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不大量建設核電站的原因是什麼?

蒂亙花海


“電”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命脈,沒電可以說:一事無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維持一個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最先需要解決的就是“電”的問題,水電、風能發電,核聚變電能可以說:目前條件下的清潔能源,我國淘汰了過剩產能,燃煤的火力發電也就隨之逐步淘汰,而取代它的就是市場潛力巨大的核聚變電能(也就是核電站),我國已經完全具備了它的建設,運用,維護等各方面的能力,制定了中長期發展規劃和目標,這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這更是我國核電能力走向世界的一個步奏!


平和淡定的對待人間凡


根據2019年的相關數據,中國國內正在運營的核電站(機組)為38座,正在建設的核電站(機組)為18座。中國核電發展十分迅速、成熟,同時市場前景依然十分看好。

核電有著其他能源不可比擬的優勢:

經濟效益:1克的鈾235完全裂變釋放的能量是2.5噸優質煤完全燃燒所釋放的能量;

環保效益:核電不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不會造成溫室效應;

後勁十足:地球已知常規的天然鈾儲量,即開採成本低於每公斤130美元的鈾礦儲量為有459萬噸,可供全世界現有規模的核電站使用今百年。隨著開採技術的發展,可利用的鈾礦數量將進一步增加。

同樣他也有其明顯的缺點:

投入費用高,建設週期長;

安全運行要求高;

事故波及範圍廣、影響時間長;

放射性廢物後處理週期長,技術難度大。

結合其缺點,那麼為什麼不多建設一些核電站的原因就很清晰了:

經濟效應:查詢相關資料,我國田灣核電站5、6號機組總造價達307億元人民幣,裝機總容量為2000MW,單位成本為:15.4元/W;方家山核電站兩臺總裝機容量為2000MW,總造價為460億元人民幣,單位成本為:23元/W。當然不同的堆型,造價成本是有浮動的。中國核電的相關財報報告中分析指出*目前平均的核電站建造成本為10-18元/W,以上僅僅是核電站建造期間的一次性投入,後期還有人員培訓、管理成本、後處理等等持續性的資本投入,據不完全統計,核電站成本收回的週期一般在4-10年不等;

專業基礎:核電站建造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的專業方向包括:核工程、核技術、輻照技術、土木工程、空調暖通、材料學、熱工水力、電氣工程、機械技術、儀表控制、自動化技術、信息工程等等諸多學科,若需要掌握獨立自主的核電技術,是十分考驗國家的綜合實力的。

產業鏈複雜:圍繞核電站,需要經歷設計、製造、建造、調試、試運行、運行、退役等多個階段,這其中既有控制硬軟件產業,也有大型壓力容器、大型電機、吊運設備等等重工業,也有變配電站電力行業,也有核退役、三廢治理等等後處理行業,其附屬需要配備的設施龐雜,整個產業鏈也是體系化的,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來的。

地理選址:核電站的建造選址十分嚴格,必須要有便捷可靠的取水源頭,以滿足核電站的大量熱源交換冷卻的需求,所以核設施建造在大江大河、大型湖泊、沿海位置,而核電站一般選擇建設在海邊。

安全評價:核電站的建設要經過嚴格的安全評價和環境評價,為了對選址地的地殼板塊、冷源、降水量等等過往數據進行分析和統計,儘量降低核電站出現地震、水淹、海嘯等極端惡劣天氣,同時還要考慮地下水、戰爭、航線等等外部因素。

民眾支持:核電站的建設同樣也需要考慮周邊居民的問題,包括建設對於生態、居民健康可能產生的影響,最重要的事能夠得到居民的支持,消除對於核反應堆的恐懼心理。

綜上所述,核電站的建設是綜合諸多方面分析與考慮的結果,其實這一點與水電站、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火力發電站一樣,只不過不同的發電形式考慮的因素不一樣罷了,擔絕非是想在哪裡建設就到那裡建設的。

給您持續帶來核與電的故事。


原子小兵


因為實力有限,發展晚!現在已經是核電站遍地開花了,建設中的核電站很多的,因為建設週期長,10年以上,所以覺得少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