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是戲曲?戲曲對中國古代女性文化教育有多重要?

我是江城女子林憶南,瞭解更多文藝知識,點擊上方“關注”我

提到中國古代女子文化教育,我們會想到什麼?是《女則》、《女訓》嗎?還是根本就沒有受教育的機會,教育只是男子的特權?

中國古代受儒家思想影響頗深,認為女子就該在家相夫教子,應該管好一個家庭的“內部工作”,所以女性更多的是學習刺繡、廚藝、道德、禮儀,而非文字。

但是古代女性真的一點也沒有接受教育嗎?並不是,在朝代更迭的發展中,也湧現出了很多女子接受 教育的現象。

家庭文化教育

在女性家庭文化教育中,一個最主要的途徑與方式是父母兄弟家人對其的文化教育,其教師的擔當者一般為與女性較親近的人,如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堂伯叔父、自己兄弟等等。

但是一般能給自家女兒進行文化教育的家庭必然是非富即貴,父母的思想也是比較開明的,在這樣的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女子,也大多有所成就。

比如

漢代的班昭,據她自己說是“蒙先君之餘寵,賴母師之典訓”,而學有所成,尤其精通經史,才被選入皇宮擔任“女師”,享受了皇家宮廷的許多殊榮。

為什麼是戲曲?戲曲對中國古代女性文化教育有多重要?

崑曲《琴挑》

不僅如此,她後來還接在父親班彪、兄長班固之後續寫《漢書》,榮獲“曹大家”的稱號。

那她父親班彪是何許人也?

百度百科上是這樣說的:學博才高,專力從事於史學著述,寫成《後傳》60餘篇,斟酌前史,糾正得失,為後世所重。

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班彪就是一個史學高材生,而且世人對他的評價也很好。

那班固又是誰?就是那個寫《兩都賦》和《漢書》的牛人。

有這麼優秀的父親和兄長,班昭的家庭教育無疑是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的,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我們現在這麼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了。

無獨有偶,後來的才女蔡文姬也同樣得到其父親蔡邕的真傳,而在文學和音樂上有很大的造詣。

據《後漢書·列女傳》記載:文姬名琰,為陳留郡蔡邕之女。

蔡邕本人是東漢末、三國初期 的大文學家,他很注重對其女兒蔡文姬的培養,曾“授書四千餘卷”給文姬,因而文姬亦就“博學有才辯”,又“妙於音律”。

再比如後來的才女謝道韞,是魏晉時期“謝家”的女兒,還有我們熟知的北宋才女李清照,其父李格非是進士出身,也是大文豪蘇軾的學生。

為什麼是戲曲?戲曲對中國古代女性文化教育有多重要?

烏衣巷

我們可以看出這種家庭教育的成功率是極高的,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女子都能出身高門,所以底層女子受教育的形式又不一樣了,最為讓我們熟知的就是青樓教坊的歌妓與娼妓藝術文化教育。

青樓教坊的歌妓與娼妓藝術文化教育

與高門大戶的小姐相比,青樓女子學習文化知識或接受文化教育就帶有明顯的商業動機或實用的性質,並且,其所學的棋琴書畫方面的藝術修養知識往往要勝於文化知識。

據記載,有些妓女也可能是全都精通或瞭解“書算”、“琴棋書畫”方面的知識,有的也可能在文化知識之外掌握或精通一門或二門的藝術修養的知識。

《板橋雜記》中記載的名妓董小宛,“七八歲時,阿母教以書翰輒了了……”這是青樓鴇母教授妓女書法的事例。“書翰”即“書法”。

一個名妓,不僅能作詩,又能會寫小字,一手好書法,常常能贏得冶遊青樓的文人騷客們的無限眷戀。

在北宋,柳永可謂是秦樓楚館裡的常客,也因其常常給歌姬們寫詞作曲,而名聲大噪。

所以,對於歌姬們來說,她們除了在幼年時被鴇母教一些文學藝術知識(更多的是琴棋書畫)外,其他的知識來源就是這些文人士大夫們的詩詞。

清代孔尚任《桃花扇》中,女主人公李香君就是南京秦淮河畔的一位名妓,在書的開篇,我們就可以看到李香君的養母給她請來當時在崑曲界有一定地位的老師來教她唱崑曲

為什麼是戲曲?戲曲對中國古代女性文化教育有多重要?

崑曲《桃花扇》 李香君

為什麼是崑曲呢,因為到了明朝中後期,傳奇小說話本開始崛起,崑曲也作為演繹這些故事的一種形式而為人們所喜愛。

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唐朝時青樓女子愛唱詩,宋朝女子愛唱詞,明清女子愛唱崑曲了。

但是說到底,不論是家庭文化教育還是青樓女子的藝術文化教育,都僅僅是某種類型人的教育,那對於一般女性或者是底層女性來說,該如何接觸到文化教育呢?

明清戲曲教育

我們這裡說到了明清戲曲,很容易就想到湯顯祖的《牡丹亭》

為什麼是戲曲?戲曲對中國古代女性文化教育有多重要?

青春版《牡丹亭》劇照

為什麼呢?因為一想到《牡丹亭》,我們就會想到這是最早的歌頌女子為愛生、為愛死的故事,和我們更早期的女子遵守三從四德不一樣。

《牡丹亭》中的杜麗娘只是因為在夢中見了柳夢梅一面,就對他念念不忘,甚至還思念成疾,為此搭上了自己的性命,可是也是因用情至深,竟起死回生,和心上人有情人終成眷屬。

《牡丹亭》僅僅是杜麗娘一個人的故事嗎?並不是,據說當時湯顯祖寫完《牡丹亭》之後有一位讀者,叫俞二孃,看完整個故事之後十分喜歡。

在明人張大復的《梅花草堂筆錄》裡寫到:

俞二孃在讀了《牡丹亭》以後,用蠅頭小楷在劇本間作了許多批註,深感自己不如意的命運也像杜麗娘一樣,終日鬱鬱寡歡,最後“斷腸而死”,臨終前從鬆開的纖手中滑落的,正是《牡丹亭》的初版戲本。

正像湯顯祖在《牡丹亭題詞》中所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

《牡丹亭》的出現,喚醒了女性心中追逐愛情的勇氣,更加豐富了她們的情感,也給了女性打開了一個新的教育方式之門。

為什麼是戲曲?戲曲對中國古代女性文化教育有多重要?

我們從傳播的角度來看,傳播文化藝術的方式無非兩種,文本和非文本

古代女性識字不多,所以文本的傳播方式並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就像《女則》、《女訓》並非古代女子人人都熟知的。

但是非文本的傳播方式就不一樣了,比如歌曲、戲曲,可以口口相傳,傳播力度更廣,也更能被更多女性所熟知。

尤其到明清時期,戲曲的繁榮,更是讓看戲的人通過“唱、念、做、打”給了觀眾更多視覺和聽覺上的體驗,也更能影響受眾的思想和心理。

其實我們從一些戲曲故事中都可以發現創作者在其中寄予的思想和願景,通過戲曲的表演,這種思想更能被觀眾所接收到。

如此,觀眾的思維也會上升到一個理性層面,從而達到宣洩情感、淨化心靈的效果。

古代女性走出閨閣都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但是看戲不一樣,作為一項公眾藝術,女性可以在廟會上、庭園裡看,能更多的參與到社會生活中來。

為什麼是戲曲?戲曲對中國古代女性文化教育有多重要?

更多的女性從戲曲中明白了人生的道理,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也知道了女子追逐所愛並不是丟人現眼的事情,也會懂得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等等。

戲曲之於女性,是一個打開世界之門的鑰匙,透過它,女性能更多的找尋自己的意義,也能更多的融入這個社會。

這也就不難理解戲曲對於女性教育的重要性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