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條”擴投資 穩經濟

“雲簽約”彰顯魅力

上海“20條”擴投資 穩經濟

數據顯示,上海市規上工業、重大工程、外資行業、外貿行業等領域已基本全部復工,菜市場、銀行保險機構、生產性服務業、網吧等領域復工率超過90%。如今,上海正鼓足幹勁,以開放、創新、包容的姿態,奮力創造新時代上海發展新奇蹟。

“ 20條”措施擴投資穩經濟

對沖疫情影響,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投資要在特殊時期發揮好逆週期調節作用,上海正在舉實措、抓落實。日前出臺的《上海市擴大有效投資穩定經濟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簡稱《若干政策措施》)共20條,聚焦推進重大項目開復工、擴大政府有效投資、激發社會投資活力、不斷優化投資環境等四個方面。

首先,三條政策措施將助推重大項目建設。即加快在建項目有序復工。按月細化投資計劃,優化施工組織;加大新開工項目協調力度。統一開展立項、規劃、土地、環保、報建等跨前服務,穩定設計方案,加快前期工作,爭取儘早開工;做好重大項目儲備。深化研究重大項目專項規劃、建設方案等,制訂今後三年的全市重大建設項目清單。

其次,五條措施發揮好政府投資項目的引導和帶動作用。加強政府財力資金保障,提前下達市級建設財力投資計劃,政府投資項目按照標準列支防疫專項措施費, 因復工合理增加 的各項成本納入項目總投資;加快完成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工作,儘快用於在建項目,形成實物工作量;加快土地出讓收入安排和使用,對急需用款的舊改項目先行預撥100億元資金,加快啟動市、區聯手土地儲備項目和新一輪市、區聯合舊區改造項目;落實前期工作主體責任,全面落實項目前期協調推進機制;加強建設項目用地保障,提前向各區下達50%建設用地減量化指標,強化各區減量化指標對重大項目落地的保障。貫徹落實新實施的《土地管理法》要求,制訂上海徵地補償操作規程,確保徵地工作依法合規。

當下,企業投資佔全社會投資的75%以上,主要是房地產開發和製造業兩大板塊,因此,要充分激發社會投資活力對投資穩增長的關鍵作用。

第三,七條政策措施將實現精準發力,包括保持土地市場交易平穩有序;加快經營性用地出讓節奏;加快推進城市更新;減輕房企入市成本壓力;降低與此同時,《若干政策措施》明確要進一步深化投資領域“放管服”改革,推動投資管理向服務引導轉型。具體涵蓋五條政策措施,即壓細壓實招商引資任務;做好投資項目融資對接服務;推進“一網通辦”,深化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規範評估評審中介服務;優化市政配套工程建設和服務。

“雲簽約”彰顯上海魅力

當前,上海正加快建立與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運行秩序,城市運行和生產生活秩序基本恢復。

4月10日,又一批12個重大產業投資項目落戶虹橋商務區,進行“雲簽約”,總投資達242億元。

12個產業投資項目是今年虹橋商務區第二批以“雲簽約”形式簽約的項目,涉及能源、5G、教育、會展、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將為虹橋商務區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功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強大動力。

簽約項目涉及商務區範圍的四個片區,包括閔行片區的5G(上海)創新中心項目、一億中流育真教育加速器項目、行動教育企業家培訓總部項目、上海菲林格爾企業發展有限公司項目,長寧片區的中國航油長三角科技信息發展基地項目、上海增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項目、音世舞動項目,青浦片區的弘陽集團總部項目、中貿美凱龍項目、藍光集團項目,嘉定片區的國泰創新設計中心項目、德國曼茨環境技術項目。其中中國航油長三角科技信息發展基地項目、5G(上海)創新中心項目和一億中流育真教育加速器項目直接與虹橋商務區管委會簽約,其他9個項目分別與閔行、長寧、青浦、嘉定各區政府簽約。

“5G創新中心項目和國家5G戰略、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緊密結合,緊扣虹橋商務區國際開放樞紐的定位。”浙江容億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夥人顧巨峰表示,虹橋商務區具備非常豐富的5G技術行業應用的落地場景。5G創新中心將依託5G技術革命和業務創新,聚焦並打造5G+行業應用(智慧交通、智慧金融、智能會展、智能樓宇、智慧教育、智慧社區、智慧醫療等)的先行先試區、5G+行業示範應用基地,為虹橋商務區的產業發展和產業集聚增添新動能。

作為亞洲第一大航油供應商,中國航空油料集團有限公司將在虹橋商務區打造“中國航油長三角科技信息發展基地”,具體為“一總部三中心”,即中國航油長三角基地總部、中國航油科技研發中心、航空公司服務中心、航空文化展示中心。中航油(上海)信息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馬曉華表示,基地將重點圍繞航油供應、倉儲、物流、質檢計量、通航保障等相關技術和裝備展開科研,同時加強對航空公司等客戶的延伸服務。

“26個面積、60平方公里”齊亮相

早在3月31日,已有一批規模空前的重大產業項目採用線下+“雲上”簽約的形式落地上海。與之配套的26個特色產業園和60平方公里的產業新空間也正式亮相。

記者發現,此次簽約項目,個個含金量十足。其中包括,全球第三大手機芯片設計企業紫光展銳,計劃將企業上市總部落戶張江,並開展5G及下一代通信技術研發;商湯科技擬在臨港建設上海新一代人工智能計算與賦能平臺,一期建成5000個機櫃、中長期建成10000個機櫃,屆時將成為全球領先的算力平臺;總投資15億元的上海國際超導總部項目,目標是成為科技成果轉化、新興產業培育和國資國企改革項目的典範等。

為讓更多引領科技前沿、產業高端的創新資源、高端要素、一流人才加速集聚,上海特別推出60平方公里新經濟空間。這批新經濟空間遍佈上海崇明長興島、臨港新片區、金山區、嘉定區、浦東新區、青浦區、奉賢區等產業基礎較強、上下游企業完備的區域。在這些重點區域,上海將通過優質產業項目構建引領賦能的戰略優勢,推動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推動產業提質增效、新舊動能轉換。

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吳金城認為,這些空間在佈局上也更顯緊湊,將全力通過做生態、優配套、強服務,主動擁抱高端前沿產業優質項目,有效提升產業集中度和顯示度。

吳金城舉例說,上海智能傳感器產業園內共有項目51個,總投資額超過500億元,目標是到2025年,以智能傳感器為核心的智能硬件相關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馬橋AI創新區重點發展智能運載系統、智能機器人、智能感知系統、智能新硬件系統等“四智”產業,先行佈局以機器人為核心的智能製造業、以雲計算為核心的生產性服務業,實現“精細化管理、精準化服務、精緻化生活”,打造產業聚集新高地和未來城市新樣板;金山碳谷綠灣產業園重點打造生產製造、研發檢測為一體化的專業化工新材料基地,發展形成節能環保、綠色材料和生物醫藥三業並舉、生產性服務業協同發展的“3+1”產業格局。

而“園區經濟”是上海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一大特色。為打造更具特色和競爭力的園區經濟,與新經濟空間同時出爐的還有26個面積在3-5平方公里特色產業園區。這批“小而美”的園區產業定位鮮明,瞄準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新材料、智能製造六大核心產業領域,建設產業發展新高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