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濠巡司埠

達濠巡司埠

達濠巡司埠,位於永濠街東端。永濠街於此分兩路,一路往東沿和美街到青籃橋頭。一路往北接永德路、永德東路接紅橋路。

達濠巡司埠

達濠巡司埠

埠,原系清代“巡檢司”小校場。場前有一池塘,場東北有“雙忠古廟”、“三聖廟”,周圍是民房。民國後為公共廣場。1933年,闢為體育場,圍欄築亭,中立牌門。門匾書“中山體育場”,門背匾鐫孫文“天下為公”。場東西兩側建有“尚武亭”、“雪恥亭”,尚武亭坍塌後,於1946年再建“正氣亭”,同時建立“中山圖書館”於左側,並廣植草木。1939年,日軍入侵,場內設備殆廢。1963年,牌門盡拆毀,繼而全部場地用於擴建抽紗廠、醫院、民房等。


達濠巡司埠

達濠巡司埠

巡司埠牌坊於2003年重立,並修建園內廣場。牌坊正面匾額“巡司埠”三字是為鄭康釗所題。正中門兩石柱聯由吳著明題:“啟人文湧蒼生三聖恩九域,扶社稷昭正氣雙忠節亮千秋”。 旁門石柱聯由吳繼儒題:“三教同源今古乾坤昭化育,九州一統海天日月共光華”。 背面門聯:“可以煅成百練身,朝斯夕斯,如劍在粹;未曾恢復九州土,日誓月誓, 恐髀之生。” 由黃舜生揮筆。

達濠巡司埠

達濠巡司埠

達濠巡司埠

達濠巡司埠

現時的巡司埠內,北側為雙忠古廟、神農聖廟,偏西為珍珠娘娘,西面為柳嘉林紀念樓,也為耆康活動中心。潮汕民間之“多神崇拜”在這裡可以略見一斑了。

達濠巡司埠

達濠巡司埠

達濠巡司埠

2003年,汕頭行政區劃調整,合併達濠、河浦,成立濠江區。那年我被臨時抽調到區劃辦,參與其中,幫忙幹了點活。當時好像曾對為何取名“濠江”納過悶。 濠江作為地名出現,可追溯到乾隆年間。巡司埠雙忠古廟門匾背面“保障濠江”四字,想必是已知最早出現“濠江”字樣的實物。到了清末,又可在《濠江公局碑記》見到。另外,青雲巖一幅民國石碑中有“中華民國拾年三月濠江紀敦本堂重立”字樣。“保障濠江”、“濠江公局”、“濠江紀敦本堂”這三處中的“濠江”,我想,能不能理解為是“達濠”書面化之雅稱。

達濠巡司埠

達濠巡司埠

離開巡司埠時,見雙忠古廟這兩朵大紅花,相對綻放著。好像是在互相訴說著什麼。

轉自《人淡如菊686》的博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