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營收翻5倍 要衝1個億:他復興國貨日化洗護品8個月營收2000萬

今年營收翻5倍 要衝1個億:他復興國貨日化洗護品8個月營收2000萬


在他看來,整個日化品行業市值達3000億元。

文 | 鉛筆道記者 劉小倩

做了一年的老品牌,經銷商賬上的錢卻沒見增長,倒是庫存被迫壓得越來越多。他們不敢放棄老品牌,因為那是渠道能力的象徵,但也渴望找到新品牌,因為經銷政策更穩定、利潤空間更高。活力28就是這樣一個又老又新的日化國貨品牌。它已有70年的沉澱,市場佔有率最高達70%,後被利潔時收購。CEO李健飛曾在利潔時和日化巨頭寶潔工作15年,市場上流轉的大多數日化洗護行業的配方基本都經過他手。2017年底,李健飛啟動活力28項目,重新攢研發和供應團隊,並細化用戶畫像,打造“千人千面”的產品。從去年4月推出產品到年底,8個月時間項目營收已超2000萬元,他預計今年營收超過1億元。今年7月,項目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本輪資方為挑戰者資本和星瀚資本。

注:李健飛承諾文中數據無誤,為內容真實性負責。鉛筆道作客觀真實記錄,已備份速記錄音。

復興國貨日化品牌

哪怕已經離職,但李健飛還是相信,憑藉之前的人脈,隨便給曾經的下屬經銷商打個電話,進入各大KA渠道的成功率仍會非常高。然而,經銷商們的反饋卻在他的意料之外。“我相信你這個人,但產品還是需要市場檢驗,我才敢引入渠道。”

剛接手活力28的那3個月裡,李健飛從之前被別人爭相拜訪的角色,轉變為要親自去拜訪每一位經銷商。直到去年8月,他才談成了少數幾個穩定合作渠道。因為產品銷量不錯,利潤空間也大,其他經銷商才慢慢慕名而來。

在做活力28前,李健飛前15年的職業生涯只與寶潔和利潔時相關。起初,他在寶潔擔任技術工程師,當時公司最大的對手便是活力28。後來,李健飛跳槽到利潔時工作,仍就在默默關注活力28的發展。

2017年底,國貨品牌復興的小火苗開始跳躍,此時的李健飛恰好也有在日化領域創業的念頭。鑑於之前的資源和市場趨勢,他選中了活力28,他想復興這個市場佔有率一度高達70%,但近些年卻毫無音訊的國貨品牌。

在他看來,整個日化品行業市值達3000億元,而洗滌日化又是一個高頻、剛需、高復購率的品類,近50%的市場都由各個中小品牌佔據,市場分散,創業者機會較大。在消費升級的浪潮下,食品、衣物、美妝個護新品牌層出不窮,但洗滌行業近20年卻未有較大變革,仍處於產業鏈的末端。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狀況,李健飛解釋,對於大品牌而言,首先,品牌進入終端的媒介是經銷商,而兩者之間的矛盾在這一階段愈演愈烈。

“大品牌有市場認知度,為了保證現金流,常會要求經銷商壓貨,並從按月返點延長至按年結算。”他介紹,很多經銷商代理一年品牌後,發現並沒有資金收入,只不過是多了一倉庫貨。然而,經銷商別無他選,老品牌是能力的見證,新品牌雖是利潤的來源,但不穩定。

其次,銀行嚴控供應鏈金融借款,加劇經銷商現金流緊張現狀。他介紹,以前,經銷商可以憑藉流水清單向銀行借款,但現在經濟形勢不利好,中小工商業企業主能夠拿到銀行貸款的唯一方式便是抵押,自然也無法讓經銷商壓貨長達一年。

對於小品牌而言,薄利多銷是這些玩家的生存法則。但為了跑量,在無法向銀行借貸的情況下,很多中小企業試圖偷工減料的現象。“但這樣做並不利於企業長遠發展。”

2017年底,李健飛接過70年老品牌,在荊州地區重啟家用洗護品牌活力28。

入駐100多個地級市

見證過上世紀80年代,活力28興盛那一年的人群,大多都是60、70、80後,李健飛保守估計,這部分人群總和近4億。“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忙著工作,像買洗護用品這種事大多是由家裡的老人操持著。當老人們看到活力28重現商超,性價比也很高時,就會嘗試購買。”

然而,他也承認,這部分人群並不是品牌未來的主力消費人群。他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方式迅速回到市場上,先打開市場渠道,讓消費者知道品牌在迴歸。

同時,活力28也在籌備更年輕化的產品。通過對標市場上比較火熱的大牌產品,李健飛會在人群上二次區分,比如推出針對過敏人群、寶寶等的產品。為了讓產品更快響應市場,他還憑藉之前的資源,邀請了數位研發和供應鏈管理方面的專家。

在李健飛的設想裡,活力28最終要做到“千人千面”,打造人性化品牌。

這似乎與當下大多數快消品的做法不同,後者多是通過打造爆款,引發全網熱議,從而帶動整個品牌的銷量。李健飛表示,單靠一個大單品的時代將會過去。可口可樂現在也開始細分品類了,推出了無糖、纖維、健怡等系列。

“關鍵還是在於產品營銷組合拳。”線上,活力28已經入駐淘寶、京東等主流電商平臺,也會在小紅書、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平臺通過圖文、短視頻等形式種草消費者。李健飛表示,活力28已與KOL李佳琦達成合作,進入挑選商品安排推廣時間階段。

線下,活力28已經鋪入了全國14個省份、100多個地市的線下商超和KA渠道。在針對這一部分經銷商上,李健飛表示不會走大品牌壓貨年底結算的路子。如今,品牌每個月都會準時返點給經銷商。如此一來,經銷商也願意推廣該產品。“我們每個月的商超賣場綜合動銷排名都在前三。”

今年上半年,李健飛決定藉助資本的力量加速品牌發展。他回憶道,當時和星瀚資本創始合夥人楊歌只通了一次電話,楊歌就對他表示了投資的意向,但希望見面進一步溝通。當時,李健飛還在荊州,他需要先坐火車到武漢,才能搭飛機到楊歌所在的城市與其面談。不巧的是,那天大霧,路上不通車。但後來在項目會上,楊歌仍然力薦此項目。

7月,項目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本輪資方為挑戰者資本和星瀚資本。接下來,李健飛打算加速開拓新的市場渠道、引入專業快消行業人才儲備和品牌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