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姓氏的产生与发展你真的了解吗?让我来告诉你!

中国的姓氏历史学家一般认为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在现实版的部落冲突时代,人们按照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用图腾或者住在哪里行程互相区别的族号,也就是姓。

《说文解字》说:“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感天而生”就是知道那人知道有妈不知道有爸的意思。比如传说中的商族祖先契是其母吞玄鸟之卵有孕而生;周族祖先后稷是其母姜塬踩到了天帝的脚印感孕而生虽然这都很扯淡,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母系社会的婚姻状况。

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他们的姓氏都带女字旁,比如炎帝姓姜,黄帝姓姬,虞舜姓姚等。

我们的姓氏的产生与发展你真的了解吗?让我来告诉你!


“氏”的出现么就晚了一点了,因为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孙繁衍,每一个氏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一个氏族分成多少个支族就有多少个氏。也就是说,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不能变但氏可以变。姓区别于血统,氏区别于子孙,这就是姓与氏在最初的区别。

我们的姓氏的产生与发展你真的了解吗?让我来告诉你!


到了夏商周时期,姓与氏的区别保留了下来,功能却又变化了。

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来,这时氏已经是贵族地位的标志了。贵者有氏,贱者无氏。那时重男轻女,所以那时贵族都是男子,男子有氏。如果他的官职,封地,居住地发生了变化,那么他的氏也会跟着变化。比如商鞅本来是卫国公族,就叫卫鞅;后来被秦国封于商,就叫商鞅了。这就是史书上说的“男子称氏以别贵贱”。

至于女子嘛,她们只能按孟仲叔季来排行相称。而且由于夏商周实行“同姓不婚”的制度,所以女子出嫁时要用姓表明血统。姓之前又要以孟仲叔季来排行。

女子出嫁后可以在姓前面加上本国国名,如果嫁给国君,也可以在自己的姓前面加所嫁国的国名,周代的晋,鲁两国不能通婚,因为两国都姓姬,而秦国与晋国可以,因为人家秦国姓赢,所以就有了秦晋之好这一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