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在樹下徘徊,別在雨中沉思,別在黑暗中落淚。
——威廉·莎士比亞
血雨腥風的復仇故事傳奇浪漫,與世隔絕的荒島相遇劍拔弩張,這樣的故事註定是舞臺的寵兒。
2018年北京的戲劇舞臺上就曾有兩部《暴風雨》的改編劇目,一部是國家大劇院製作,濮存昕主演的《暴風雨》,一部是來自2018首都劇場精品劇目邀請展——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國家劇院《暴風雨》。一工整,一幻想,對照之下,同樣是經典改編,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國家劇院的亞歷山大·莫爾夫先生似乎走得更遠。
話劇《暴風雨》劇照(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劇院)
導演亞歷山大·莫爾夫先生把整個舞臺打造成了一個機關重重的幻想遊樂場,在普洛斯彼羅的獨白中混入了莎士比亞其他劇本的臺詞,比如《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臺詞,並在結局對原作做了解構,戲的結尾落在了舞臺轟然坍塌的瞬間,所有的一切都只是普洛斯彼羅的一個夢。
《暴風雨》裡普洛斯彼羅究竟是誰?
他能與精靈對話,還會魔法,召喚暴風雨,悲天憫人寬恕罪惡,這個人究竟是誰?有人說普洛斯彼羅即莎士比亞本人。
莎士比亞將一生的才智、經驗,對社會、歷史、人生的思考和對人文精神的總結,凝結成了最後的劇本,用無邊的魔法、荒蠻的化外之境、超現實的想象力,去解釋這個世界。
他多麼希望這個世界有超自然的力量,去賦予某個智者,讓這個世界變得合理。但最終他還是無能為力。
苦難往往是真的,魔法只能是“假的”,於是,夢境變成了安放理想世界的唯一所在。在夢境裡,悲欣交集,理想永存。
文/越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