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農村老人去世後披麻戴孝的來歷

農村的風俗習慣比較多,而且還很不一樣。就像這句話說的“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尤其是農村的喪葬風俗每個地區都是不一樣的。在我的農村老家,喪葬的時候主家一定是要進行披麻戴孝的。小時候一直不明白,第一次見村裡人這樣披麻戴孝的時候我還被嚇哭過呢。現在見得多了,也認同了這樣的行為習俗,雖然大家都見過,但是不一定了解披麻戴孝的來歷。今天聽我來說說吧。

說說農村老人去世後披麻戴孝的來歷

據傳說,很久很久前,一位年邁的老婆婆有兩個兒子。有句歌謠唱的是“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其實養的兒子多了,一般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窘境。當這兩個兒子都成家立業後,都攀比著不孝敬父母,老婆婆看到這樣的情景很傷心,就想教訓一下他們不孝的兒子們。

說說農村老人去世後披麻戴孝的來歷

次日天亮,老婆婆把兩個兒子都叫到自己的床前,給他們說“我死後你們不用花錢,就用我床上的這張草蓆捲起來,把我裝進去扔到水溝裡就行了”。不過我有一個要求,就是你們從今天開始,要每天看著咱家屋子前面那棵梧桐樹上的黑烏鴉和貓頭鷹是怎樣過的,直到我去世為止。兩個不孝的兒子聽後心裡大喜,不用我們花錢,只是看著鳥怎麼過日子,這個好辦到,於是就答應了。

說說農村老人去世後披麻戴孝的來歷

大家可能有所不知,烏鴉和貓頭鷹在我們的意識裡是不好的象徵。但是烏鴉和貓頭鷹在餵養自己下一代的時候也像普天下的所以母性一樣偉大。小烏鴉還不錯,當小烏鴉長大了,會讓老烏鴉和自己一樣待在鳥巢裡,當老烏鴉飛不動了,小烏鴉就餵養老烏鴉,這也就是咱們所說的烏鴉反哺的樣子。而另一隻貓頭鷹就不一樣了,當老貓頭鷹老了不中用了,小貓頭鷹就把老貓頭鷹吃掉,然後悲傷的故事才開始,貓頭鷹就這樣一代代的惡性循環下去,小的吃老的不變。

說說農村老人去世後披麻戴孝的來歷

不孝順的兩個兒子看不下去了,從此想著開始善待自己的母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就是這麼的令人難過。這個時候,他們的母親去世了。兄弟倆後悔的鼻涕一把淚一把,為了表示他們的悔意,在下葬的那天,他們就模仿烏鴉和貓頭鷹羽毛的顏色,穿一身黑衣服代表烏鴉的反哺,披一件麻衣代表貓頭鷹的樣子,時刻讓自己銘記不要學貓頭鷹。兩個兒子從家門口一路跪拜直到母親的墳墓前。

說說農村老人去世後披麻戴孝的來歷

隨著時間的沉澱,經過了成百年的變化,披麻戴孝就這樣形成了,為的就是時刻警醒我們要記住烏鴉和貓頭鷹這些善惡武逆的教訓。

看完了是不是心有感觸。請善待自己的父母,為後輩做個好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