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冲黄氏劝修谱诗

榨冲黄氏劝修谱诗(原载《四修谱》卷一)

榨冲黄氏劝修谱诗


(一)

劝尔随时谱要修,毕生驹隙苦难留,不从此日忙伸手,更待何年始出头?

世代衣冠怀永吉,家庭纂辑学苏欧[1],敬宗收族吾人份[2],莫让邻家占上流。

(二)

劝尔光前谱要修,先人幽宅在山头,斯时不作清坟计,异日空怀没冢愁。

几代事功留简册,百年塚[3]墓志松楸[4],那堪高卧麒麟处,蔓草荒烟共一丘。

(三)

劝尔裕后谱宜修,古往今来似水流,前辈不思存典籍,孙曹[5]何处问原由?

分支应别丁桓[6]出,合族宜将子姓收,家乘镌成垂永久,定教名望重千秋。

(四)

劝尔睦族谱宜修,到底吾宗气味投,万里河流同曲折,一枝花萼共薰莸[7]。

友朋尚结金兰契,支派当思水木由,榜样几番观葛藟[8],本根相庇在旄邱[9]。

(五)

劝尔士人谱要修,儒生首列四民俦[10],纲常不籍旁观说,笔墨何须别处求。

早把文章光虎观,莫将宗派判鸿沟,请看误拜汾阳者,贻笑於今尚未休。

(六)

劝尔农家谱要修,当年亩亩服先畴,力田孝弟科兼设,朋酒羔豚乐共酧[11]。

非种尽教锄下去,同根莫向釡中投,伦常事业真如此,须比钱愚胜一筹。

(七)

劝尔工师谱要修,人生执艺也风流,渊源亦是传家学,支派万宜聚族谋。

每喜高宗留矩矱[12],常期孙子绍箕裘[13],如何堂构[14]相承日,独少尊亲一念头。

(八)

劝尔商家谱要修,几年飘泊似孤舟,他乡岁月随人渡,故里河山付梦游。

查记坟茔存骨肉,载清支派认源流,湖萍保得根荄[15]在,一任乘风逐浪浮。

(九)

劝尔贫家谱要修,诒谋争胜稻梁谋,金钱即尚床头尽,木本宜从笔底留。

见说承欢惟半菽[16],须防失德在乾餱[17],古来豪杰单寒日,孝友交称第一流。

(十)

劝尔平民谱要修,家无冠带莫怀忧,但须伦纪随时尽,便有征书[18]不次投。

忌日本宜详岁月,生辰端应载春秋,可怜世系绵韩鄂[19],几辈儿孙能记否[20]?

(十一)

劝尔富翁谱要修,百年基业忆谁留?贪金不报遗金德,饱食终翻乞食流。

好把花牋[21]裁简牒,用将草册付雕留,笃亲敦本无他事,可问庐陵水叔欧[22]。

(十二)

劝尔贵人谱要修,门闾光大继鸿猷[23],庸愚未敢先倡议,贤哲无妨独主谋。

几级官阶邀月品,一枝名笔擅风流,缘何衣锦荣归后,不替前民志美休。

(十三)

劝尔老成谱要修,世情阅历几春秋,见闻广处疑团阙[24],谙练深时学业优。

先辈贻留烦指画,旧章残缺费神搜,编成家乘传家宝,付与儿孙慎重收。

(十四)

劝尔后生谱要修,先人遗册箧中收,凭空尚欲兴鸿业,踵事何难建骏猷。

世系重添新纪载,家规永振旧传流,岂惟宗族咸嘉赖,神在黄泉暗点头。

善香注释:

[1] 苏欧:指苏东坡与欧阳修的修谱方式,代表中国谱牒史上最著名的两种修谱方式。

[2] 份:四修版原字为“分”,本人改成“份”,意指修谱是族人的份内之事。

[3] 塚:原字这左土右虚,同“塚”或“冢”。 一指坟墓,如古冢、荒冢、衣冠冢、青冢、丛冢。二指长,如冢子、冢嗣(嫡长子)、冢妇(嫡长子的妻子)、冢息(长子)。三指大:冢君(大君,对列国君主的敬称),冢祀(帝王在宗庙举行的大祭礼)。四指山顶。

[4] 松楸:两种树木的名称。楸为落叶乔木,干高叶大,木材质地致密、耐湿、可造船,亦可做器具:楸局,楸枰(棋盘。古代多用楸木做成)。

[5] 孙曹:一指孙辈,如尔曹(你们),吾曹。二指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如部曹(中国明、清两代各部司曹的通称,源于汉代曹史的简称,相当于郡守的总务长)。三指诉讼的原告、被告两方。四是姓。

[6] 丁桓:人口姓氏。

丁:一指天干的第四位,用于作顺序第四的代称,如丁是丁、卯是卯。二指成年男子。三指人口。四指从事某种劳动的人:园丁。

桓:一指古代立在城郭、宫殿、官署、陵墓或驿站路边的木柱,如桓表。二指大,如桓治(大治)。三指威武的样子,如“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四是姓。

[7] 薰莸:香臭的意思,原指香草和臭草。喻善恶、贤愚、好坏等。语本《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杜预注:“薰,香草;蕕,臭草。十年有臭,言善易消,恶难除。”《魏书·辛雄传》:“今君子小人薰蕕不别,岂所谓赏善罚恶,殷勤隐恤者也。” 清 李渔 《奈何天·形变》:“人中魔怪,竟做了云中仙客,一般的桃柳三春,不枉我薰蕕半载。”

[8] 葛藟:一是一种植物的名称,又称“千岁藟”,俗称“野葡萄”,落叶木质藤本,叶广卵形,夏季开花,圆锥花序,果实黑色,可入药。二是《诗经·王风》中的篇名,内容描写周室衰微,人民流离失所﹑求助不得的痛苦。后以“葛藟”借指流亡他乡者的怨诗。

藟:一指藤,如“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二指缠绕,如“网罟相萦藟”;三古通“蕾”,花苞,如“梅藟粉融连夜开。”

[9] 旄丘,指前高后低的山丘。旄:旄,幢也。古时用妈犛牛尾,注于旗之竿首,故曰旄。后又用羽,或兼用氂与羽焉。有时以“旄”代指年老。如:旄倪指老人和幼儿;旄期指老年。

[10] 俦:指同辈,伴侣。如俦俪(同辈,同一类的人物)、俦侣、俦列、俦类。

[11] 酧:同“酬”。

[12] 矱:尺度。

[13] 箕裘:祖上的事业。《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孔颖达疏:“积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世业鋾铸金铁,使之柔合以补治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学为袍裘,补续兽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善为弓之家﹐使干角挠屈调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睹其父兄世业,仍学取柳和软挠之成箕也。”良冶、良弓,指善于冶金﹑造弓的人。意谓子弟由于耳濡目染﹐往往继承父兄之业。后因以“箕裘”比喻祖上的事业。

[14] 堂构:亦作“堂搆”。一是比喻继承祖先的遗业。见语出《书·大诰》:“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孔传:“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立屋乎?”意谓父亲要盖房子,并已确定房子的盖法,而儿子却不肯去筑堂基,盖房子。后以“堂构”比喻继承祖先的遗业。二是指房舍。晋·陆机《叹逝赋》:“悼堂搆之颓瘁,慜城阙之丘荒。”明·汪廷讷《狮吼记·谈禅》:“他风流慷慨世间稀,选胜诛茅堂搆美。”清·吴炽昌《客窗闲话·淮南宴客记》:“偕同事数友,诣其宅,堂构爽垲,楼阁壮丽。”三是比喻门户派别。田北湖《论文章源流》:“夫周末诸子,生与孔氏同时,各从其志,自立堂构。”

[15] 荄:一指草根。二通“陔”,指台阶、级层。如《枚乘·七发》“初发乎或围之津涯,荄轸谷分。”

[16] 菽:豆的总称。如菽水(泛指粗茶淡饭,用以指对父母的奉养,如“菽菽承欢”)、菽麦、菽粟。

[17] 餱:即“糇“,指干粮(糇粮)。餱,干食也。《广雅·释器》:“餱,糒也。”《诗·小雅·伐木》:“干餱以愆。”如:糇粮(干粮、食粮)、糇粻(干粮)、糇食(糇粮)。

[18] 征书:一指古代记载灾异征兆的纬书。《后汉书·千乘贞王伉传》:“初,迎立灵帝,道路流言,悝恨不得立,欲钞徵书。”二指征召或征调的文书。《后汉书·郎顗传》:“闻徵书到,夜县印绶於县廷而遁去。”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汝父昔罢豫章,徵书朝发夕至。”唐·白居易《策林三·议井田阡陌》:“於是生业相固,食力相济,其出财征也不待徵书而已平矣。”明·刘基《送李子庚之金陵》诗:“也知使者徵书急,莫厌轻舟出郭频。”

[19] 韩鄂:唐末五代时人。蓍有《四时纂要》是一部颇价值的农书。它综录的资料,门类多,简要实用,颇为后人所重视。北宋天禧四年(1020),《四时纂要》和《齐民要术》同时被推荐给朝廷刊印,颁发给各地方劝农官。

[20] 几辈儿孙能记否:原文为“几辈儿孙记得不”。此处系本人为使其押韵而改动。

[21] 牋:同“笺(箋)、椾”,笺注的意思。一指系指小幅华贵的纸张,古时用以题咏或写书信。如:便笺、信笺。二指书信,如笺札、笺牍、华笺。 三指文体名,书札、奏记一类。如笺奏、奏笺(多呈皇后、太子、诸王)。 笺:《说文》:“表识书也”。《广雅》:“笺,书也。”孔颖达《毛诗正义》:“郑子诸经皆谓之‘注’,此言笺者……记识其事,故称为‘笺’”如:笺释(犹笺注)、笺疏(笺注)、笺训(笺注训释)。

[22] 庐陵水叔欧:庐陵欧水叔,即欧阳修(1007——1072),北宋大文学家、史学家,字水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早年曾支持范仲淹的改革,但反对王安石的青苗法,政治上比较保守。他是北宋文坛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列为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宋祁合修《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

[23] 猷:一指计谋、打算、谋划的意思,如新猷、宏猷、鸿猷。二指功业、功绩。如:猷绩(功绩)。

[24] 阙:一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如:宫阙。二指皇帝居处,借指朝廷:如“阙下”(岳飞词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三指京城、宫殿,如“城阙辅三秦”。四指陵墓前两边的石牌坊,如墓阙。五指豁口、空隙,如“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引申为“开解”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