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成玉:疫情中國際原油市場震盪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背景

3 月 30 日,WTI 原油期貨盤中一度跌破 20 美元,最低報 19.92 美元/桶,為 2002 年以來最低水平。截至 3 月 30 日,國際油價已連續五週下跌,WTI 原油與布倫特原油今年均已累計跌去 2/3 左右。當地時間 4 月 1 日,美國頁岩油鑽探企業懷汀石油(Whiting Petroleum)向美國破產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成為今年首家因為原油價格戰申請破產重組的企業。據外媒報道,美國頁岩氣革命領導者——切薩皮克能源公司(Chesapeake Energy)也已向債務重組顧問尋求幫助,有可能成為首家被油價暴跌壓垮的美國大型能源公司。

4 月 2 日,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產業轉型顧問委員會副主席、長江商學院教授、中海油原黨組書記兼董事長、中石化原黨組書記兼董事長傅成玉先生出席“長江大講堂”,站在全局視角,運用大量數據,深刻剖析石油價格戰發生的深層原因和國際原油市場震盪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並對石油價格的走勢和最佳狀態進行預判與分析。

疫情中國際原油市場震盪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講者 傅成玉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產業轉型顧問委員會副主席

一、石油價格戰爆發背後的四大深層原因(1)國際石油工業自身的發展與國際石油市場供需關係的變化

美國頁岩油開採技術的突破改變了全球石油工業的傳統遊戲規則。美國頁岩油產量的大幅增長導致全球石油產量增大,美國也因此一躍成為世界石油生產第一大國,實現了石油獨立。然而,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導致石油需求增長放緩,石油產量供大於求,全球石油供應能力過剩。以沙特和俄羅斯為首的 OPEC+ 組織(石油輸出國組織與參與減產的非 OPEC 國家)被迫實施石油減產計劃以維持國際油價。

(2)大國博弈與地緣政治

石油作為戰略商品,事關各國的能源安全問題。美國曆來將軍事、美元和石油作為國家重要工具及武器。美國對伊朗、俄羅斯等國的制裁就是總統特朗普運用石油達成的戰略目標,他的一系列舉措極大改變了全球地緣及能源版圖,為大國博弈增添了新的內容和色彩,是推動新一輪石油價格戰的重要力量。

(3)沙特與俄羅斯的考量與邏輯

在經濟上,沙特在連續七年財政赤字的情況下仍大力推動 “2030 願景”,財政壓力巨大;俄羅斯通過逐漸降低對石油的依賴和增加外匯儲備,使石油成本在全成本角度上與沙特基本持平。兩方都希望通過石油價格戰對美國頁岩油產量進行一定程度的打擊,迫使美國加入 OPEC+。在政治上,沙特希望通過石油價格戰改變全球石油能源結構,並得到美國對沙特政權的認可,從而獲得更加全面的保障;俄羅斯則希望美國在委內瑞拉問題上做出讓步,並取消對“北溪二號”(Nord Stream 2)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制裁。

整體來看,要求美國頁岩油企業加入 OPEC+ 只是沙特和俄羅斯打響此次石油價格戰的一個基本目標。石油價格戰不會只打一天或兩天,它會是一場持續較長時間的“戰鬥”,預計會一直持續到國際石油格局發生變化之際。

(4)新冠疫情的爆發因為新冠疫情的大面積爆發,從根本上影響了全球石油市場需求關係,將本就因產量增加而下跌的石油價格更大幅度跌落。據多家權威國際諮詢公司預測,新冠疫情將導致全球石油需求在4—5月份減少約1500萬—2000萬桶。這是石油價格戰開始之前誰也沒能預料到的狀況。

二、低油價對全球石油工業及全球經濟的影響

(1)全球石油價格處低位狀態將持續較長時間

全球石油價格是否能夠回升,還要看美國頁岩油產量的增減、美元匯率的變化和新冠疫情的控制情況。預計直到新冠疫情結束,WTI 油價可能會維持在 20—23 美元;疫情得到控制,各國恢復部分生產後,WTI 油價可能會在半年時間內維持在 25—30 美元;當世界生產全面恢復後,WTI 油價可能會在 30—40 美元。然而,最利於可持續發展的全球石油價格應該在 50—60 美元,現階段的油價會嚴重影響新能源產業發展。

(2)中國應更注重石油期貨的儲備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低油價對於石油消費大國來說能夠在總體上降低國家經濟成本,有一定的正面影響。但是,想要抓住借油價降低增加石油儲備量的機會並不容易。一個國家的儲油能力有限,短時間內大量儲備石油將導致儲備能力大量消耗,儲量快速飽和。我國應先消耗掉一部分固有儲備再進行大量進口,並藉此機會,由國家和企業大量購入油價保持在 30 美元左右的石油期貨。

(3)石油業國企、民企面對此次震盪應採取不同應對策略

國企性質的石油公司面對國際油價的走低,成本將大大增加。所以,這類企業應保持生產,適當減少汽油產量,並藉此機會大量購買石油期貨,保持企業自身運行的同時降低運行成本。民企性質的石油公司中,服務類公司應加快技術創新,提高工作效率,為石油公司提供更好的服務,維護自身發展;煉化類公司作為下游企業,面對需求不振和油價降低並存的局面,拼價格則成為未來的必然發展趨勢,以成本競爭決定公司存活的長短。

(4)石油價格下跌將打擊新能源產業發展

低油價對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來說是一種壓制,而新能源產業發展減緩、石油消耗量增大將加快全球環境惡化。從長遠發展來看,我國應始終將能源獨立、能源自給作為重要戰略目標,這也是中國想要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必備的能力之一。目前,我國的新能源產業發展基本處於世界前列,產業發展成本得到大幅降低,具有很好的國際競爭力。近期大力提倡的“新基建”也應該將新能源產業納入進來,這樣既能解決當前的投資、就業、GDP 等問題,也能為實現未來的戰略目標更好服務。(來源: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

責編: 劉安琪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End

傅成玉:疫情中國際原油市場震盪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