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歲月貫山河一一記定南三亨地區游擊戰爭

今年“五一節”假期,與幾位朋友來到定南縣巋美山鎮(原三亨鄉)古地東江縱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採訪,派出所的鐘警官為我們介紹了當年三亨地區遊擊鬥爭的歷史。我被那段烽火歲月的紅色故事而深深震撼,由此特撰此文,以緬懷為定南解放革命事業的先輩們,並繼承他們的遺志,為建設美麗的新定南繼續前行。

一、東江縱隊挺進三亨地區

派出所鍾警官帶我們來到東江縱隊展覽大廳,為我們一塊一塊板面進行了祥細地介紹。他說三亨地區的遊擊鬥爭,在《中國共產黨定南縣歷史》、《定南縣軍事志》等許多資料上也有介紹,這裡的展覽更直觀,有助於來定南三亨參觀的人更好地瞭解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

鍾警官介紹說,1945年10月,廣東省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簡稱東江縱隊)第三支隊(簡稱東三支隊)奉中共廣東區黨委的指示,向贛粵邊界的九連山區挺進,在廣東連平、和平、河源、龍川和江西的定南、全南、龍南等廣闊的地區開展游擊戰爭,由此掀開了定南縣三亨地區長達4年的紅色鬥爭,在定南革命鬥爭史上留下了氣壯山河的千秋頌歌。

東三支隊到九連山後,成立了“中共九連山區工作委員會”,同時將“東江三支隊”改稱為“九連山區人民自衛總隊”,曾競華(即曾源)任總隊長,張振南(即彭沃)任政委,陳澤平(即陳一民)任政訓室主任,王吉昌(即翟信)任副總隊長兼參謀室主任,共300餘人,下設3個大隊,7箇中隊。為了開闢根據地,12月陳澤平、鄧發率第一大隊一箇中隊,張新率第二大隊一箇中隊,史野、黃競率一箇中隊先後到達三亨一帶開展遊擊活動,使定南的革命鬥爭有了恢復和發展。

二、革命火種燃遍三亨地區

1946年6月,根據中央和廣東區黨委指示,九連山區人民自衛總隊主力與東江縱隊主力北撤山東煙臺。經總隊首長研究決定,由曾志雲(吳毅)、王彪(王士光)、林鏡秋、陳實棠等4人組成領導班子,留下57人,配備輕機槍2挺,衝鋒槍2支,駁殼槍20支,步槍24支和一批彈藥,堅持武裝鬥爭。6月底在三亨的豐背村召開了全體黨員和積極分子會議,成立了“中共九連山區臨時工作委員會”,部隊番號改稱為“粵贛邊人民義勇總隊”,曾志雲任政委,王士光任副政委兼總隊長,陳實棠任副總隊長,林鏡秋任政治部主任。總隊下設3個分隊,第1、第2分隊離開三亨到廣東和(平)龍(川)河(源)邊境活動,第3分隊由政委曾志雲率27人(其中女同志8人)留在定南三亨的古地、古坑、豐背、棉被埂、左拔、板埠、溪尾、羅竹壩、五花嶂一帶開展秘密活動和遊擊鬥爭。

為了積蓄力量,等待時機,第3分隊白天隱蔽在三亨的深山老林,晚上深入群眾中開展革命活動,為今後的武裝鬥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0月上旬,結束隱蔽活動,公開打出“粵贛邊人民義總隊”的旗幟,同敵人開展了反“三徵、反清鄉、反迫害”的鬥爭,新發展的50名游擊隊員與原57名指戰員整編為一個主力中隊和2個武工隊,對他們進行了思政和軍事教育訓練。在棉被埂、古地、古坑、左拔等地設立了聯絡站,發展了陳濟生、劉佛安、劉火光、劉桂森、陳亞赤、劉為清、陳永茂、劉復盛等為交通員。聯絡站和交通員的設立為游擊隊傳遞情報,購買物資,接待過往游擊隊員起到了重大作用。從此,東江縱隊在三亨地區播下的革命火種,已成燎原之勢,三亨游擊區成了東江縱隊和贛南遊擊區的重要根據地,在解放戰爭中立下不朽功勳。

三、三南隊馳騁三亨周邊地區

1947年3月,撤銷“中共九連山區臨時工委”,成立“中共九連山地區工委”,嚴尚民任書記,魏金南、鍾俊賢為常委,曾志雲、王士光、張華基為委員,提出了“赤色割據”,開展武裝鬥爭,迎接中國革命高潮的到來。3月7日,嚴尚民到三亨親自指揮了左拔圩的戰鬥,打敗了前來徵糧的國民黨定南縣保警隊,活提了大地主、保長、國民黨特務黃宣鵬,並召開了公審大會。5月,九連山工委派廣東和平大壩黨組織負責人王志偉(即王奮)率一支9人的武工隊到三亨開展遊擊鬥爭,並與另一支在三亨活動的和平附城武工隊合併,成立了“三南人民義勇隊”(簡稱“三南隊”),王志偉任隊長。7月11日,三南隊與珠江隊在三亨古地與廣東保安團、定南和龍南保警隊300餘人發生遭遇戰,三亨優秀兒女劉樹發、劉全階、張運庭、張太生、徐煥彩等人英勇犧牲,三南隊與珠江隊面對強敵,以巧妙靈活的戰術,殲滅了敵人一個排的兵力,取得了以少勝多的勝利。

九連山區革命武裝的發展壯大,使敵人慌恐不安。1947年10月,不甘失敗的廣東保安團調集1團、5團、8團和粵軍92旅276團,在贛粵邊各縣保警隊、聯防自衛隊的配合下共8000餘人,對九連山區發動重點進攻。為了粉碎敵人的進攻,成立了“中共三南工委”,鄭群(東江縱隊領導人之一,九連山工委委員)任工委書記,陳實棠、王志偉任委員。12月1日,三南工委率三南隊在三亨陳屋繳獲了地主的步槍10餘支,3日下午,攻破左拔鄉公所,繳獲輕機槍1挺,駁殼槍1支,步槍10餘支,鄉公所人員及聯防自衛隊官兵全部被俘。接著,三南隊與珠江隊攻破廣東和平岑崗鄉公所,繳獲步槍40餘支,糧食3萬多斤和一批戰略物資,100餘名三享農民將全部糧、物運回三亨古地隱藏。

1948年5月,陳實棠率三南隊從三亨溪尾出發,奔襲老城,活捉了高砂鄉長廖平章。18日,在水西捉獲了土豪謝鏡堯、謝鏡森、謝海林、反動保長溫為堯,將其家產沒收分給當地群眾。此時,三享地區已三南隊、珠江隊、李蘭天武工隊、葉吉祥短槍隊、徐知新分隊、歐陽華分隊、蘆松分隊、溪尾民兵隊等8支遊擊小分隊活躍在三享地區,他們像一把尖刀扦在敵人的心臟,使敵人聞風喪膽。

四、東二支隊等部隊解放定南

1948年6月,活躍在定南三亨的遊擊各小分隊編入東二支隊四團、六團,離開了三享。為繼續堅持三亨地區的遊擊鬥爭,蘆松分隊返回三亨與原三亨游擊隊員會合,在古地成立“三南武工隊”,直到1949年6月才離開定南。

1948年6,中共九連山工委改為“中共九連山地委”,將“粵贛邊人民自衛總隊”改名為“廣東人民解放軍粵贛邊支隊”。到1949年1月在廣東河源成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下設北江支隊、贛南支隊、東江一支隊、東江二支隊等4個支隊。原“廣東人民解放軍粵贛邊支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二支隊”(簡稱“東二支隊”),鄭群任司令員,鍾俊賢任政委,林鏡秋任參謀長兼六團團長,黃中強任政治部主任。

隨著三大戰役的節節勝利,定南迎來了勝利的曙光。1949年6月,東二支隊參謀長兼六團團長林鏡秋派出黃佐(即黃樹陽)為軍代表到定南負責革命武裝隊伍的組織和領導工作。6月24日,黃佐召集楊思行、曾祥堃等17人在天花朝陽山武裝集結,成立“定東人民武工隊”,開展了大量的宣傳發動工作,並壯大了革命隊伍。在8月黃佐調回東二支隊六團工作,又派出東二支隊六團中共黨員、連隊指導員陳蘭臺到定東人民武工隊任黨代表,並將定東人民武工隊改名為“定東人民護鄉隊”,任命曾祥堃為隊長,楊思行為政訓員,授了大印,頒發了《定東人民護鄉隊布》。定東人民護鄉隊配合東二支隊、三南武工隊、第四野戰軍四十八軍加速瞭解放定南的步伐。20日解放三亨和老城,21日解放鵝公和天花,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四十八軍143師427團副參謀長張志忠率領4個連在龍塘擊潰國民黨79軍16師288團2營和逃竄到龍塘的定南縣、安遠縣和廣東和平縣的部分反動武裝,800餘人均被俘獲。解放軍戰士趙俊在戰鬥中犧牲(葬於今龍塘鎮倉庫東側小山崗上),定南人民為趙俊烈士修建了陵墓,龍塘村老黨員郭初輝堅持為他守了70年陵墓,趙俊永遠活在定南人民心中。

21日下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四十八軍144師413團與東二支隊、三南武工隊、定東人民護鄉隊解放縣城。立即成立了以413團團政委雷文為主任的定南縣軍事管制委員會,23日晚上,在縣城舉行了解放軍與東二支隊、定南各界群眾代表的聯歡大會,慶祝定南解放。

烽火歲月氣長虹,革命精神照山河。定南的革命武裝鬥爭,在東江縱隊的領導下,以三亨地區為根據地,開展了艱苦卓絕的鬥爭,為贛南革命鬥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在定南革命史矗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