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卒雾中谈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动物,见于汉字文化圈各地区。龙也是巨大的、拥有蛇、蜥类动物特征的神话生物,见于全世界范围内的神话传说中。与中国的龙代表祥瑞的不同,西方的龙代表了贪婪与破坏的邪恶象征。

逻卒雾中谈龙

龙的形象历来有不同说法,而根据《说文解字》记载,说龙的样子似披鳞的长虫,可明可暗,可大可小,亦可长可短,除说明了是条状披鳞外,其他特征都是不定数的。

至于《广雅·释螭》中则提到龙分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者称虬龙,无角者称螭龙。还有一种说法是有两角为龙,独角为蛟,无角为螭,无脚为蠋。东汉王充《论衡》则说:“世俗画龙之象,马首蛇尾。”

东汉学者王符认为,龙具有兔眼、鹿角、牛嘴、驼头、蜃腹、虎掌、鹰爪、鱼鳞、蛇身,九种动物合而为一的形象(也称作九不像),与现今流行的形象已非常接近。然而,也有一种说法是说龙有虾眼、鹿角、牛鼻、狗嘴、鲶须、狮鬃、鹰爪、鱼鳞、蛇身九种动物所组成。

龙与中华民族关系紧密。传说华夏始祖伏羲、女娲,都是龙身人首(蛇身人首),炎帝与黄帝也和龙都有密切的关系,相传炎帝为其母感应“神龙首”而生,死后化为赤龙。《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刘邦是其母与龙交合所生。这些传说说明中国人自古以来与龙有密切关联。

龙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信仰,是祥瑞的象征,而且传说是可以化龙的。其中流传较广说法有二:一种说法是龙原本是地上的蛇,经过很长很长的时间来采集天地灵气与日月精华,蜕变为蛟,蛟又经过蜕变最终才成为龙,才具有掌管风雨和飞天的能力,这就是《述异记》中所谓的“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又千年为应龙”。

而另一种说法是,古时大海里有一座门,叫做龙门。这个龙门很大,大到看不到全貌。有一天,一条鲤鱼游到了龙门下被挡住了,鲤鱼就想跳过龙门游到其他地方。经过无数次跳跃,鲤鱼终于跳过了龙门,但此时鲤鱼发生了变化,身子变长,长满鳞片,头上长出了两个像鹿角的角,又长出了4条腿,上面长着鹰爪,自此以后上能通天,下能入海,具备呼风唤雨的能力,这就是“鲤鱼跃龙门”的故事。

龙在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位,对应的地支是辰,是十二生肖中唯一没有传说中的动物。青龙与白虎、朱雀、玄武则对应着四象,龙与凤凰、麒麟、龟一起并称“四瑞兽”,香港渣打银行在1979年起发行的钞票都是以这些瑞兽为题材。

龙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皇帝象征物。历史上黄帝也认为自己为“真龙天子”,这也赋予了龙权力的象征。与皇帝有关的事物也被印上了龙的标记,如“龙床”、“龙颜”、“龙袍”、“龙椅”等。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朝鲜、越南、琉球等汉字文化圈国家的君主也使用龙作为权力的象征。目前,不丹国旗上还有着四爪白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