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之喝茶

記得黃裳老先生來成都時,閒暇之餘偷得浮生半日閒的功夫,走街串巷,細品人生的觀察著成都人的生活細節,生活習慣。

於是發現成都的大街小巷充斥著市井小民喜愛甚歡的大小茶館,於是寫到街道無論長短,無論大小,皆有茶館,甚至到了一條街街口街尾兩個茶館,茶館也多數是老虎灶的形式存在,灶面上放滿了一個個銅壺,且多是那種短嘴銅壺,其不同於重慶銅壺的長嘴,也不同於成都周邊縣市的銅壺,成都茶館的另一個特色是其特有的竹椅,其不像南方當時喝茶使用的躺椅(也就是馬架)也不同於北方的長條凳,這個竹椅的特色就在於當你遊閒睏乏之時,讓你靠著舒適卻不能入睡,即使真困到想入睡之時,也會因打盹時頭部突然偏離無所依靠而警醒,其也不同於北方長凳使人因無所依靠而不得久坐,其實就是少了點舒適性。更為重要的是成都茶館集各階層人物於一體,沒有老幼尊卑之分,男女之別,小到半大的嬰兒,大到耄耋老人,高到富裕人家,窮到只能付出茶錢的書生都能在這一方茶館裡得到閒適,清淨。

老先生的幽默風趣,筆墨細微,末節潤膩的畫風還沒有失傳,成都卻迎來送往了滄海桑田般的鉅變,曾經的老虎灶消失了,迎來的是茶坊,酒店式的茶社,竹椅與銅壺也就在記憶裡慢慢的退卻,大街小巷裡的茶館也被沙發一般的高靠藤椅所取代,然而形式的變化並沒有改變成都人喝茶的習慣,人們依然過著閒適而愉快的生活,這是發於骨子裡的存在,發於血脈裡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