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民代欲操弄中華航空改名 業界擔憂影響航權

民進黨當局近期對外捐贈口罩等物資, 中華航空公司多次執行運送任務,有民進黨民意代表聲稱華航英文名“China Airlines”容易讓外界誤以為是大陸的飛機,提議華航改名。臺灣航空界人士對此表示擔憂,認為改名不僅需付出巨大成本,還可能會影響航權。

臺灣捐贈給歐美地區的口罩已陸續運抵,由於執飛運載任務的華航機身上印有英文名稱“China Airlnes”,民進黨民代林楚茵稱,明明是臺灣送的物資,卻是“China”航空載運,容易讓人把臺灣跟大陸混淆,應該為華航改名。民進黨民代王定宇甚至提出所謂過渡性方案,要將“China Airlines”改為“ChungHwa Airlines”。

臺當局1959年創辦華航,目前仍以間接持股方式擁有多數股權。針對華航改名提議,臺行政機構發言人谷辣斯·尤達卡表示,臺行政機構尊重民意、樂見其成,但華航相關更名須經由華航董事會決定及同意。

不過華航發言人劉朝洋低調不願談此事。他表示,換了名字則代表航線也要重談,華航目前尚無此規劃,也不便談論。

有臺灣航空界人士指出,在目前國際現實下,改名沒有好處,甚至要花費數10億元新臺幣的成本,改名後不只合約可能重談,有些指定航權也未必能直接接手,若其他地區認定改名案是政治動作,有可能直接收回航權。

國民黨發言人洪於茜表示,關於華航改名議題,陳水扁執政時期以及2016年民進黨全代會都曾討論過,但最後都不了了之,顯然民進黨也知道更名並非易事,商業成本高過民進黨意識形態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