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軌的海子,因為去意已決!

1989年3月26日,山海關,暮色漸深。

一名年輕男子懷抱四本書,靜靜地臥倒在鐵軌上,隨著火車呼嘯而過,一個年輕的生命就在剎那間消失於車輪底下……

臨死前,這名男子留下了一封遺書,遺書中寫到“我叫查海生,我是政法大學的教師,我的死和任何人無關”。

臥軌的海子,因為去意已決!

他,就是海子。一個生前窮困潦倒、悲傷落寞,死後卻被無數評論家和文青奉為詩壇神話的標杆性詩人。

你可能不知道海子,但你或許會知道這句著名的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海子將自己痛苦的一生,總結為“野蠻而悲傷,空虛而寒冷”。他的離開,從此帶走一個詩歌的時代。

想到他自殺的方式,確實令人唏噓。很多人為他的去世扼腕嘆息,但在我看來,在所有的自殺方式當中,最是臥軌,才是決意要死的體現。

跳樓沒有緩衝,可能有人在下落過程後悔了也說不定,但沒辦法了。

上吊,喝農藥等等,也存在同樣的情況,除非被人救下來。

小時候我一個遠親阿姨和婆婆鬧矛盾,喝完農藥就後悔,家裡人七手八腳抬上架子車,還沒到鎮上醫院就死了,據說她一路上痛苦難當,一直在喊自己不想死。上大學時候生病,我住院期間碰到一個吞了一瓶安眠藥的患者,發現的及時,送到醫院又是洗胃又是輸液,總算搶救過來,和我在一個病房,他昏昏沉沉的躺了一天一夜,然後醒來後還是難受得要死要活,三天後難受勁沒了,他跟我們說,自己太傻了,吃安眠藥太難受了,再也不想自殺了。

如果要自殺的人,選擇臥軌死了,那真的是去意已決。

試想一下,當海子臥在冰冷的鐵軌上,聽著列車哐當哐當從幾公里外呼嘯而來,然後一聲聲汽笛的轟鳴震耳欲聾,可是他依然心如死灰躺在那兒,紋絲不動,沒有嚇得爬起來落荒而逃,那真的是天王老子也擋不住他要死的意志!

可能那個時候的他,看透了人間不值得,死比活著更好吧。

這樣的人要尋短見,只能隨他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