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新涼是立秋,立秋,千萬別忘了陪孩子做這6件事

秋風吹雨過南樓,

一夜新涼是立秋。

當盛夏的餘溫還未散去

當梧桐葉悄然變了顏色

......

一轉眼

便“立秋”了,預示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來臨,月明風清,氣溫開始逐漸下降。

瞭解“立秋”的小知識

對於立秋,相信小朋友們心中也會有“十萬個為什麼”,一起來看看吧~

立秋後天氣會轉涼麼?

“立秋”到了,並不意味著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候平均溫度”,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是真正的秋天時節。中國地域遼闊,雖各地氣候有差別,但此時很多地區仍未進入秋天氣候,況且每年三伏天中末伏的起始還在立秋後,“秋老虎”的威力不容小覷哦!

為什麼說一葉知秋?

古人看來,梧桐是秋的使者,正所謂“一葉落知天下秋”。梧桐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意象之一,在很多詩作中成為寂寞、悲秋、別離的代名詞,“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講一講“立秋三候”

立秋有三候,每五天為一候。

一候涼風至,

立秋節氣的第一個五天,

我國許多地區開始刮偏北風,

來自高緯度大陸的風溫度較低,

給人們帶來了絲絲涼意。

二候白露生,

立秋節氣的第二個五天,

白天開始變短,夜晚開始加長,

晝夜溫差變大,地表水蒸氣低溫凝結,

清晨的大地上出現白茫茫的露珠。

三候寒蟬鳴,

在立秋節氣的最後五天,

陣陣蟬鳴揮別了夏日的煩躁,

奏響了秋日的圓舞曲。

聊一聊“立秋”的習俗

立秋一般都怎樣過?各地的習慣不盡相同。讓我們一起看看,感受一下不同的風俗吧~


一夜新涼是立秋,立秋,千萬別忘了陪孩子做這6件事

1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兩三個月下來,通常體重要減少一些。所以秋風一起,人們應該多吃些肉食,補充一下伏天的虧虛,提高免疫力。“貼秋膘”由此而來。

2啃秋

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稱“咬秋”或“啃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人們相信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清除暑氣、避免痢疾、不生秋痱子。

3秋收互助

在農村地區,“立秋”也意味著秋收的啟幕。祖祖輩輩耕耘在土地上的男女老少們,三五成群走向田間地頭,捲起袖子和褲腿,把豐收的糧食瓜果搬回家中。滿園飄香,收穫的幸福像花兒一樣。

一起吟唱秋天的兒歌

金黃的秋天裡其實藏著很多獨屬於秋天的有趣景象呢!帶著孩子讀一讀下面的兒歌,並試著尋找更多秋天的美吧!

《秋天的童話》

秋天到,秋天到,

我和夏天揮揮手。

再見,小青蛙,

再見,小知了。

秋天到,秋天到,

我和瓜果握握手。

你好,紅蘋果,

你好,紫葡萄。

《秋雨》

秋雨親了棉果一下,

棉果咧開了嘴。

秋雨親了柿子一下,

柿子羞紅了臉。

秋雨親了豆子一下,

豆子鑽出了殼。

秋雨親了小朋友一下,

小朋友唱起了歌。

做好立秋後的養生

立秋雖至,夏日暑熱並未完全褪去,三伏中的末伏仍在其後,空氣也愈發乾燥,因此應重視水份的攝入和潤燥養肺。

經常補水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會因為貪玩等原因而很少主動喝水,長時間下去不僅會使咽喉變得很乾燥,還可能會因為細菌的繁殖而患上各類呼吸系統疾病。所以,父母平時一定要讓孩子多喝水。

遠離寒涼

立秋時節,天氣依然炎熱,很多孩子容易貪涼,立秋後就需要嚴格進行控制了,否則極易引發腹痛、腹瀉。

飲食注意滋陰潤燥

在經過夏季的酷熱後,孩子的身體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損耗,此時便需要適當的補充營養了,建議父母可在此時給孩子進食一些有利於清火養肺、健脾健胃的食物,如雪梨、銀耳、蘿蔔、芝麻等。

堅持午睡

由於年齡、精力等都處於不成熟階段,使得很多孩子在立秋後會時常出現睏倦感。午睡不僅可以幫助改善整體的精神狀態和增強免疫力,還能夠起到促進生長與發育的作用。

始驚三伏盡,又遇立秋時。立秋後,夏之絢爛結束,秋之收穫的開始,願所有大朋友和小朋友,都能收穫幸福;願所有的付出,都能在秋日裡換來累累碩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