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汴京元宵节的盛况

元宵节又叫上元节,也就是古代的上元灯会,一说起源于道教的“三元”。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是道教的三个节日。三元节要张灯,从宋朝初年便有了,后来到了宋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免去了中元、下元张灯,只保留了上元的灯展。

宋朝:汴京元宵节的盛况

上元节的盛况,在北宋中期已经是热闹非凡,官府也会休假三天,以便官吏去赏灯。宋徽宗时期,元宵节当晚,皇帝要亲临宣德楼看灯。“至二鼓,上乘小辇,幸宣德门,观鳌山。” 某种程度上,皇帝的私生活已经与宣德楼下的百戏和花灯表演融为一体,御街两旁拥挤不堪的人群,在观赏宫门前瑰丽壮观的灯山烛海的同时,也在观赏皇帝和宫廷。

宋朝:汴京元宵节的盛况

上元节灯会期间,整座城市到处是五颜六色的彩灯,好像天上的星星落到城中,万灯千盏,闪闪烁烁,遍地生辉,把东京城装饰得如同人间仙境一般。到处是拥拥挤挤看灯的人群,这些成千上万的市民,都在兴致勃勃地观赏令人陶醉且迷人的灯景。

宋朝:汴京元宵节的盛况

正月十五日晚上,灯节正式开始。宣德门前的广场,是元宵灯节的中心。上元节灯展 的盛况,记载最详的当数《东京梦华录》,该书卷六《元宵》一节里,详述了宫城前的大型山棚彩灯。山棚上结彩扎灯,莹煌壮丽,还画了许多仙人故事,栩栩如生。在山棚前的宣德门两侧,是两条巨大的龙灯,每一条都有几十丈长,都用草把扎成,外罩轻纱,灯烛一个挨一个有数以万盏之多,灯烛齐名,彩辉四射,双龙昂首,活灵活现。

宋朝:汴京元宵节的盛况

辛弃疾的《元夕》词云: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满路,玉壶光转,凤箫声动,一夜鱼龙舞。“舞队”是宋代元宵民间表演的重要内容。“十五夜, 帅臣出街弹压,遇舞队照例特犒。”

宋朝:汴京元宵节的盛况

元宵节期间,人们装扮成戏剧或民间传说中的各色人物,在大街上或广场上来回地走动。如:扮成猪八戒、孙悟空、沙僧、汉钟离、何仙姑、张果老、钟馗等神话人物以及官吏、老太婆、大头和尚等世俗人物,等等。

在节日活动的中心地带,“周回约五七十步,都下卖鹌鹑馉饳儿、圆子、锤拍、白 肠、水晶脍、科头细粉、旋炒栗子、银杏、盐豉汤、鸡段、金 橘、橄榄、龙眼、荔枝。诸般市合,团团密摆,准备御前索唤”。这是供皇家享用的美食,只是节日吃食的一小部分。

宋朝:汴京元宵节的盛况

元宵节又是充满物欲的节日,物质的奢华成为竞相仿效的景观。鳌山灯海、琼阁烟花,属于宫廷的奢侈。普通的官宦人家也以奢华的物质消费为荣。“如清河坊蒋检阅家,奇茶异汤,随索随应,但月色大泡灯, 光辉满屋,过者莫不驻足而观。

宋朝:汴京元宵节的盛况

元宵节对宗教的僭越不明显,相反,节日期间的宗教信仰活动还非常活跃。“最耍闹:九子母殿及东西塔院、惠林、智海、宝梵,竞陈灯烛,光彩争华,直至达旦。其余宫观寺院,皆放万姓烧香。如开宝、景德、大佛寺等处, 皆有乐棚,作乐燃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