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品讀:《北風》北風其涼,雨雪其霏,風雪中的逃亡之歌

北風緊,雨雪霏,衛君虐,政局危。禍亂將至,似風雨欲來;君子之憂,如冰雪愁雲。不堪暴虐亂世,友人相攜逃亡。

《詩經》品讀:《北風》北風其涼,雨雪其霏,風雪中的逃亡之歌

北風

國風·邶風·北風

北風其涼,雨雪其雱(pāng雪盛貌)。惠而好我,攜手同行。其虛(jiē皆)其邪?既亟只且!

北風其喈(jiē),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攜手同歸。其虛其邪?既亟只且(jū語氣助詞)!

莫赤匪狐,莫黑匪烏。惠而好我,攜手同車。其虛其邪?既亟(jí急)只且!

譯文:

北風刺骨呼嘯來,漫天大雪紛亂飛。志同道合好朋友,攜起手來快逃亡。豈能猶豫再耽擱?事情緊急禍將降。

寒流逼北風猖狂,滿眼裡白雪茫茫。志同道合好朋友,攜起手來歸他邦。豈能猶豫再磨蹭?事情緊急快逃亡!

豔紅不過那狐狸,漆黑莫比老烏鴉。志同道合好朋友,攜手乘車同離開。豈能猶豫慢慢走?事情緊急快逃亡!

《詩經》品讀:《北風》北風其涼,雨雪其霏,風雪中的逃亡之歌

這是一首反映貴族逃亡的詩。衛君暴虐,禍亂將至,“君子不立危邦”,詩人勸友人一起逃難。

本詩以景起興,渲染氣氛:北風呼嘯,寒冷刺骨;大雪紛飛,鋪天蓋地。如此惡劣的天氣,不是該待在溫暖的家中,圍爐煮茗,喝酒吟詩嗎?

其實北風與雨雪,是起興,更是比興。既渲染惡劣自然之景,更是象徵險惡的社會混亂之情,象徵國家危亂之象。“其虛其邪?既亟只且。”人們扶老攜幼,呼朋引伴,攜手逃難,詩中展現了一幅風雪逃亡圖:風雪交加,一群貴族呼朋引伴,攜手乘車去逃亡。本詩生動記敘了局勢危急,環境險惡,人們急惶惶逃難,流離失所的慘象。

全詩共三章,重章復沓,反覆吟詠。前兩章只改動“涼““喈“”雱””霏”“行”“歸”三組字。“北風其涼,雨雪其雱”,“北風其喈,雨雪其霏”反覆渲染天氣惡劣,政局險惡。“攜手同行”,“攜手同歸”,強調逃離的意向。復沓的運用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效果。

《詩經》品讀:《北風》北風其涼,雨雪其霏,風雪中的逃亡之歌

第三章“莫赤匪狐,莫黑匪烏”,以比為主,兼有起興。赤狐猖狂,黑烏亂飛,表面上寫逃亡所見之景,實則指朝堂奸邪當道,執政者暴虐昏庸。比興手法的運用,讓詩句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毛詩序》說:“《北風》,刺虐也。衛國併為威虐,百姓不親,莫不相攜持而去焉。”從詩中“同車”來看,百姓是泛指當時貴族。宋代朱熹《詩集傳》:“言北風雨雪,以比國家危亂將至,而氣象愁慘也。故欲與其相好之人,去而避之,且曰:是尚可以寬徐乎?彼其禍亂之迫已甚,而去不可不速矣!”

舉報/反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