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河夕陽紅-匡河邊的老年公民們

匡河夕陽紅

【皖】魯國刀客

寒冬臘月,匡河的晨美不勝收。十里長河,猶如墨玉長龍, 兩旁松柏林立,滿地衰草枯枝,寒風清冽,偶爾幾聲雀鳴,嗚咽哆嗦。橋頭處,斑駁鏽蝕的小船孤零零地躺在枯草叢中,平添了幾分蕭索。剛踏上小木橋,一隻野鴨就莫名驚起,振翅拍打出一輪美麗水波,她又一個猛子扎入水中,十米開外才浮出水面,依然是形隻影單,隨波逐流。

薄霧朦朧,匡河煙籠,不知何處傳來薩克斯聲,悠揚纏綿,細聽卻是梁祝的旋律。廊橋蜿蜒,循聲尋覓,轉彎處,殘柳依依,怪石嶙峋,幾株老臘梅正含苞怒放,樂聲陡然高亢,抬眼凝眸,一座水榭,一個男人,背對著我,輕輕慢搖,深情吹奏,霞光升騰,喜鵲飛舞,男子轉過身,他大約六十歲左右,濃眉大眼,長方臉光滑紅潤,稜角分明,大背頭略染風霜,頗有幾分藝術風度,他似乎沒看見我,眼光迷離,吹奏著,搖晃著,如痴如醉,如泣如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我不由得通體舒暢,如飲醇酒。一曲奏罷,老人整了整棕色的風衣,甩了甩整齊的長髮,好像才發現我,他衝我點了點頭,嘴角含笑,接著又開始演奏,曉風輕揚,微波盪漾,當我老了,也要背上吉他河畔彈唱,做個愛樂的翩翩老叟。

匡河夕陽紅-匡河邊的老年公民們

沿著石板小徑繼續漫步,右前方又見一臨水露臺,大約十多平米,兩旁是木製的黑灰色圍欄。一位老太正在打太極,忽而白鶴晾翅,忽而雙峰貫耳,輾轉騰挪,玄衣飄動,一派道骨仙風。我不由得駐足偷技,手舞足蹈,凌波微步,她看到我,點了點頭,嘴角含笑,動作更加舒展,內力綿綿不絕,當我老了,也要吐納天地精華,吸取山河靈氣,做個鶴髮童顏快樂無憂的張三丰。

繼續沿著石板小徑漫步,小路纖塵不染,幽靜而深遠。對岸連棟別墅錯落有致,摩天大樓鱗次櫛比,刺破蒼穹。路邊枯草叢中有幾堆落葉,似乎有人特意堆放成球。剛下臺階,就見左前方長凳上躺著一個人,穿著綠色的制服,一動不動。我輕手輕腳走近瞟了一眼,原來是個老人,六十或七十歲左右,好像是為了阻擋風寒他雙手緊抱護在胸前,一把大笤帚靠在頭邊,深色的褲子上佈滿灰塵,滿臉的皺紋,粗糙的皮膚,雙手長滿老繭,一看就知道他曾飽經風霜,常年從事體力活。我不敢驚擾,踮著腳迅速加快腳步,突然頭頂傳來幾聲淒厲鳥鳴,枝葉嘩嘩作響,我吃了一驚,不敢亂動,回頭瞟了瞟在長凳上酣睡的老環衛工人,他依然紋絲不動,氣息平緩,睡態香濃。

匡河夕陽紅-匡河邊的老年公民們

我不禁怦然心動,腳步沉重,突然意識到在我們這個城市,環衛工人、園林工人、小區保潔員中的主力軍都是來自農村的老大爺和老大媽,年齡一般都在六十到八十歲之間,他們每天清掃垃圾,清理河道,種樹栽花。

匡河夕陽紅-匡河邊的老年公民們

匡河夕陽紅-匡河邊的老年公民們

朝霞燦爛,煙消雲散,晨練的人越來越多了。

想起昨天在電梯中遇到一位老大媽,是我們小區的保潔員,六十多歲,胖乎乎的,嘴角含笑慈眉善目,眼光一對視,我就不由地想和她交流。

“大媽,您一天工作多長時間?”我笑著問。

“說好六個小時,實際要幹十個小時,不然活幹不完”她手裡夾著幾個廢舊的紙箱。

“那一個月給您開多少工錢?”

“一千七百五”大媽聲音洪亮,聽起來頗有點自豪。“就是有點累,沒時間照看家。”

我讓大媽去家裡拿廢棄的紙箱和舊報紙,邊走邊聊。

“您子女是幹什麼工作的?”

“兒子和媳婦都在工地上搞建築,工資高著呢”大媽的眼睛更亮了。

“買房子了嗎?”

“買了,每月都要還貸款吆”大媽深深嘆了口氣,眼光暗了下來。

我又想起躺在冰冷凳子上睡覺的老環衛工人,他肯定凌晨五六點就起來打掃衛生區,假如他生病怎麼辦?如果幹不動了,他會不會回農村老家?孩子不在身旁,誰來照顧他?他什麼時候才能安心退休,安度晚年呢?

環衛工人的工資太低,城市各種開支,生活成本越來越高,年輕人實在沒有辦法從事這項低薪工作,如果年收入能達到十萬八萬,相信年輕人是願意幹的,如今環衛、園林、保潔等工作都外包給公司企業了,它們為了降低成本、方便管理就大量僱傭沒有工作的老人。我的二伯八十多歲,還在小區做保潔工作,一個月一千元,他非常珍惜這份工作,掃地特別賣力,每次評比都名列前茅,年終還能拿些小獎勵,所以他總是精神矍鑠,整天樂呵呵的。中國正在迅速邁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越來越多,對於那些沒有退休工資,家庭負擔沉重的老人來說,城市再就業可能也有好處:可以鍛鍊身體活動筋骨,可以家庭團圓互相照顧,還可以賺點收入貼補家用,總比在農村獨守那幾畝薄田好得多吧,反正我二伯沒有感到低人一等,他倒覺得活得挺有價值的。誰不想老有所養?誰不想退休後環遊世界,四處觀光?但中國的歷史包袱實在太重了,對低收入家庭來說,老有所養仍然任重道遠,真的不願意看到在城市養老行業中,大量的老年護工在照顧另一群老年人。

誰能想到,城市化竟然奇蹟般地解決了困擾中國幾千年的人口難題?儘管是用粗暴的經濟槓桿,農耕文明註定消逝,工業文明不可阻止,城市擁有優質的教育和醫療資源,還有豐富的工作機會,脫貧致富,剷平前進道路上的幾座攔路大山,最終的解決辦法可能還得靠城市化?

小徑幽幽,落葉歸根,車水馬龍,萬家燈火,河中央又見到那隻煢煢孑立,隨波飄蕩的野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