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鉅貪難道乾隆不知道嗎?為什麼不處理他 反而讓自己兒子收割

和珅,自號嘉樂堂,滿洲正紅旗,清朝中期權臣、商人。他在歷史上是板上釘釘的反面人物,成為古代貪官墨吏的頭號代表人物。歷史不會刻意的說謊但是會片面地展現。就想岳飛被“莫須有”的罪名冤殺。而所有人都不知道他當時掌握全國七分之五軍隊,支配十分之七財政收入,且屢次扛上蔑視皇權,對皇權的威脅已經超過了外敵金國。其實本人喜歡具有爭議的歷史人物,那些全面好評的人物我們把他當做榜樣,而爭議的人物我們要學習。今天我們來談談和珅和大人。

和珅鉅貪難道乾隆不知道嗎?為什麼不處理他 反而讓自己兒子收割

和珅畫像

不管是好是壞,竟然和大人能折服各方勢力上位,就說明一點他的能力超群。乾隆帝在位後期,自以為“十全武功”志得意滿,沉溺於個人奢侈享受。而和珅在整頓財政,斂財積蓄方面,算得上百年一出的天才。他不止將偌大一個大清帝國的財政打理得井井有條;也通過創辦議罪銀製度,把錢從貪官墨吏的手中,不經過戶部國庫,而直接搜刮到了乾隆帝自己的小金庫裡,有效供應了乾隆帝的奢靡生活和享樂,因此才得到了乾隆帝的極度信任和重用。 其實乾隆帝之父雍正帝雖以打擊貪腐著稱,然而他在位期間,清廷對貪賄的封疆大吏,尚且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處置大抵以抄家、流放為主。

和珅鉅貪難道乾隆不知道嗎?為什麼不處理他 反而讓自己兒子收割

乾隆畫像

而乾隆帝在位的前四十年裡,整肅貪腐變本加厲,單單因為貪汙賄賂、徇私枉法等罪名,就砍了許多極品大員的腦袋。包括兵部尚書兼九門提督鄂善,僅僅因貪汙銀千兩就被殺;雲貴總督恆文、山東巡撫國泰、陝甘總督勒爾謹、浙江巡撫王亶望,都因貪腐被處死。甚至其寵妃高佳氏之兄、兩淮鹽政高恆,貪贓論斬。高恆之子、左副都御史高樸,也因貪贓被殺。平心而論,此時的乾隆帝也算得上“執法無私”了。而到了乾隆帝在位的後二十年,他自己年老倦政,沉溺享樂,對和珅等寵臣信臣的貪賄行徑已不能約束,由此上行下效,官場風氣為之大壞。和珅政務嫻熟,博學多知,思維敏捷,才智過人,記憶力出眾,通曉漢、滿、蒙、藏多門語言,不止在八旗子弟裡算得第一流全才,甚至在當時整個大清帝國三萬萬人口中,不帶民族偏見地說,也必須承認他是第一流人才。

和珅鉅貪難道乾隆不知道嗎?為什麼不處理他 反而讓自己兒子收割

也正因如此,和珅成為了乾隆皇帝在“內禪”退位為太上皇后,用來把持朝政、鉗制新君嘉慶帝的主要工具。乾隆帝一開始甚至連皇帝玉璽都不捨得交給嘉慶帝,還是在群臣催促下不得不交,然後但凡軍國大事和人事大權,乾隆帝一概自己處置,堅持上朝,並通過和珅這個最信任的寵臣操控朝政,讓嘉慶帝形同傀儡。彼時的和珅,同時身兼領班軍機大臣和首席內閣大學士,爵封一等公,在清朝官僚體系已經做到人臣之極,他同時還身兼三部(吏部、戶部、刑部)一院(理藩院)尚書,另外還兼著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纂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數十個要職,可以說整個大清帝國的官僚體系,都在他一個人的意志下運轉,非過人之精力、才智絕不能為。這與其說是和珅權力慾望過大,不如說是他作為太上皇乾隆帝的代理人,能者多勞,不得不為之。看似權傾天下,到了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時,也不過是旦夕繁華,轉瞬即逝,早已騎虎難下。除了俯首聽命於乾隆帝,按老主子的意圖去總攬大權,壓制嘉慶帝的參政可能,難道此時的和珅,還能有別的選擇麼?而嘉慶皇帝雖然即位,有皇帝之名而無皇帝之實,對和珅這個言出法隨、一呼百諾的太上皇乾隆帝代理人,又怎麼可能不嫉恨?

和珅鉅貪難道乾隆不知道嗎?為什麼不處理他 反而讓自己兒子收割

和珅畫像

這樣的君不君、臣不臣的日子過了三年,活到快九十歲的乾隆帝,戴著“中國壽命最長皇帝”“中國實際執政時間最久(六十三年)皇帝”兩頂桂冠,心滿意足嚥了氣。嘉慶帝也將和珅這個“二皇上”恨之入骨,不顧老父屍骨未寒,才幾天就急匆匆宣佈和珅二十條大罪,將他處死並抄沒家產。 和珅的家產,按嘉慶皇帝的治罪詔書,當時負責抄沒和府的官員奏報,是所藏上等珍珠和寶石不計其數,藏金三萬三千五兩(摺合白銀約50萬兩),銀三百萬兩(摺合"庫平銀"283萬兩),開辦當鋪錢店無數,還有大量珠寶、古玩、衣物,連他的管家劉全也有家產二十餘萬兩……

和珅鉅貪難道乾隆不知道嗎?為什麼不處理他 反而讓自己兒子收割

嘉慶皇帝畫像

和珅這合計三四百萬兩的鉅額財富,主要是靠做各種大小生意,包括開設當鋪七十五間,大小銀號三百多間,靠著他自己位高權重,享有大清帝國獨家“內參”,搜刮聚斂而來。此外,他並通過廣東十三行,和英國東印度公司也常年做著只此一家的壟斷性中英進出口貿易,究其主要罪狀,正是“與民爭利”和“公器私用”。

至於和珅之貪汙索賄之所得,佔他個人財產比例並不算多,更多隻是當時官場的普遍慣例。

所謂流傳甚廣的“和珅家產相當於半個清朝國庫”的說法,誇張到了“二億三千萬兩”(薛福成《庸庵筆記》)“二十億兩有奇”(《清朝野史大觀》),大抵來自野史傳說,並未被清朝官方認可。

無論是「乾隆養肥和珅這頭肥豬,留給兒子宰殺」,還是「和珅跌倒,嘉慶吃飽,殺之彌補國庫」的說法,皆為民間臆測,並非真實史實。事實上,和乾隆年間清朝國庫最高達7390萬兩的數字相比,和珅家產並不當真如何駭人,和民間野史所謂的2億兩、20億兩相比,更不過九牛一毛而已。

和珅鉅貪難道乾隆不知道嗎?為什麼不處理他 反而讓自己兒子收割

一個能力超卓,才華橫溢的政治精英,一位主掌樞機大權近二十年的帝國首席大臣,最終卻落了“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的可悲結局,更替他主子大清高宗純皇帝揹負上了“史上頭號鉅貪“的汙名,竟成為古代貪官墨吏的頭號代表人物而幅原萬里的大清帝國,在和珅死後不過百年也灰飛煙滅了。高高在上君臨萬民,驅御天下英傑如指掌的愛新覺羅氏,終逃不過皇冠落地,禁城被逐,從宮殿臺閣輪入芸芸眾生中去。

和珅鉅貪難道乾隆不知道嗎?為什麼不處理他 反而讓自己兒子收割

曾經志得意滿,以為此生更無遺憾的“十全老人”乾隆帝,更落個墳墓被掘,屍骨零落的悽慘下場。所以說呢,一個人的自我奮鬥固然重要,最終決定的,還是歷史的進程,潮起潮落,將相王侯,人人都身不由己。

此文章資料來源公眾號:狐言論史。喜歡歷史的朋友可以關注他的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