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民族英雄戚繼光,一生為國為民,為何晚年如此悽慘

抗倭名將戚繼光早些年的時候,他和妻子王氏感情深厚,然而經過十幾年來,其妻子所生的孩子全部不幸夭折在那個信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年代,戚繼光非常的想要一個孩子,但是不敢跟妻子說,最後他只好瞞著妻子,在12年先後偷偷納妾三人,納的妾也先後給他生了五個兒子。多年以後,王氏還是發現了,心裡無比的痛苦,使得王氏做出了手持比首要去殺丈夫的事,但最後夫妻兩人還是抱頭痛哭。後來,經過一家人的商榷,最後把小妾所生的兒子戚安國過繼給王氏撫養,才算了一樁心事。然而,當他回到家後,兒子戚安國也病逝了,王氏萬念便灰、離家出走。正因為這樣,在他的晚年,就愈發孤獨和落寞。

抗倭民族英雄戚繼光,一生為國為民,為何晚年如此悽慘

戚繼光被罷官後,北方的蒙古人仍然不時入侵,東北的女真人正在崛起,但大明國卻仍然醉生夢死。由於這時候的他太孤獨了,就經常登上東海邊的蓬萊閣,靜靜的看著遠處大海發呆,常常想自己的當年熱血事蹟,有時候也跟他的兒子們講講自己如何抗擊倭寇、征戰蒙古、護衛邊疆的往事。不管多麼壯懷激烈,這個時候都化成了白髮感慨和無語滄桑。

抗倭民族英雄戚繼光,一生為國為民,為何晚年如此悽慘

戚繼光在被從廣東罷官後的第三年,即1587年一篇獻寫給家廟的祝文中,他向祖先價彙報總結自己的一生:“雖用祖宗之積已多,未能為之益,亦未敢為祖宗累也。”他將是前後數百年中,戚氏家族最大的榮耀,然而他還是如此謙遜,而這也更是一種經歷戎馬風雨和政治運動後,更多的是戚繼光對自己晚年孤獨落寞的無聲感慨。

抗倭民族英雄戚繼光,一生為國為民,為何晚年如此悽慘

在野史的傳說中,說他曾經買過“千金姬”進獻給張居正;似乎為了辦事,有時也“手段特殊”;而寫《明史》的張廷玉等人,則說戚繼光瞞著老婆娶妾“操行不如”。然而歷史的現實是,他一生奉公愛民,對有困難的部將和士卒慷慨解囊、傾情相助,自己卻在晚年被罷官返鄉後,一貧如洗,臨死前,甚至連看病買藥的錢都沒有,連一個郎中都請不起。一直到他死後,人們才發現,戚繼光“四提將印,佩玉三十餘年,野無成田,載無宿嫉,惟集書數千卷而已”。這與那些不惜汙衊他的政治對手們傾力傳播的故事和傳說相去甚遠。

抗倭民族英雄戚繼光,一生為國為民,為何晚年如此悽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