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恭帝赵显:得道高僧,悲情皇帝

从秦朝算起,中国历史上共历经了18个朝代,出现了形形色色的422位皇帝,其中开国皇帝多是文治武功的君王,而末代皇帝则多是昏庸之辈,当然,其中也有个别亡国之君是生不逢时,根基动摇,日薄西山,无可挽回。

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南宋的亡国之君,一位生不逢时的悲情皇帝,一位阴差阳错的得道高僧,他就是——宋恭帝赵显。

宋恭帝赵显:得道高僧,悲情皇帝

宋恭帝赵显

1

1271年,忽必烈在蒙古正式称帝,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建立元朝。

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此时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忽必烈的蒙古铁骑已大举入侵四川,并顺汉江而下,围攻襄阳(金庸武侠小说中郭靖黄蓉夫妇守卫襄阳城,就在这个时间),当时南宋的“智障”皇帝宋度宗赵禥依然日夜享乐,一夜临幸三十多个宫妃,不理朝政,国家大事被国舅爷贾似道这个宰相一手遮天,贾似道为保自己的荣华富贵,对前方战事一直隐匿不报,宋度宗被蒙在鼓里。

这一年,皇后全氏为宋度宗诞下一子,即为赵显。

1274年,时年35岁的宋度宗在皇帝位子上坐了整整十年之后,终于因酒色过度而死,朝中一片大乱,谢太后迅速召集群臣商议立帝之事,众人以为杨淑妃所生的赵昰年长,应该由他来继承皇位,但贾似道和谢太后都主张立嫡长子,于是全皇后生下的赵显被立为帝,就这样,年仅4岁的赵显稀里糊涂地成为南宋第8任皇帝宋恭帝。

年幼无知的宋恭帝赵显,只是一个孩子,面对朝堂上的文武群臣朝拜,他一脸茫然,就像《末代皇帝》上的溥仪一样,他的兴趣并不在此,这是政治强加给一个孩子的任务,这是成人想要的权力世界,他要的只是玩伴,肆无忌惮的笑,甚至是蛐蛐儿。


宋恭帝赵显:得道高僧,悲情皇帝

小皇帝


扶一个年幼的太子继位本来就是权宜之计,这时候很容易陷入两种情况:一种是由太后引导的外戚专权;一种是由托孤大臣掌权。

宋恭帝继位后,明面上由太皇太后谢氏垂帘听政,朝廷实权实际上仍掌握在宰相贾似道手上,他权倾朝野,剪出异己,一时间没人敢放个屁。

残酷的现实不容南宋朝廷喘息,此时的蒙古大军已盘踞北方多年,并在忽必烈的带领下攻下襄阳、樊城,眼看着就要向南宋都城临安出发了。

1276年1月18日,在贾似道因抵抗无力被南宋上下要求处死之后,元军兵临临安城下,太皇太后谢氏以小皇帝赵显的名义颁布了一道诏书——向蒙古大军投降。

随后,太皇太后抱着五岁的小皇帝赵显,带着宫人出城向元军投降。

2

投降后,小皇帝赵显和母亲全氏等被千里迢迢解押回元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

押解回去后,元世祖忽必烈还算仁慈(一方面是为了安抚人心,让南宋残余抗争者尽早投降,一方面也受到当年丘处机对成吉思汗的感召),没杀小皇帝赵显,还给他封了个“瀛国公”,并把公主嫁给了他,让他们去元大都(北京)居住。

就这样,瀛国公赵显一天天长大,还享受着元世祖给予的不错待遇,因为俘虏的时候也就6岁,懵懂中当了两年南宋皇帝,所以他对宋朝文化并无了解,从小一直接受的是元朝教育,受到的是藏传佛教的熏陶,他对自己的身份一无所知。

1279年,当时还在福建、广东一带抵抗的南宋军队被元军逼的走投无路,陆秀夫背着年仅八岁的小皇帝赵昺跳海而死,南宋彻底灭亡。1282年,可能元世祖忽必烈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南宋残余势力已扫清,于是瀛国公赵显被迁居到上都。

1289年,也就是赵显在上都生活了6年之后,忽必烈突然赏给18岁的赵显许多钱财,随后他便被忽必烈打发到西藏做和尚,而他的母亲全皇后也被迫做了尼姑,母子两骨肉分离,天涯各自。


宋恭帝赵显:得道高僧,悲情皇帝

出家


瀛国公赵显来到喇嘛庙里出家,驻锡萨斯迦大寺,号木波讲师,为了忘却过去的一切,他潜心学习吐蕃文字和藏传佛教,用心之处花开水流,没几年,心智过人的赵显已经在卫藏佛界崭露头角,名声大噪,精通汉藏双语的他,把很多汉文佛典翻译成藏文版本。他还经常把汉藏佛经互译比勘,校订经书中的异文。

后来赵显还担任了著名的萨迦大寺的住持,四处讲经,自称为“大汉王出家僧人合尊法宝”,法号“合尊”,成为当时吐蕃的佛学大师。到现在还被藏族史学家视为翻译大师,为藏传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3

本来陪伴青灯古佛也可以过完余生,可事与愿违。

1323年,瀛国公赵显在一次偶然间,通过寺庙里的和尚才了解到当时被视为“绝密”的事情——他自己的过去,知道了南宋的事,知道了他的真实身份,知道了忽必烈的用意,赵显如梦初醒,知道自己并非蒙古族人,而是南宋遗孤,亡国之君,“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对南宋的愧疚,对母亲的思念,对国破家亡的愤恨,让他一时之间感到无比痛苦。

但是此时的元朝已是比当年宋朝都强盛的王朝了,即使是昔日的南宋皇帝如他,在此时此刻也显得是这么的微不足道,无力回天。百感交集的他,写下一首《在燕京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诗中写到: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宋恭帝赵显:得道高僧,悲情皇帝

元英宗


诗中怀念故国南宋,抨击元朝统治者对南宋侵略的意思显而易见,此诗不胫而走,传到元英宗的耳朵里,元英宗大怒,他可能已经受够了这个前朝亡国之君,江山已固,他没有任何顾忌,马上下令赐死宋恭帝赵显。

《佛祖历代通载》中提到,“至治三年四月,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诏僧儒金书藏经。”就这样,活了52岁的宋恭帝赵显,结束了他47年的俘虏生活。

林泉曰:

人人都想当皇帝,可皇帝绝对是从古到今最高危的职业……开国皇帝要拿命去博天下,难于登天;中间的皇帝要日夜提防将士造反,朝臣异心,寝食难安;末代皇帝则要背负亡国之痛,背负千载骂名,也不容易。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同样,时代的一粒灰,落到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宋恭帝赵显如此,我们每个人亦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