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雕孫真人千金方》流傳始末

《新雕孫真人千金方》流傳始末

唐代孫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約成書於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是中國傳統醫學史上最早的醫學百科全書。該書系統總結了唐代以前醫學成就,對後世有著重要的影響。書中首篇所列的《大醫精誠》、《大醫習業》,是中醫學倫理學的基礎;其婦、兒科專卷的論述,奠定了宋代婦、兒科獨立的基礎;其治內科病提倡以臟腑寒熱虛實為綱,與現代醫學按系統分類有相似之處;其中針灸孔穴主治的論述,為針灸治療提供了準繩;阿是穴的選用、“同身寸”的提倡,對針灸取穴的準確性頗有幫助。

《新雕孫真人千金方》流傳始末

目前通行的《千金要方》傳本,是由北宋校正醫書局於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校定刊行的《備急千金要方》30卷。由其前序、後跋及新增《凡例》可知,宋人校定《千金要方》時,對其體例與內容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改動。宋版《備急千金要方》問世不久,即傳入日本,現藏於日本米澤的上杉文庫。該本被日本政府視為“國寶”,曾刊印多次,其中日本嘉永二年(1849年)江戶醫學館影摹校刊本是其最重要的刊本,人民衛生出版社曾據此江戶醫學影北宋本進行影印出版。長久以來,宋校本流傳廣泛,影響深遠,後世對孫思邈的學術研究均以該本為藍本。

清末流傳至日本

《新雕孫真人千金方》流傳始末

然而,還有另一種未經宋人校改的重要《千金要方》傳本存世。該傳本名為《新雕孫真人千金方》,現藏於日本靜嘉堂文庫。

《新雕孫真人千金方》現存20卷(卷1~5、卷11~15、卷21~30),前無序後無跋,目錄前及卷一首行題曰“新雕孫真人千金方”,版心或題“千金方幾”,或題“千金幾”,無刊刻年代及刻工姓名。那麼,該書是怎麼流傳到日本的呢?考該本史籍無載,直到清嘉慶四年(1799年)才被清代著名藏書家兼學者黃丕烈偶然發現。

黃丕烈(1763-1825年),字紹武,或作紹甫,號蕘圃,又號蕘翁,自稱書魔、求古居士、士禮居主人等,清代江蘇吳縣(今蘇州市)人。他是清代知著名文獻學家,收藏宏富,校勘精審,刊刻勤謹,在我國圖書收藏與出版史上可謂不可多得之人。鄭偉章在《文獻家通考》中稱其為“乾隆、嘉慶間文獻之宗主”。

黃丕烈藏書甚豐,陳登原的《古今典籍聚散考》稱:“昔人謂乾嘉以來藏書家,當以丕烈為大宗,而乾嘉間之藏書史,可謂百宋一廛之時代,允矣。”“百宋一廛”即是黃丕烈藏書處之名。《清史列傳·文苑傳》雲:“丕烈博學贍聞,寢食於古,好蓄書,尤好宋槧本書。”好藏書、藏好書是黃丕烈一生的追求。他一生前後收藏了大約二百多部宋版書和上千種元、明刻本以及大量舊抄本、舊校本。葉昌熾在《藏書紀事詩》中稱其是“吳中藏書之富甲於天下之人,絳雲、汲古,其最著也。乾嘉以後,首推黃氏士禮居。”“乾嘉以來藏書家,當以先生為一大宗。”

一個偶然的機會,黃丕烈從酉山堂購入《新雕孫真人千金方》,並對該本進行了初步鑑別,他認為該書未經北宋校正醫書局校訂,最為接近孫思邈著作原貌。

清光緒年間(19世紀末),新雕本歸於清代另一著名藏書家陸心源。陸氏將該本與宋校本對比考察,其結論可概括為三點:第一,新雕本與宋校本編次、字句、方藥多有不同;第二,新雕本與宋校本丹波元堅等校勘記所引《真本千金要方》多合;第三,新雕本保存了孫思邈著作原貌。

清朝末年該本被日本人島田翰購去,藏於靜嘉堂文庫,被列為“日本重要文化財”。1989年,日本大阪市東方出版社影印《東洋善本醫學叢書》第二輯,遂將新雕本與宋校本《備急千金要方》、《真本千金要方》及元版《千金翼方》一併刊行,名《(宋版)新雕孫真人千金方》。

考證得出此為民間坊刻本

近年來,本文作者之一曾鳳通過對新雕本全面系統的研究,首先考證出該本之避諱字集中在宋太祖至宋仁宗之間,即960~1064年之間,由此可推斷該本成於1064年之前,早於宋校本;其次,根據該本普遍使用的通假字、古字、異體字、俗體字、訛誤字及其行文用字的其他特點,推斷其為民間坊刻本;第三,以《太平聖惠方》、《外臺秘要方》之引文,《真本千金方》及《醫心方》相關內容為外證材料,考證出該本未經後人明顯改動,在相當程度上保存了唐代《千金要方》的原貌。

在孫思邈及其《千金要方》研究領域,新雕本不僅可以提供世人鮮知的翔實可靠的重要版本,而且極具研究價值,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它對揭示孫思邈學術思想之真、對探討唐初中醫理論特點、對探究宋人修改《千金要方》的理論依據、對梳理唐宋歷史轉折時期中醫理論的發展脈絡,對考察唐宋之交醫學思想的轉變,均具有重要作用。曾鳳對《新雕孫真人千金方》進行了系統校注整理,最大程度地保持了該書原貌。該點校本已由學苑出版社出版,將為世人研究孫思邈乃至隋唐醫學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