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安老師,歡迎閱讀!
今天上頭條便看到家長問:孩子一心成名,無心學習怎麼辦?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我想這大概不只是一個家長的疑問, “成名要趁早”如今也已成為大多數家長的共識,那麼讓孩子一心成名,儘早讓孩子成名真的對孩子真的好麼?相信看完以下的文章,大家便自有分曉。
曾經的張一山、關曉彤等明星都是從童星成長過來的,他們的成功,不管是從財富還是成名的心理滿足上都讓更多家長希望他們的孩子能夠從小成名並在娛樂圈成長。
張峻豪我相信每個人都應該對他有個印象,他三歲出名,五歲上春晚,八歲就與吳孟達、孔連順等老戲骨一起拍過《新烏龍院》,並上過“快樂大本營”獲得了非常多網友的一致好評,也可以看得出,這個孩子很有演員的潛質。
但同時更多的人都產生了很大的爭議,畢竟一個孩子不受教育不學習,一直在娛樂圈忙著掙錢,未來是否會產生認知問題是否會人格不健全沒有明辨是非判斷事物的能力?或者成為文盲?也許是迫於輿論,也許是張俊豪的父母真的發現了孩子出名後出現了很多出名帶來的弊端,於是終於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開始限制他在娛樂圈的邀請,希望引導他的孩子走上正確的道路,想送他安心讀書,讓他在進入娛樂圈之前積累一定的知識,而如今的張俊豪卻嚴重的厭學,父母也十分的懊悔。
還有一個鮮明的例子便是曾經全球關注的“少年班”。
在1976年的時候,李政道給國務院副總理萬毅說要加快發展教育,之後少年班批准成立。但結果是十幾年後那些天賦異稟的“神童”卻無法笑到最後。
20世紀二十年代,美國心理學家特曼L.M.Terman進行了一項大規模的天才研究實驗。
他通過智商測試挑選了1200名天才,對他們進行教育資源的傾斜,給他們給予各種優待,期待培養出下一個愛因斯坦。而 30年以後,能夠成功的反而是一些普通且意志堅定的人。
張愛玲也說過:出名要趁早,但對於一個孩子而言,過多地暴露在公眾的視野中,除了快樂和誘惑,也要面對各種惡意、風險和需要立即妥善處理的意外事件。
孩子有天分是好事,但我認為作為一個合格的家長,我們要做的是發掘和培養孩子的天分,而不是揮霍天分。
“知識改變命運”這是一定的,因為只有學習更多的知識才能對事物擁有明辨能力,這對孩子的未來意義深遠。因為即使對成人來說,能不被金錢利益和外界誘惑衝昏頭腦都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而涉世未深的孩子對外界更是沒有任何抵抗力的,只有通過知識的沉澱,孩子才能真正更好的去積極健康的成長,所以關於“成名”這件事,需要家長能夠作出積極正確的判斷並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切勿盲目。
每個人都不是生來就知道如何當好父母,但天下的父母都是希望孩子一世安好的人。家長最初的啟蒙與孩子的未來至關重要,所以關於孩子的教育,我們都應有一顆謙卑學習的心,多學習多傾聽,做一個愛孩子且知道如何愛孩子的好父母。
碼字不易,喜歡就點個贊吧!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