些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才是真正值得我們學習的人。

比如諾獎得主,他們研究成功的每一個項目,每一個現象,都在推動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只是他們的“成功路線”有著另外一個不同真跡版本的“難、停、續”而已。

獨家揭秘:諾貝爾獎版本的《蘭亭序》原來這麼厲害?

所謂“難”,是因為要突破一些侷限,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取長補短,大量思考,反覆實踐,博採眾長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既要檢驗自己的閱歷寬度,又要檢驗自己的思維深度,沒有豐富的知識儲備是很難有所建樹的。

每個人的知識是有限的,特別是專業人才,都是“術有專攻”,不可能面面俱到。在科研上面也會遇到思維瓶頸,這就有可能給研究項目造成了“停”的局面。

困難總是有的,失敗也只是成功之母而已。當我們驗證過失敗,總結出了經驗,繼“續”起來就容易多了,這個時候也多是出成果的階段了。

獨家揭秘:諾貝爾獎版本的《蘭亭序》原來這麼厲害?

不管是諾貝爾獎版本的“難、停、續”,還是王羲之的《蘭亭序》,我們除了看到他們光彩的成果以外,還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看到他們為此曾經辛苦的付出,微笑背後流過的汗水,以及不屈不饒的奮鬥精神!

在此,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山以險峻成其巍峨,海以奔湧成其壯闊。我們要精進,要發力。————向他們學習,做後代榜樣!

(如果您喜歡,歡迎關注和轉發,碼字辛苦,動力無限,萬分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