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做一條翻身的鹹魚——一位資深拖延症患者向拖延宣戰

晚上十點,手機沒有電了。翻開記事本看看,今天必做的事只有兩個打了勾。

頹然倒在床上,心裡一片悲涼:人到中年一事無成。早上做好的計劃,總是在晚上發現它紋絲不動地躺在日記本里。

減不下去的肥。

寫了一半的文章。

憧憬不完的明天。

我想做一條翻身的鹹魚——一位資深拖延症患者向拖延宣戰

總也完不成的計劃,總也無法改變的人生。我從一條打算躍龍門的鯉魚,完美地蛻變成一條鹹魚。

有無數條勵志名言劃過我昏沉沉的腦袋,不行,我得改變自己。

從床上坐起來,從書架上拿出那本關於拖延症的書,翻閱。

我想做一條翻身的鹹魚——一位資深拖延症患者向拖延宣戰

拖延症就是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拖。常常伴有自責情緒,負罪感,自我否定,貶低。嚴重會導致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

沒錯,這就是我的症狀表現。

計劃這周要寫更完三萬字的小說。今天是週四,我只完成了十分之一。然後安慰自己,不是因為我懶,是因為忙。

我在忙什麼呢?一天工作九個小時。剩餘的時間去哪兒了?

1,朋友圈點贊。

2,刷抖音。

3,玩手機遊戲。(開始之前跟自己說,只玩四局,結果直接到手機沒電)

4,跟人閒聊八卦。(這個佔去了我兩個小時)

真是汗顏。

我想做一條翻身的鹹魚——一位資深拖延症患者向拖延宣戰

我大聲吶喊,我不要當一條認命的鹹魚。此時,我的感到壓抑,煩躁,沮喪,自責。我要行動起來,跟拖延症宣戰!

我想做一條翻身的鹹魚——一位資深拖延症患者向拖延宣戰

辦法一:強制監管執行。

這一招看著既簡單又粗暴,而實際上卻最有效。

之前我班上有一個小男孩兒,聰明伶俐,就是一寫作業就拖拖拉拉。不到最後時刻絕不動筆。然後每次作業他都是最後一個。我就把他的位置調到我身邊,做到時刻監管。後來他的速度提升了很多。

可是,我缺少一個監管人,強制監管有點難度。我就把這個任務交給我女兒。每週計劃先說給她聽,她週末回來驗收。這樣我就勤奮多了,畢竟還是不想被她“鄙視”吧。

第二,增強自控力。

靜坐冥想,剛開始每天五分鐘。先讓自己身心放鬆,然後就能更有力量控制自己,調整自己的行為。

這個對我很有效,我不再那麼煩躁不安。我能靜下心來,跟自己對話。

第三,5、3法則。

就是訓練自己五秒鐘之內毫不猶豫立刻去做。如果大腦判斷當下這件事三分鐘之內就可以完成。就立刻去做。

譬如,我家平時就三個人吃飯,整理飯桌和收拾碗筷三分鐘就足夠了。那我放下碗筷就立刻去做,不僅飯桌上不再杯盤狼藉,還節約了時間。

第四,就做三十分鐘。

如果一件事實在不想做,就告訴自己。我只做三十分鐘,如果三十分鐘後我還不想做,就立刻停下來去做別的事情。

事實上,我開始之後就會把這件不情願做的事情做好。比如,我不太情願點開我的寫作app,往往就能更新一兩個章節。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一件事開始做了,就成功了一半。

第五,分步走,一點點去改變。用積極暗示,增加成功體驗,放大優點獲取自信。

我是降低問題的難度。比如,我上次在遊戲上浪費了三十分鐘,這次我到二十分鐘的時候就停下來了。我望著手機屏幕,露出了白痴一樣的微笑,在心裡對自己得意一下,看看吧,我可以控制時間。

我想做一條翻身的鹹魚——一位資深拖延症患者向拖延宣戰

當然,有時候會又拖延了,這個時候也不要覺得自己病入膏肓,無可救藥了。我們要用自我諒解代替自我指責。這樣至少降低了拖延的心理危害。

此外,我用筆寫下自己的理想和熱愛。這樣我就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至於常常迷路。熱愛是治療拖延症最好的良藥吧。

最後,我希望自己用鯉魚的意志,做一條翻身的鹹魚。

(我是浩菁麻麻,一個沒有自己名字的中年女人。喜歡用筆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小歡喜,小感悟。如果你也喜歡,歡迎關注我,謝謝。)

(備註:文章配圖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繫我,立即刪除,謝謝。)

我想做一條翻身的鹹魚——一位資深拖延症患者向拖延宣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