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type

深邃的世界


口本身沒區別

不過華為近幾年在很多充電器芯片上強行加了私有協議,移除了國際標準,其他廠家的手機都充不了。

其他廠家都支持國際標準,都可以相互充,對華為手機也沒有限制。


天琊若比鄰


一次與眾朋友同行外出,詢問一夥計借用充電寶。他問我是安卓、華為、還是蘋果口?當時就沒反應過來,華為啥時候出了一個專用的數據接口?當他從揹包掏出來後才發現,原來他口中的華為口就是Type-C。。。

Type-C是一種標準,把Type-C接口理解成華為首創其實是大誤解。

也是後面才瞭解到,原來是有些人不喜歡念英文又或者是出於習慣的叫法,就把Type-C充電接口叫成了華為口。這裡面也有一些誤解。

最先採用Type-C接口的是樂視手機,其也是全球最先用上Type-C的手機廠商。華為並非首創。其次,Type-C的普及壯大也並非是華為,第一批帶頭普及Type-C接口的還數小米、魅族這類廠商。

再言的是,Type-C是一種全新的USB接口形式,由USB-IF組織於2014年8月份發佈。其是USB標準化組織為了解決USB接口長期以來物理接口規範不統一而制定的接口。簡單說來,華為也就是把Type-C拿來用罷了,本身也談不上大關聯。

小米和華為的Type-C本質上是沒什麼差異的,都是標準化接口,區別在於它們的快充協議(技術)。

Type-C接口最大的特點是支持正反2個方向插入,正反面隨便插。它們都是標準化接口,不過充電協議不一樣,在快充技術上卻有其自身獨特的區別和優勢。

目前市場上運用最多的是高通的Quick Charge技術,目前已經到了QC 3.0版本。以小米9 Pro為例,其便是採用的是高通Charge Turbo 40W(10伏4安)快充技術;華為Mate 30 Pro為例,其就是採用跟華為P30 Pro同樣的SuperCharge 40W超級快充技術。

從充電電壓上分就有高壓快充和低壓快充,如高壓快充有QC3.0(9V-2A)、QC4.0(9V-2A)、USB PD(9V-2A/9V-3A)、聯發科PE 15W和華為SCP 40W等等;低壓快充有VOOC、華為SCP等。

有些人會以為小米和華為的Type-C是不同的,其實他們多數是簡單從充電器能否混用就予以判斷了。而充電器是否能夠混用的關鍵,就在於充電器與手機是否支持同一個協議。事實上,上圖也能對比出來,即便同為40W快充,充電速度上也一樣會有差異。區別點就在於它們的充電方案不同。廠商都有自己的快充協議,不同品牌的充電器支持的協議顯然是有所差異的。

一般來說,手機搭配原裝充電器使用效果會佳。不過,目前大部分手機都支持的USB PD協議,手機同樣可以進入快充模式,正常充電都是沒有問題的。但仍有需要注意的問題,一些使用低壓快充協議的手機只有在充電線支持的情況下,手機才能進入快充模式。


IT小眾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手機發展迅速,同時數據線也得到長足發展。

Type-c (USB-C) 已經來襲,各種搭載Type-C的設備悄悄的走進我們生活,各大手機廠商新推出的手機均配備type-c接口,移動電源方面支持type-c的產品也不少了。

type-c的好處支持最高100W 20V5A 電力通過,正反盲插,音視頻充電一條線包辦以及USB3.1支持能力。最新出的旗艦機 魅族PRO6,華為P9,小米5,都配置type-c接口。

接下來我將從以下幾方面來說下他們區別:

1、品牌效應方面:強者即道理

我們先看一個有趣的對話:

“護士,問下你們這裡誰有Type-C口的充電線嗎?借我用一下。”

“什麼口?”

“就是這個口。”

“哦,華為口呀。”

肯定很多人不知道Type-c,但是華為數據線你肯定知道吧?Type-C線可能在日常所見的機型中,華為手機採用的比較多。但其他品牌的手機比如小米也採用了這種線,這僅僅是習慣叫法。強者即道理,Type-C叫華為數據線而不是小米數據線。

2、數據線下載速度

在usb2.0環境下測試華為和小米數據線的傳輸速度。結果如下圖。華為和小米手機傳輸速度都為30MB/S,基本上沒有區別。

3、電流電壓情況情況

華為線使用USB2.0標準,能過大電流,跟電流流通能力與魅族接近,但是四根線的;小米也是USB2.0標準,頭子沒有多餘的金屬部分,用硬膠灌注,直接注塑包住兩端,線身最細最硬,3A大電流無法通過,電流流通能力一般。

總結:type-c只是數據線的一種統稱,我們習慣叫華為數據線。本身華為和小米type-c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區別。也可以互用,但是不可否認華為type-c適合華為,小米type-c適合小米,合適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