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不吉利,“索尼”在日語中竟與“賠錢”同音?

我相信這裡有很多想要學習日語的朋友,小編是一名從事了5年日語線上教育講師,我整理了一份適合零基礎學習的日語資料,送給每一位想學日語的小夥伴~私信扣【1】領取日語學習資料哦~

不怕不吉利,“索尼”在日語中竟與“賠錢”同音?

不怕不吉利,“索尼”在日語中竟與“賠錢”同音?


1953年,作為創始人之一的盛田昭夫出任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常務理事,主管市場營銷方面的工作。當時,該會社在日本已經成立7年,有非常成熟的國內市場份額和產品影響力。

於是,它們決定進軍國際市場,第一站肯定是消費力領先的歐美地區。為了打好國際化第一槍,盛田昭夫親自帶隊去美國開拓市場。

不怕不吉利,“索尼”在日語中竟與“賠錢”同音?

盛田昭夫

儘管花了些錢打廣告,但是盛田昭夫發現,美國人依然對他的公司和產品完全陌生,更別說記住和感興趣了。不服氣的盛田拿著自己的宣傳單走上街頭,隨機訪問了幾個人:請問您知道這家公司嗎?

結果很尬尷,沒有一個美國人會讀“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這一名稱。

會不會是名稱太長了?盛田昭夫決定將公司名稱簡化為“東通工株式會社”。

美國人還是不會讀,因為翻譯成英文後非常拗口。

這個時候,盛田意識到了,一個簡單好記的公司和商標名字,對於國際市場的推進是如此重要,他決定暫停歐美之旅。

回到日本後,盛田和自己搭檔井深大(時任社長)彙報了自己的想法:起一個新名字,這個名字必須擔負雙重任務,既是公司名字又是商標名稱,這樣的話,不用花雙倍的廣告費就可以同時宣傳公司和產品了。

不怕不吉利,“索尼”在日語中竟與“賠錢”同音?

他們擬定了兩個方向:一是學習美國的通信同行們,採用名字縮寫字母,比如ABC(美國廣播公司)、RCA(美國無線電公司)之類的,這樣易讀易記,還能馬上聯想到公司全名;二是學習汽車行業,採用象徵標誌,比如奔馳(三角形)、卡迪拉克(皇冠),這樣即使消費者們不能讀出名字,也可以一眼就認出並記住它們。

幾經討論之後,盛田和井深大放棄了第二種方案,但是新名字遲遲未能確定下來,因為他們希望達到的效果非常苛刻——要全世界各地都能認出,任何一種語言都能發出相同的讀音的名字。

直到有一天,他們下班時看到下屬辦公桌上有一本拉丁字母字典沒有收拾好,打開放在桌面,出現了“sonus”一詞,翻譯為“聲音”的意思。

簡單,切合產品特點,意義也好,而且英文、拉丁語和日語中,讀音差別不大,盛田昭夫決定在這一單詞上下功夫。最後,他們把名稱定在了“sonny”上,意思是小寶寶,符合日本文化謙虛的特性,又象徵著蓬勃朝氣和無限未來。

第二天,盛田向同事宣佈這一決定的時候,大夥都笑得停不下來。原來,在日語採用羅馬拼音(日語的音標)的過程中,“sonny”這個詞被讀成了“sohn-nee”,而“sohn-nee”是賠錢的意思。

做生意,起一個“賠錢”的名字,這不論如何也說不過去,挫敗感慢慢的盛田和井深大不得不選擇放棄使用。

“為什麼不能去掉一個字母呢?”盛田昭夫的助理隨口說了一句。

“對,就叫‘sony'。”一旁的井深大壓抑不住自己的興奮。

“sony”這個名字,本身沒有任何固定的意思,不會與任何地方的文化出現衝突,而且任何語言都能讀成“索尼”,用羅馬字母寫,絕大多數國家都可能看成自己的文字(比如英文、漢語拼音都是羅馬字母組合而成的)。

不怕不吉利,“索尼”在日語中竟與“賠錢”同音?

索尼總部大樓

1957年6月,在東京羽田機場入口正對面,一塊寫著“SONY”公司名字的巨型廣告版正式推出;同年12月,在東京銀區中心,又推出了一個巨型廣告專欄。

1958年元旦,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正式更名為索尼株式會社,並註冊了專屬商標。

值得一提的是,在索尼公司成立35週年紀念日的時候,曾想過更改名字,而且面向全球重金徵集,結果遭受上百投資者的聯名反對,最終這一名字才得以延續至今。

當然,在日本某些口音較重的地區,“sony”還是會被讀成“sonny”,還是被嘲笑為“賠錢貨”。

我相信這裡有很多想要學習日語的朋友,小編是一名從事了5年日語線上教育講師,我整理了一份適合零基礎學習的日語資料,送給每一位想學日語的小夥伴~私信扣【1】領取日語學習資料哦~

不怕不吉利,“索尼”在日語中竟與“賠錢”同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