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的主动选择,可能只是中了社会影响的招

你以为的主动选择,可能只是中了社会影响的招

社会影响无处不在

下午去参加了一个聚会,主题是如何成为彼此的拉拉队。这是从《你的品牌,价值千万》读者群衍生出来的一次聚会,主题也是从读上面这本书产生出来的,参加者包括发起人在内一共五位。在活动发起的时候,有群友善意地提醒我,这是无效社交,可我还是去了,穿越大半个北京,和几个新老朋友共度了一个下午的时间。

事实证明,这次聚会远远超越了我的预期。参会之前,我的预期是结识新朋友,深入了解他们对于个人品牌这个主题的看法,因为我是出版产品经理,所以了解读者的反馈对我来说太过宝贵。但是当我们坐定,开始讨论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次讨论一定会带给我非常寻常的收获。

尔陈东带来了A3铜版纸,用来代替白板——燕辉本来想背白板过来,但被发起人美丽阻止了,因为不便且沉。美丽则准备了活页,每个人现场用活页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记完了要交回给美丽,她拿来存档。因为未来我们可能会回看这些轨迹。燕辉还主动承担了录音的工作,这下好了,有文字记录,也有声音记录,还有专业的道具,要不说点干货出来,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参加了这次聚会。

在专业活动组织者美丽主持之下,讨论被分成了截然的三个模块:自我介绍模块、品牌阐述模块、自由谈模块。其中,自我介绍的结构有四个部分:你是谁?你的标签是什么?你能提供什么帮助?你需要什么帮助?在品牌阐述模块,也有三个部分的内容:说说你对于品牌的理解;在品牌方面你做成了什么;在品牌建设方面你需要什么帮助。之所以不厌其烦地把它们列出来,是因为它们是很好的阐述结构和对话结构。

在讨论的最后,我们非常正式地进行了几次表决,一为这个聚会(品牌社群)还要不要办下去,二为品牌社群的线下聚会是否接受捐赠,三为品牌社群要不要收契约金,结果全数全票通过。

这其实是一次试验。我们甚至产生了自己的手势,双手相扣:左右手五指弯曲,像勾子一样扣在一起。燕辉说,这个动作启发我们,我们的关系是相互主动寻找契合点,不是谁要把谁拉过去,是联盟,不是控制和隶属。

坦率地说,在收获了对于个人品牌的不同观点和主张之外,我更在意的是契约式社群的建立与共同价值观的发现。此外,参加这次活动的主动选择,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或许这次活动让我有机会超越原有的社会影响。

樊登这周解读的书《传染》也讲到了社会影响这个主题。其中有一个案例:一个小伙子被父亲介绍到一个超市工作,天长日久,他和一位女同事恋爱结婚,组建了新的家庭。这对他而言,是一种主动选择,但是谁又能否认是超市这个小社会深刻影响了他呢?我们常常听人提到的原生家庭,我们求学、工作的学校、办公室,都是我们所在的强大社会影响的来源,而我们,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已经中招。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奠基人马修·利伯曼著有《社交天性》一书,这本书解读了人为何天生爱社交。他的观点你听起来可能觉得有点激进:社交是和生存一样的基本需求,是的,也处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座上。他根据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实验,总结了人类社交的三大驱动力。

第一,连接。它指我们天生与他人相互连接的倾向,发育期在0-1岁。

第二,心智解读。它指我们在连接中理解他人想法与感受的倾向,发育期在2-4岁。

第三,协调。它指我们最终归属于社会与组织的倾向,发育期在11岁及以上。

把这三大驱动力套到社群上,你会发现,如果一个社群能运营良好,一定是这三个因素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且,正是因为我们有社交天性,才会深深地被他人影响。这种影响的程度之深,会超出你我的想象。举个例子,如果你和另外两个人做同一道题,你先选了B,可是另外两个都坚定地选了C,你心里就可能打鼓,是不是我选错了?他们为什么都选C呢?不然我也选C吧,这样犯错的可能性或许会降低。你甚至会给自己安利一个理由,师兄们说遇到拿不准的选择题就都选C,这样会在更大概率上多得分。实际上,这个理由并没有科学依据,每次出题及判卷是相互独立的。看,你就这样被轻易地影响了。

樊登还讲了身份信号这个强大的社会影响系统。什么是身份信号?就是早期用苹果手机的人觉得自己很新潮,因为那时有苹果手机的人少,拥有者自然有尊贵的感觉,尝鲜的人被视为达人、发烧友,可是后来苹果手机烂大街,上述身份信号就弱化甚至没了。

如果要从人的大脑运作机制上来找原因,其中一个就是镜像神经元的存在。如果一个人模仿你或者像你,你就容易喜欢他。所以汉武帝对年轻的霍去病说,你很像当年的朕,因此,霍骠姚得以领大军与舅舅卫青一起,远征匈奴。有些人知道这个原理,就会在沟通中故意模仿对方,以消除紧张感、拉近距离,而你可能怎么也想不明白,当时我怎么就同意了呢。

社会影响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是可以干预,更可以用主动选择来超越。比如前面说的参加聚会,同样是聚会,吃个饭喝个酒是一种,大家有备而来地交换观点和技能是另一种。因此,面对聚会邀请时,不妨先做做调查,翻翻参加者的朋友圈,合理确定你的预期——到底是不是无效社交,或者这次聚会将带给你什么样的社会影响?经常对比你的预期和聚会的结果,你一定能得出自己的答案,并进而优化自己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