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去那麼久,容器內為何遲遲不出苗?

出苗是指種子發芽後成長的幼苗露出地表面。影響出苗的因素有種子處理不到位、忽視種子發芽適溫、播種期不合理、播種質量有問題、忽視光照等。那麼下面我們就來說說種子出苗前後該如何管理。

時間過去那麼久,容器內為何遲遲不出苗?

(1)出苗前的管理

①覆蓋:目的是提高基質溫度,並防止水分蒸發或太陽暴曬。覆蓋材料選用易於挪動的草簾、塑料薄膜等,並注意在出苗後要及時撤掉,以免妨礙幼苗的正常生長。草簾等遮蔽式覆蓋的時間段分為幾個階段,從10:00-16:00,覆蓋的目的是防太陽直曬和保溼;19:00至第二天7:00,覆蓋的目的是保溫;從7:00-10:00,16:00-19:00,要掀開覆蓋,目的是提高地溫。用塑料薄膜覆蓋或用拱棚時,中午前後要掀開拱棚的兩端通風,夜間要蓋上草簾保溫。

②澆水:水分供給是出苗前容器育苗成敗的關鍵,必須經常保持基質溼潤,創造種子萌發的適宜條件。澆水最好用噴霧器或噴灌,水流要柔緩,防止將容器中的種子和基質衝出。

時間過去那麼久,容器內為何遲遲不出苗?

(2)出苗後的管理

①覆蓋和遮陰:隨著幼苗的不斷出土,覆蓋和遮陰的時間要逐漸減少,尤其草簾等覆蓋物壓在容器上,如不及時揭除,會影響有苗向上正常生長。薄膜拱棚保留的時間可根據苗木耐低溫和日灼的程度適當延長。

②澆水:出苗後,澆水和噴灌的次數要適當減少,使土壤乾溼交替,以促進側根生長,增強幼苗適應環境的能力。但要防止長時間的乾旱和潮溼,過幹會造成幼苗死亡;過溼時基質中缺少空氣,黴菌易大量發生,使幼苗染病。澆水的次數受天氣、降雨以及氣溫等因素影響,乾旱時每日噴1-3次,溼潤使每4-5天噴一次,要避免中午氣溫最高時澆水。

③間苗和補苗:在2-4片真葉時進行間苗和補苗。每個容器內保留一株健壯苗,其餘苗要及時拔除。間苗和補苗同時進行,此時小苗根系剛剛長出側根,起苗比較容易。補苗時在容器內先刨一個小坑,深度與小苗根系一致,防治失水死亡或移栽成活率下降。作業前適時澆水,有利於間苗和補苗,不致傷根;補苗後再澆水,有利於幼苗恢復生長,澆水量不宜過大。

④鬆土除草:鬆土除草是育苗的經常性工作,在育苗前減少草種混入基質,可大大減輕除草的工作量。容器苗生長在小的容器內,由於根系密集,基質板結時,鬆土會傷根系,所以要通過適時的水分管理,防治容器內基質乾燥與板結,儘量不鬆土。

⑤施肥:容器育苗施肥以追肥為主,前期追肥是關鍵。追肥可與澆水同時進行,使用液體速效肥料效果明顯,但要防止燒苗。如果使用葉肥,其濃度為0.1%-0.5%由於追肥的施肥量與苗木的生長期需水量有關,因此,應該遵循薄施勤施肥的原則,並注意適宜的間隔期,施肥後及時澆水。在使用尿素等顆粒肥料時,要防止肥料黏在苗木上引起燒苗。

時間過去那麼久,容器內為何遲遲不出苗?

⑥防治病蟲害:針葉樹容器育苗要嚴防猝倒病,除加強基質與種子的消毒外,在出苗的過程中,每3-5天用0.5%硫酸亞鐵噴灑一次。發病後要將感染幼苗剷除,以防病情蔓延。據報道,每隔1周噴灑1次0.5%-1%的波爾多液,可預防猝倒病;一旦發病,用藥用青黴粉劑1瓶(80萬單位),加清水150g稀釋均勻後噴施,防治效果顯著。另外,在高溫高溼條件下,容易發生灰黴病,應加強通風,進行預防。

⑦馴化煉苗:煉苗是容器育苗對容器苗進行的最後一項管理技術。煉苗主要是把在人工噴水保溼、施肥、遮陰的適宜生長條件下生長的苗木,用減少或停止噴水、施肥,除去遮蓋物等措施,使苗木減緩或停止生長,促進木質化,以提高容器苗適應自然生長環境的能力與抗逆性,,促進幼苗根團的形成,以便於起苗、運輸與栽植。一般在出圃前10-15天要減少噴水,停止施肥,以避免幼苗生長過快並增加增加木質化程度。實際生產中要根據苗木的特性與育苗的環境條件,認真觀察,細心管理,逐漸完成,確保幼苗的質量與栽植成活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