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老人愛去北京旅遊?

用戶171029049207


“我愛北京天安門,天安門上太陽昇” 北京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政治文化中心,世界看中國的窗口,是每個國人以至於全世界人共同嚮往的地方: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北京天安門城頭向世界莊嚴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作為60後的我以及我的父輩,永遠牢記這個日子,尤為深刻!

新中國後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指引下,中華兒女齊心協力戰勝了三年自然災害、度過種種危機逐步走向富裕,人們更加忘不了天安門前冉冉升起的國旗!

伴隨著每日升起的國旗,改革開放的號角在中國960平方公里上不斷吹起。新中國不斷崛起,在世界上站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人的腰桿子開始挺得筆直。

時下的疫情,對中國又是一次嚴峻的考驗,但是在習主席的英明領導下,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終究柳暗花明,中國人驕傲的對世界說,中國才是最安全的國家。

作為60年代出生的我,我心的夢想就是有一天我能站在天安門廣場前,聆聽國歌,看國旗升起,對世界說:我是中國人!



老黃遊安徽


非常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愛去北京旅遊不僅僅是老人的願望,也是全國人民的心願。北京是中國的首都,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這裡名勝古蹟眾多,興旺發達,誰不希望去北京旅遊呢?

老人愛去北京旅遊,包含著更多的情愫在其中。要知道,大部分老人生在解放前,他們親身經歷過舊社會到新社會的轉變,從水深火熱到煥然一新,對新中國充滿著無限的熱愛和崇敬,北京就是他們最能寄託心懷和抒發情感的地方。來北京在天安門前留個影,去長城登高望遠,去毛主席紀念堂瞻仰毛主席就是他們最欣慰的事情。

記得有一年在天安門廣場旅遊,看見一位步履蹣跚穿著舊式軍裝的的老年人,在孩子的攙扶下,來到人民英雄紀念碑前,只見他整理好衣裝,推開孩子,鄭重地敬了一個軍禮。老人老淚縱橫,泣不成聲,很多人上前去安慰老人。老人卻說:“我這輩子值了!一生嚮往來北京,今天終於夢想成真。我來北京報個到,向毛主席道個別,死而無憾了!”

父親也是戰鬥英雄,但從來不講他的故事,他總說比起犧牲的戰友我算什麼?可是,父親卻經常講起在北京會見毛主席的情景。每次說起來他精神煥發、神采奕奕的樣子。父親告訴我:“去北京是每一位老一代人的理想,只有到了北京,他們才會踏實,才會安心。首都北京是他們心之歸宿,是他們的情感溯源。”

所以呢!很多老人喜歡到北京旅遊就不難理解了。當然了,年輕一代的人也向往北京。許多莘莘學子把考上北京的大學做為最大理想。許許多多中國人都向往著去北京旅遊。

希望我的回答您能滿意!


今非西比007


哦,心中那座白塔

去北京的北海公園旅遊,多半是因那首磁石一樣的歌吸引了我。

這就是《讓我們蕩起雙槳》:

讓我們蕩起雙槳

小船兒推開波浪

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

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

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

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

十年前我走進了北海公園,仰望萬壽山的白塔,有一種特別親切的情懷,美麗的佛香閣也倒映在北海中,隨著波光盪漾,那是一幅優美的畫面。

北海公園是按照神話中“一池三仙山”來佈局的,其中北海、和中南海象徵“太液池”,瓊華島象徵“蓬萊”,團城象徵“瀛洲”,中南海里的犀山臺象徵“方丈”。

北海公園給我留下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團城的大玉海。在團城的正中,承光殿前,有一個石柱空亭名“玉甕亭”,內置黑色大玉缸一個,即“瀆山大玉海”,乃元大都所留下的一件至寶。

在這裡我遇見了一位大姐,正用柺杖一樣長的毛筆蘸著水,在地上書寫一幅對聯:

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漫觀天外雲捲雲舒。

字非常瀟灑並且是左右開弓,一正一反令人歎為觀止!

據說,在乾隆皇帝在萬壽山修繕擴建時,工匠們發現了一處元代妃子墓碑,上面寫著這樣幾個字:你不動我,我不動你!乾隆就把她的墓永久封起來,沒有遷移,這更顯增加了北海公園的神秘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