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洋興嘆——曾經海岸線最長的吉林省喪失出海口的始末

在吉林東部有一個叫防川的村落,這裡有一個“雞鳴聞三國,犬吠驚三疆”的一眼望三國景點,地處中、俄、朝三國交界處。站在觀景臺可以看到俄朝鐵路大橋、朝鮮豆滿江市、俄羅斯包德哥爾那亞城;再向遠望可以看到日本海,甚是有趣。然而有趣的背後,都是近代中國所不願回首的屈辱歷史。

望洋興嘆——曾經海岸線最長的吉林省喪失出海口的始末

熟悉吉林的朋友都知道,吉林是一個內陸省份,沒有出海口。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近代之前,吉林曾是中國海岸線最長的省份,從圖們江口附近到鄂霍茨克海都是吉林省的海岸線,沿岸可用港口眾多,通過日北海可通往全世界。在它東南邊界,靜靜的圖們江從長白山走來,它陪伴著吉林走向海洋。然而現在當圖們江的江水流過防川穿過一座低矮的鐵橋時,吉林的土地戛然而止,站在觀海樓上,日本海可望不可及。

望洋興嘆——曾經海岸線最長的吉林省喪失出海口的始末

望洋興嘆——曾經海岸線最長的吉林省喪失出海口的始末

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這段歷史的始末。

1.封禁政策

滿人興起於東北,他們把這塊土地稱為“龍興之地”,在入主中原之後,考慮到滿人相對於漢人來說實在太少,天下未必坐得穩,一旦失利,還可退居關外,在那白山黑水之間自由的翱翔。於是便在東北實行封禁政策,設置邊牆,限制漢人自由前往邊外。然而大清的天下坐的很穩,而且一坐就是260多年。

望洋興嘆——曾經海岸線最長的吉林省喪失出海口的始末

瀋陽故宮

2.割地求和

時間來到1858年,此時距離皇太極入主紫禁城,已經過去了200多年,大清帝國也不負當年的輝煌,東部沿海英法聯軍節節逼近,北邊沙俄虎視眈眈,在英法聯軍攻佔大沽後,沙俄趁機強迫清政府簽下《璦琿條約》。事後清廷以奕山(黑龍江將軍,璦琿條約中方簽訂者)無權簽訂條約為由,並不認同條約的合法有效性。1860年沙俄又以其在國際上調解第二次鴉片戰爭有功,強逼清廷簽訂《北京條約》,承認了璦琿條約的合法性。兩個條約這使得清清政府割讓了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一百多萬平方公里土地。

望洋興嘆——曾經海岸線最長的吉林省喪失出海口的始末

附:《璦琿條約》共3條:

1. 黑龍江、松花江左岸,由額爾古訥河至松花江海口,作為俄羅斯國所屬之地;右岸順江流至烏蘇裡河,作為大清國所屬之地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的大清國領土劃歸俄國,璦琿對岸精奇里江(今俄羅斯結雅河)上游東南的一小塊地區(後稱江東六十四屯)保留大清國方面的永久居住權和管轄權;

2.烏蘇里江以東的大清國領土劃為清俄共管;

3.原屬大清國內河的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只准大清國和俄國船隻航行。

《中俄北京條約》共15條:

關於東北邊界的主要內容有:1.中俄東段邊界以黑龍江、烏蘇里江為界,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劃歸俄羅斯。原住這一地區的大清國人,仍準留住。

望洋興嘆——曾經海岸線最長的吉林省喪失出海口的始末

兩百多年多年的封禁,導致富饒遼闊的東北在1840年的時候人口只有300多萬。這為沙俄蠶食東北創造了絕佳的條件。參考同時期的內地,面對眾多的人口,誰都不免發怵,清政府已經弱成這樣,也沒有一個國家有實力把中國變為殖民地。同樣的還有印度,當年的“日不落帝國”在印度統治了100多年,也沒有把印度同化,最後也不得不吐出。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封禁政策,外東北被佔領的可能就下降很多,即使被佔領了,也還有可能回來。

從這個角度看,外東北的丟失和清政府的封禁政策也有直接的關係。

3.官員無能

條約簽訂就簽訂了,畢竟也不是一個人所能左右的。但是條約中都只是大致描述了位置,並沒有具體的邊界,因此界碑的位置就顯得很重要了,界碑立在哪,怎麼立也是有大學問。

在北京條約第一條中:圖們江的江口一帶東岸被割讓給沙俄,清朝仍保有北岸主權。而江口主權到底歸誰並沒有在條約中明確確立

。第三條中:嗣後交界遇有含混相疑之處,以上兩條所定之界作為解證。至東邊自興凱湖至圖們江中間之地,應如何定立交界,由兩國派出信任大員秉公查勘。

望洋興嘆——曾經海岸線最長的吉林省喪失出海口的始末

所以如果當時清政府把界碑可以立到江口北岸,那麼便可視為仍擁有此地主權,也便不至於徹底失去日本海的出海口了。但清廷在當時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派去立碑的侍郎成琦同樣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甚至成琦乾脆直接做了一個甩手掌櫃,將立界碑的事幾乎全部甩給了俄國人做。成琦只想著快速結束這個差事,離開東北,回京覆命。俄國人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原本要立二十個界碑,最後隻立了八個。至於圖們江江口北岸的界碑,俄人自然也沒有立。

至此,中國徹底失去了出日本海的所有出海口的主權。吉林也從之前海岸線最長的省份一下子變成了內陸省,而且是能看見海的內陸省。

4.無奈無奈

1950年,新中國成立不到一年,朝鮮戰爭就爆發了。蘇聯便以向朝鮮運送資源為理由,在圖們江口修建鐵路大橋,大橋全長約530米,為8孔60米鋼架鐵橋,橋底至常水位高9.6米,其中僅3孔可作為通航孔。大橋在修建的極低,所以中國沒辦法利用圖們江向日本海行駛大型商船。

望洋興嘆——曾經海岸線最長的吉林省喪失出海口的始末

圖們江鐵路大橋

更加無奈的是,在現在區域合作日益加強的今天,俄羅斯和朝鮮有著超乎尋常的默契—“維持現狀,積

極封堵”。

5.新的轉機

2014年5月22日,上海閉幕的亞信峰會上,吉林省與蘇瑪集團簽訂了合作建設扎魯比諾萬能海港的框架協議,計劃為舊港換新顏,建成以集裝箱運輸為主的重要國際貨運港口。距離琿春口岸71公里的扎魯比諾港為長年不凍港,雖年吞吐能力為120萬噸,但計劃改造後2018年港口吞吐量6000萬噸,2019年7月又將港口吞吐量規劃調整為8000萬噸。

望洋興嘆——曾經海岸線最長的吉林省喪失出海口的始末

如此一來,東北也算有了出海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