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论场丨走“实的”路,让“假的”无路可走

  

□薛世君

《明史》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刑部侍郎茹太素给朱元璋写了份汇报材料,洋洋洒洒17000字,但朱元璋读到16500字的时候,还没有看到实际内容,直到最后的500字才涉及具体意见。500字就能说清楚的事,却堆砌那么多文词,啰哩啰唆,让朱元璋大为光火,令人将茹太素打了20大板。后来,朱元璋还把这件事的经过写成文章公告天下,从此严令群臣,今后写奏章时,“许陈事实,不许繁文,若过者罪之”。

形式主义,自古有之,它是一切工作的大敌,为世人所共厌。

有人曾经总结形式主义的几种典型“花样”——贯彻落实机械式、调查研究走秀式、项目建设形象式、召开会议重复式、工作实效包装式、履行职责签单式等等,虽说这些日常工作中的形式主义早已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至今仍有人对它“不离不弃”。

所以我们看到,即便在十万火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也出现了一些形式主义的“症状”,有基层干部曾经吐槽,疫情防控初期一度出现“一天收到十来个部门文件,却无一解决一个口罩、一瓶消毒水”“走访花了6小时,填表却要2小时”的现象。后来疫情基本稳定,各地开展复工复产时,也有地方罔顾企业实际情况,一刀切地逼企业复工复产,甚至让企业开开电灯、机器空转,让电表“走走字”“做做样子”。

我们常说,形式主义的根源在于官僚主义,在于官僚主义隐藏在上级下达的诸多工作任务之中。但不管形式主义还是官僚主义,都有一个共同的“病因”——脱离实际。形式主义的表现往往是搞假大空,出现形式主义则往往是因为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拿不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不明实情,没有实招,做不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究其原因,就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可以说,不实事求是乃滋生形式主义的重要根源。

所以我们看到,这次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除了“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决不能身子进了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等大家拍手称快的提法外,还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单是这份《通知》,字里行间诸多“接地气”的表述,就体现了一种鲜明的实事求是态度。文件中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困扰基层的种种形式主义问题,比如多头重复向基层派任务要表格、执行政策“一刀切”,再如考核时阵仗声势大、层层听汇报、大范围索要台账资料,一味挑毛病、随意发号施令等。在文件配发的中央办公厅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中,“发文件红头改白头、正式改便笺”、“以’属地管理’为由搞责任’甩锅’”等实际问题也被直接点了出来。可以说,一份要求大家“实事求是”的文件,率先实践示范了什么叫“实事求是”。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有一条经验大家恐怕体会深刻,即实事求是。小区闭环管理时期,为避免超市扎堆采购、拥挤排队增加感染风险,及时调整政策引导居民“错峰采购”;有输入性病例出现,不遮不掩,信息公开及时详尽;科学战疫,遵循规律,以医务人员意见为准绳,以防疫实际需要为底线,统筹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一切从实际出发,察实情、出实招,才能办实事、求实效。

近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报,调整确诊病亡人员数据,死亡病例核增1290例,并详细解释了出现数据差异的原因。这样的务实态度和作风,理所应当会得到大家的肯定,也不会有人喊“假的假的”。大家都来见“实”、求“是”,形式主义自然就能“药到病除”,失去生存的土壤,多点“实的”,“假的”才能无处遁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