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知名度最高的几个村及其名称由来

人有人名,地有地名。据统计,石首目前城乡共有村、社区居委会300余个,每个村、社区名称的由来都蕴藏着其人文历史、地理特点及神话传说特色。现笔者根据粗浅的历史和现代知识,将部分地名按特点罗列组合,以博大家茶余饭后一笑,在娱乐同时能品位了解些历史和地理知识,使大家更加热爱石首家乡。在此说明的是,本文力争涉及所有的村及居委会,每村只点到一处,观点纯属一家之见,资料来源与实际可能有个别出入,欢迎批评指正。

一 石首知名度(应该)最高的十个村名

天鹅洲三户街村:相传早年有三户人家在此落户经商而形成小街而得名。尽管村名并无大气感,但该村论耕地和人口,在石首绝对属大村,更主要的是人们熟知的天鹅洲管委会、国家级白鳍豚保护区、沙滩子集镇、冯家潭泵站等均建于该村,据说该村还是石首境内祖籍湖南人最多的村,讲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可谓不大。九八抗洪烈士胡贻红系该村人。

天鹅洲柴码头村:原为长江运输芦苇柴的小码头得名。与三户街村相反,柴码头村耕地与人口均为小村,但令人不能忽视的是毗邻该村的外滩竟是长江中游著名的天鹅洲湿地,现已成为全国最著名的国家级麇鹿自然保护区。只是令人遗憾的是该村守着麇鹿“宝地”竟没有借机生财,现在国内外知道麇鹿自然保护区的人不少,但知道保护区邻居柴码头的人在石首都不多。笔者建议柴码头要促进经济繁荣与发展,要敢打“麇鹿牌”,可设想将村更名,改为与麇鹿有关的村名,一定比目前无特色的柴码头知名。

小河口新河村:此地因原有一条与长江相通的新内河而得名。因地势偏僻,经济落后,新河在小河口镇名气也不算大,然而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新河村的前身袁家铺村是一个革命火种聚集的红色根据地。周逸群在此地主持召开了著名的中共鄂西特委第二次代表大会,作出了许多重要决议,袁家铺被批准成立特别乡。只是因形势发展,湘鄂西根据地中心逐渐由石首向监利、洪湖一带发展,袁家铺开始归于寂寞,原址也逐渐崩于江中,但在石首革命史上,袁家铺必将留下光辉的一页。从此村走出的石首名人有原四川省机械工业厅副厅长兼党组副书记、副省级干部谭凯丰,原麻城市委书记,现长江传媒出版集团总经理刘志田等人。笔者建议为怀念革命先烈,牢记革命传统,如将新河村恢复袁家铺村名,意义更大。

桃花山李花山村:村名来源于满山盛开的李树。“桃李满天下”,李花山能与桃花山在地名上并称,足见其的确有不平凡之处。李花山村还是湖北百个“旅游名村”,这也是全石首的骄傲。但笔者始终认为,李花山村名固然美,可如果以位于村内的“石首红色第一景--红军树”为村名,知名度会更高。

调关槎港村:相传早年一木商浮筏(槎)流经此处,用一木筏换取一棵檀香树得名,此村依槎港山名而来。在石首,槎港因地势偏僻,经济落后而少入人眼球,但翻开历史,在宋代这里竟是一个存在了128年之久的建宁县府所在地,其管辖范围含今石首、监利及华容等县市各一部分。随着历史烟云的逝去,建宁遗址早已消逝于槎港地下。为了纪念古建宁县,石首城区命名了一条建宁大道,只是其含义不为人所知,但笔者认为,既然如此将槎港村更名为建宁村,不是更是更好的纪念吗?

调关北湖村:因地处三菱湖以北而得名。在石首农村发展史中,不同的时期因政治和经济建设需要,总会涌现出一批典型示范村,现如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昔日因饲养母猪而造成环境脏乱差的北湖村,竟一跃为典型中的样榜村,甚至跻身省级示范村,引来越来越多关注的自光。

东升走马岭村:相传三国时期关羽骑马奔走此地长岭而得名。上世纪九十年代经考古专家发掘,竟发现此地一直被砖瓦厂取土的大土包,原来是5000年前的大溪文化晚期--屈家岭文化晚期的古城遗址,这也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和面积最大的原始社会晚期古城址之一。其遗址已被列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走马岭遗址知名度的提升,走马岭村顺势打出自己的品牌,应有着得天足道的优势条件。

高基庙桥堰堤村:原为上津湖畔一坝,南有一桥,北有一堰,故名桥堰,后在此地筑一界堤,取名桥堰堤。石首300个村,村村都出过各行各业知名人物,但桥堰堤出了石首当今军界最高军衔将领--原中共中央委员、军事科学院院长刘精松上将,此村知名度自然会为人敬重。

高陵高陵岗村:此地因地势高阜,自汉代便建有陵墓而得名。据乾隆丙辰《石首县志》记载:后梁孝宣三王墓、孝宣公主墓均建在高陵,并有疑冢七十二处。石首古代最有名的大臣,明代武英殿大学士、礼部尚书杨薄便葬于此地。高陵岗村交通便利、经济活跃,曾为石首十强村,村内问食岗、黄蜂腰等地名知名度也较高。由于区位条件好,茅草街乡将乡政府由茅草街迁至高陵岗,并撤乡建镇依地名为高陵镇,也使镇和村知名度互升。

南口上官洲村:洲,本意是指水中由沙石、泥土淤积而成的大片陆地。传清雍正年间在此淤河挽垸开垦成官田,并分上下洲而得名。石首是名符其实的“中国防水之乡”,防水工程为石首造就了成千上万名百万、千万,乃至亿万富豪。但饮水思源,上官洲村则是石首建筑防水工程的“摇篮”,石首在国内防水工程领域的知名人物,如邹先华、刘克清、童祖元等,也大都是上官洲村人。笔者认为,众人拾柴火焰高,能否进一步提升村级经济基础,使该村跻身荆州乃至全省强村行列,才能算上官洲村人真正的骄傲。

二 石首最美最响亮的十个村名

桃花山长江村:仅因位于长江岸边得名。其实万里长江流经地的村子数以千计,而该村则“不知天高地厚”取了个母亲河的名字,而且得到国家认可,可能在荆州也绝无仅有,实在值得骄傲和自豪。

大垸新农村: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愿望命名。现如今,建设“新农村”成了流行时尚语,石首的真正新农村本也正该是借东风,扬鞭奋进时。

东升两湖村:因地处鸭子湖和黄家拐湖附近而得名。前些年石首在两湖建了个飞机场,但尚未起飞便夭折,两湖村也没能借势腾飞。反倒是注册的“两湖”西瓜开始畅销湖北湖南,两湖村才真正在两湖平原叫响。

东升月亮湖村:因地处形如月亮的湖泊月亮湖而名。月亮湖是石首最早的汽车专业户村,与上官洲村人走出去做油膏生意不同的是,月亮湖人最早走出去的是操方向盘。

东升凤山村:此地名来源自然与凤凰在此山栖身有关。但多年来,凤山知名度在石首并不高,直到几年前人们在凤山挖出了一具石首至今最为古老的明代女尸后,凤山才为石首以外人所知。目前,市殡葬场和凤山公墓都建在凤山村,凤山成为人们归终安祥之地,与其地名一样也实为名副其实。

调关黄陵山村:此山为黄土山,又多埋有陵墓,故名黄陵山。但如果不见其字只听其音,黄陵山很容易使人误以为“皇陵山”,一字之差,千壤之别。无独有偶的是高陵有个黄陵公,也与皇陵一点也没关系,只是一黄石公老汉修了一座桥,死后葬于桥旁为“黄陵桥”,后此地溃口挽成垸才名为“黄陵公”。

天鹅洲天鹅村:此地系长江外滩,地势较高,曾有天鹅在此歇息而得名。名扬天下的天鹅洲地名也由此而来。

大垸黄金剅村:剅,是指堤坝下面用于排灌的口子或横穿河堤的水道。此村来源于1953年,此地建有一闸,为图吉利叫黄金剅闸,村名也称为黄金剅村。不过,听其音“黄金搂”真给人富裕想象的空间。改革开放之初,该村村办企业的确在石首各村可称得上排头兵。

绣林太平坊社区:此地原有太平坛,太平坛后有喻家庵,庵旁开设有染坊和油榨坊,故名太平坊。太平坊--一方太平,人们无不向往太平盛世。石首城区日益发展,城郊太平坊已成城中村,该村得天时地利人和,已成石首最大的建材市场。

绣林栗田湖村:原是盛产栗谷的良田,后因五虎朝阳溃口形成一湖,取名栗田湖村,此湖早已淤积。原空军副司令员、开国中将成钧出生于该村。也有一说认为栗田湖乃熟田湖讹传。

除此,桃花山桃源社区、调关金台社区,东升平安社区、小河口永安社区、高基庙向阳社区、横沟市百花台社区等新命名的社区,地名也非常美。

三 石首最有传奇色彩的十个村名

调关伯牙口村:一是据此春秋时期俞伯牙在此逗留而得名。世人都知道俞伯牙遇知音钟子期的传说发生在汉阳,但石首人偏说发生在调弦口,于是这里既有伯牙口村,又有琴台社区。二是伯牙口村另有一地名为“北哑口”,传玉帝在此地下令一夜之间修土地庙,其中一个叫伯牙的土地神难以忍受,便学雄鸡打鸣惊走玉帝,事后玉帝发现受骗,一怒之下将伯牙打成哑巴,此地又名“北哑口”。开国将军,原空军政委兼党委第一书记博传作少将系该村人。

桃花山果老山村:相传古代八仙中张果老在此山炼丹,故名果老山,村名由此来。

桃花山鹿角头村:相传有仙人骑鹿从此山而过,此地形又如鹿角而得名。

桃花山望夫山村:传说秦始皇筑长城时,此地多有青壮年男子被召筑城,长年不归,于是无数妻子登此山望夫早归,故名望夫山。

桃花山古井口村:在果老山与马鞍山之间有一常年不涸古井,相传为八仙中张果老炼丹取水之地,此村依此得名。古井口曾为石首著名景点,只是后来在此修公路时被破坏。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石首县农会首领的李恒久烈士就系该村人。

东升鸭堰桥村:比地堰中长年有七只金灿灿的金鸭,后人在堰上建桥,取名鸭堰桥。

东升童子岗村:相传古时一农民得罪富人,其一对童男童女两个孩子被地主装进缸里,埋于此处岗地,得名童子岗。另有一说该村应为桐梓岗,来自栽种油桐和梓树得名。

团山寺过脉岭村:相传此地原系明代刑部尚书王之皓出生宅院,因地脉神仙走过之缘,诞生了王尚书,故名过脉岭。

大垸泥南村:此地名曰“泥巴坨”,传清末秀才李忠柄酒醉倒卧地上,滚得一身泥巴,恰好知县乘轿路过,见状大笑:“美哉,泥巴坨也!”现泥巴坨分为大垸泥南村和新厂泥北村两地。

笔架山界山口社区:系笔架山与马鞍山之间的一条交界口。传明代兵部尚书刘大夏回到家乡桃花山(今湖南华容境内),当时石首知县邱某与刘多次发生争执,邱知县认为刘做官因为笔架山马鞍山相连是龙脉之缘,于是下令斩断龙脉,挖断界山口,以消心头之恨。此界山口指今天的文峰路延伸至建设路,俗称好汉坡地段。而今天的界山口一般指南岳山与马鞍山交界处,是后为交通方便所开通。

除此,调关镇琴台社区系传俞伯牙弹琴在此得名;高陵公主桥社区地名则是来自后梁孝宣公主墓在此得名。

四 以地理所在地取名的十个村名

桃花山石华堰村:位于湘鄂两省交界处,街南有两亩面积的堰塘,当中筑有一堤,北属湖北石首,南为湖南华容,故名石华堰。笫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石首第一任县委书记李良耀烈士系本村人。桃花山风景名胜吕家湾水库也在本村。

高陵石安村:此地地处湘鄂两省交界的垸内,取湖北石首与湖南安乡字首命名。该村也是石首地理方位最西的村。开国少将,原兰州军区后勤部长夏耀堂少将系该村出生。

高基庙津南村:该村因地处石首最大的湖泊--上津湖畔南岸得名。此村及临村原属湖南华容,在建国初期,经中南军政委员会在对石华两地行政区划面积调整时,在石首操军、塔市驿等多地划归华容后,作为一部分补偿划归石首。曾任石首及荆州市主要领导的卢孝云同志系该村出生。

高基庙沙河村:此地原系藕池河支流,后因河道变迁成为静港,因地质多沙而得名。‘98抗洪为抢救落水群众牺牲的张孝贵烈士系该村人。

东升鸭子湖村:此地原系长江改道北移后遗存的老河,后围挽成湖,有鸭群栖于此湖得名。村也因旁此湖得名。‘98抗洪时,鸭子湖是军民抗洪的主要战场。

桃花山马鞍山村:此山为桃花山一山峰,因形如马鞍而得名,该村名也由此来。

大垸大公湖村:此湖原因两大姓为湖产权发生争斗,上诉县衙,结果判令归公,故名,

大垸北碾村:碾子湾本在江南,因河道环绕,形如整米碾槽之地,故名。1951年长江河道石首段自然裁直,碾子湾被分成江南江北两地。此村位于江北碾子湾内。

新厂蛟子村:此地原名肖子渊,又名蛟子渊,此地上端有个深渊,传渊底有蛟龙,故名。后开成一条河,取名蛟子河。该村位于蛟子河畔,取名蛟子村。原民盟中央副主席、山西省副省长、石首一中创办者之一邓初民先生,系该村走出的民主革命家。该村还是石首著名的椒套棉主要产地。

绣林南岳山社区:南岳山原名龙盖山,位于城区东北首,西有马鞍山、笔架山绵亘屹立,俯首鸟瞰,山底湖环绕。清代山顶建一南岳庙,山名也改称南岳山。山南所在村依名南岳山村,先后属东方公社和绣林街道办事处管辖,现为南岳山社区居委会,中共石首市委、市政府等主要机关设在此地。对越自卫反击战一等功臣肖家栋烈士,系该村子弟。

除此,高陵周家湖,调关南湖等村名也由所在地理方位而来。

五 有时代革命特色的十个村名

新厂卫国村:原为一片荒洲,解放后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时筑堤挽垸,为纪念而命名。

大垸合光村:在两个村合并时,取合力走社会主义金光大道得名

大垸合丰村:以团结和睦夺取丰收的愿望命名。

大垸合民村:因由三合乡、古小乡、焦家乡三乡人民合并建成。1954年在该村鲁家台,原石首县政府县长原有发在抗洪抢险中英勇牺牲。

南口永福村:1959年此地围垦成垸,取名永远造福人民愿望之意。

调关火炬村:取革命火炬之意命名。

东升东升村:初级建社时取旭日东升之意。驻地东洋街为一较大集镇,相传早年一叫东洋的女子在此开店兴街,又叫东洋街。‘98抗洪烈士胥良发系本村人。

笔架山国强村:以国家强盛之意得名。

笔架山建设路社区:此地为1963年开炸东岳山后平地建设的街道,取建设美好家园之意。现建设路已成为石首第一商业街,建设路社区居委会由笔架山居委会更名而来。

绣林解放路社区:横跨石首东西的解放大道原址为沙湖街,因境内有一小湖沙湖,后淤积成陆地并逐渐形成街,为纪念新中国解放取名解放路,社区居委会依路名而来。

六 与古代名人古战场相关联的十个村名

桃花山五马口村:相传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将士,曾在此歇马驻营,有五匹战马栓在该地山口,故名五马口。

调关披甲湖村:相传三国时刘备与曹操大军在此一战,张飞披甲上马,得名披甲湖。

调关石戈垸村:此地位于湘鄂两省石首与华容交界处,形似锅底,又有传说为古战场,湖底沉有戈等兵器,故名。

东升屯子山村:相传三国时孙权大军曾在此屯兵驻军,由此称屯子山。

东升歇马庙村:相传三国时关羽在此扎营歇马,后人为纪念建有一庙,名歇马庙。

高陵固城湖村:相传清初大将吴三桂的军队在此筑城固守,名固城湖。

高基庙喻家碑村:明代探花曾可前墓在喻家坊,后人为纪念为他立了一块高达十尺的石碑,故名喻家碑。石首清代女诗人曾素莲系该村人。

南口陈币桥村:据乾隆年前《石首县志》载,陈币桥在石首县西南20里,以陈姓修桥得名,后石首籍明代兵部尚书王之诰捐资改修石桥,桥头立石狮。

笔架山断岗口村:此地在白泥湖与黄田湖交界处,有一道将两湖隔开的长岭。宋代农民起义军杨么与宋兵作战时,为灵活迎战,一夜挖开黄土长岭,使两湖相连,以通舟楫,故名断岗口。

绣林车落岗社区:又名车罗岗,系地势较高的丘岗。传说三国时刘备的夫人孙尚香在此落车歇息,故名车落岗。也有传说称孔子落车之地。车落岗曾为绣林镇红星蔬菜大队,现为绣林街道车落岗社区居委会,由郊区成为市区,素有“石首第一马路”之称的绣林大道便穿社区而过。

七 与动物植物名称有关的十个村名

横沟市马家棚村:此地原有一茅草棚,马姓住此而得名。

东升花鱼湖村:据传此地原有一湖,因盛产花鱼而得名。

东升梓楠堤村:此堤原名止浪堤,人们为抗洪在堤下广栽梓树楠树,以保护堤防,于是将原来的止浪堤改为梓楠堤。

久合垸虾子咀村:该地位于团山河东岸支堤向内伸出的一个堤咀,因形似虾子得名。

久合垸獾皮湖村:该湖以湖形似獾子皮而得名。

大垸杨柳沟村:此地原杨柳茂密成林,林中有一沟,得名。

新厂葵花村:据传此地中心原有一湖,湖中台上盛产葵花得名。

调关斑竹岭村:此地为山岭,因产斑竹而得名。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周逸群的战友,后回乡担任中共石首中心县委(领导湘鄂七县)书记的李兆龙烈士便是该村人。

高基庙柑子树村:因此地原多种柑树而命名。

绣林槐树堤社区:此地原系黄金堤的一段堤,堤旁长有槐树得名,后形成街道。槐树堤是石首回民主要聚集区,石首著名的老三(商)街、衣铺街商业街等都位于此社区。该社区还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石首县委、苏维埃政府和红军的所驻地。

除此,团山寺牛头山村,虎头山村,高陵牛车墩村,新厂陀杨树村,横沟市重阳岗村,小河口杨苗洲村、杨波坦村,东升大杨树村、杨林村,高基庙广藤街村,高陵茅草街等地名也与动植物有关。

八 与数字相关的十个村名

南口二郎庙村:与该地曾修建的一座二郎庙得名有关。

高陵三兴公村:传此地曾有一街,有三家店铺兴隆,名三兴街。后因街道迁移,土地充公,改名三兴公。

大垸四岭子村:由北碾村杨家台独子岭子算起,往下排列,此岭属第四条岭子,故名。江北新码头集镇在该村。

大垸五大桥村:此地名依建桥工程序数而来。

新厂六腰垱村:此地原为筑堤取土遗留的坑垱,这是第六个垱,形如猪腰子,得名。

东升八角岭村:此村位于北叉湖东一岗岭,岭上有块八角形的田,故名。

桃花山九佛岗村:此村位于桃花山果老山东山岗,原曾建有翠林庵,内供九尊佛像,故名九佛岗。

高基庙百子庵村:此地明代有赵家几代人同住,子孙过百,长者唯愿和睦相处,筑有百子庵,得村名。

天鹅洲千字头村:此地是1940年长江河床变迁形成的沙洲,因地势西头大,东头小,中间宽,犹如“千”字形状,故名千字头。

新厂万家剅村:此地原有一剅闸,万姓住旁得名。

除此,东升三合垸村、三夹垸村,新厂三元沟村,大垸三叉港村和高陵三字岗村等,也与数字有关联。

九 与方位形状相关联的十个村名

大垸东河头村:地处长江故道南岸东头一段,得名东河头。

南口南尖上村:地处天星洲南端尖子上,故名南尖上。

团山寺北河口村:此地原有一条通牛皮湖的港,北从栗林河进口,南在团山河出口,当地人习惯称进水口为北口,村在北口附近,故名北河口。

团山寺长林咀村:此地形为长岭似碓咀,林木长满咀上,故名长林咀。

新厂上闸村:因此地地处蛟子河上游并建有一闸,村依此叫上闸村。

小河口中洲村:此地为流沙河淤洲,地处淤洲之中间,故名中洲村。

久合垸下堰口村:1918年藕池河支堤溃口,此地冲成堰塘,地处江波渡南下1公里,故名下堰口。

小河口小河口村:此处原有一条小河,此村地处小河进口处,故名小河口。

小河口半头岭村:此地原有一条外洲长岭,因长江河岸变化,崩掉了半截,该村建在剩下的半截上,故名半头岭。

小河口老洲岭村:此地系长江淤积形成的一条沙岭,因时间久远,故名老洲岭。

小河口新江村:此地原属江南调关,因长江裁直后移至长江新河道北岸,故名新江。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该村出了一个见义勇为勇救两名落水少年牺牲的好团员胡先鹏(市南岳中学学生),其事迹令人流传至今。

除此,新厂泥北村,北垸村,大垸东堤港村,小河口南河口村、南河洲村,东升南河头村及横沟市南洲子等村地名,也与此有关联。

十 以颜色相关的十个村名

新厂银海村:1972年此地开挖一水渠,因渠道两边为棉产区,以象征棉花色如银海为名,该村也沿用其名。开国将军,原海军航空兵司令员、装甲兵副司令员顿星云中将便诞生该村。

小河口黑瓦屋村:相传此地原有一栋白墙瓦屋,过路行人称其为庙,屋主忌讳将白墙用窑烟灰涂成黑色,故称黑瓦屋,村名由此而来。

桃花山青竹沟村:该地是两山间的一条长沟,两旁盛长青竹而得名。桃花山苏区中共地下党始创者傅朝政烈士系该村人。

小河口黄沙坦村:此地原有一平坦黄沙洲地,故名黄沙坦。

大垸黄木山村:此地曾有一大片高大如山的树林,林中住有黄姓,故名。曾受江泽民称赞过的抗洪女英雄周菊英烈士,生前便任该村妇女主任。

大垸黄金湾村:位于黄金剅村与金家台的转湾处,得名黄金湾。

东升黄家潭村:此村东有一水潭,黄姓住潭边,故名。

南口白沙洲::此洲相传形成于清康熙年间,历年夏秋洪水泛滥,冬季白沙茫茫为一敞洲,洲滩沙粒呈白色,人称白沙洲。

团山寺白家荡村:荡,原意是指生长着水生植物的沼泽或浅水湖(池塘)。此地有一水荡,白家住此,故名白家荡村。

绣林金银垱村:垱,本意是指便于灌溉而修筑的小土堤。“垱”是古云梦泽地区特有的民间方言,与水关系特别密切。此地原有一堤垱,控制水位,以保粮棉丰收,流金淌银而得名。此村内另一小地名“牛皇庙”倒比村名更知名。该村现已成石首经济开发区金平工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一 与寺庙相关联的十个村名

大垸普圣寺村:传唐代尉迟忝在此监造普圣寺,该村建于寺旁,故名普圣寺村。

调关敕王庙村:据清同治年间《石首县志》载:敕王庙,旧志七王庙。该村建于庙旁,沿用其名。

调关观音庵村:传清末年,此地建有一庵,供奉观音菩萨,故名,村亦沿用其名。

调关武显庙村:清末此地建有一庙,供有武显灵官,故名,村也用其名。

东升长堤寺村:此地曾建有一寺,清末年间为挡白莲湖水,于寺附近建一长堤,村名沿用长堤寺村。

东升显忠庙村:相传顾复垸挽堤时,水上漂浮一个大木偶菩萨,逢当年水大未溃口,人们认为是菩萨保佑,于是在此建一显忠庙,以表忠心,村用其名。

团山寺白果庙村:传此地村南建一庙,庙前长有一株白果村,庙名白果庙,村亦沿用其名。

团山寺六波庵村:相传明末年间,有六个姑娘对婚姻制度不满,离家流落此地,修行学道,自食其力,后人为她们建一庙庵,名六姑庵。团此地位于湖畔,湖岸绿景,又名绿坡岸、六波岸,后据音称为六波庵。石首籍教育家、石首一中创办者之一王贯三先生系该村人。

绣林玉皇岗村:据清代同治年间《石首县志》载:玉皇岗建有玉皇阁,后被人流传为玉皇庙,村沿用其名。

高基庙保真堂村:传过去当地人为保藏真经,故建庙堂,名保真堂,村用其名。

十二 与洪水灾害相关形成的十个村名

新厂茅林口村:长江曾于此地溃口,形成茅草如林的荒洲,建村后依然称茅林口。

大垸大堤口村:1931年军民垸围堤(俗称大堤),被洪水冲了一个大口子,得名大堤口。

天鹅洲沙口村:此地原属江岸淤洲,江堤溃口时冲成决口,故名沙口子,村名沙口。

高陵流合垸村:1852年长江干堤马林工溃口,因流沙冲积淤成一小垸,名曰流合垸。

高基庙三兴垸村:此垸原由三个垸子并成,后三次溃口又三次兴修,并祝愿人丁兴洲旺之意,取名三兴垸。

久合垸梅田湖:位于藕池河西岸堤上,为石首与华容交界处,有“一街两省”之称。传此地西南有梅姓水田,后因溃口被冲成湖,故名。

久合垸潭子口村:1922年藕池河西岸溃口,此地冲成一潭子,村建潭子西北,得名潭子口村。

南口南口居委会:1852年因长江干堤马林工溃口,冲出一条河道,即藕池河,直破石首藕池街,将其分成两部分,藕池河由此入口,河北为藕池口,河南为南口,南口由此得名。

笔架山沙岭子:此处原属湖泊,1918年县城北门口溃口,洪水横溢,此地淤积成一沙岭,称沙岭子。后沙岭子逐渐形成集市,1940年,本地街首许良化认为地名太土,于是为首报县商会批准,更名沙银市,银者,富裕之意,银与岭近音,得名至今。但在当地群众中,两名通用。

笔架山北门口社区:北门是石首古县城北门,1918年北门倒堤,溃了一口子,故称北门口。现为笔架山街道北门口社区居委会。

十三 因抗洪抢险相关形成的十个村名

大垸古长堤:古时有一皇亲住此荒滩,朝庭出于安全,在此筑了一条长堤,得名古长堤。抗战时期,此地为繁华的港口集镇。

大垸新堤村:1972年此地新筑一道堤,以抵御洪水,依名新堤。

调关连新垸村:此地连接陈公西垸新挽的一个垸,得名连新垸。由于该村曾属八一农场,1962年撤农场改八一大队,人们也习惯称之紧邻的荆南堤为调关八一大堤。

久合垸更名垸村:此地原名外洲子,后挽堤成垸,更改其名,直接叫更名垸。

东升新堤口村:此地于长江河道南移后,又建一新堤,村位于堤起点,故名。

东升王海村:相传明末,有一叫王海儿的人在此地挽堤筑垸,人称王海垸,村依地名王海村。

高陵谭家洲村:此地系安乡河东岸淤洲,1956年冬挽成巴垸子,因地处潭家湾子对岸,故名。

久合垸保合垸村:垸,原指在沿江或沿湖地带修建的围堤。由焦家铺与扯渍垸合并,取合力保农业丰收之意。

南口新垸子村:此地原系外滩,1954年冬,政府组织垦荒新建此垸,得名。

笔架山张城垸村:该垸堤始筑于清代,是张姓知县筑,人们形容此堤如城墙般牢固,命名张城垸。目前张城垸已成为石首经济开发区,楚源、吉象等大企业都座落于此地。

十四 与水利设施及活动相关联的十个村名

横沟市拦河坝村:蛟子河穿此村而过,河上游建有一座坝(第三道坝),因而得名。

南口柳湖坝村:此地原为柳家之湖,后在湖旁挽田筑坝,故名。

横沟市木剅口村:因此地西方一大水沟出水口建有木剅,故名。开国将军,原总后军需生产部长周九银少将就是当年从该村走出的红小鬼。

南口大剅口村:藕池河东岸干堤曾建有一大木剅,便于横堤垸排灌,该村建此,沿用其名。

南口官剅口村:传清代一县官在此地主持建一木剅,木剅旁设有渡口,得名。

笔架山周家剅村:此地周姓大户旁曾建有一木剅,据此得名。

小河口永合闸村:1830年此地淤积成洲,名顶红洲,解放后围挽成永锡垸和台兴垸,1958年二垸并成永台垸,并于1965年在永台垸堤上建一闸,名永台闸,村名也由此而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石首农民武装领导人马章成烈士系该村马家台人。

横沟市挖口子村:此地农民为引洪冲积淤田,便在蛟子河围堤上挖了个口子,后在此建村,取名挖口子。

小河口何沟子村:传清代末年,此地一个叫何解元的人为排涝,在此开挖了一条排水沟,因而得名。

高陵长港村:此沟港挖于解放前,用于排灌之用,从沈家窖至梅田湖,长达6.5公里,称之长港。

除此,大垸新沟,东升董家剅、新港口等村也由此而得名。

十五 以村内桥路港相关联的十个村名

大垸新桥村:因村内建了一座新的桥梁,为纪念而得名。

桃花山小石桥村:该地有一沟港,早年为行路方便,人们用三条石搭成小桥,得名。

高陵多子桥村:传用年此地有一张姓大户,娶了两房夫人,生了十六个儿子,其中一为知府,一为知县。于是在长港建了一木桥,人们称多子桥。

高陵拓林桥村:此地有一港,两岸长满石树林,港上搭有一桥,人称拓林桥。

高基庙高桥村:传此地曾有一道挽拱木桥,因桥面高于两侧桥堡,故名。

笔架山杉木桥村:据清同治《石首县志》载:“杉木桥,一名磐石桥,距断岗口1公里,通九湖,邑人陈礼曜补修。”村沿用其名。

东升官路圻村:传早年有一条官家修的路,在此地与民修的路交圻(圻即地界),村名由此而来。

调关指路碑村:此地早年曾立有一块高大指路标的碑,故名。石首主要泵站之一大港口泵站建于该村。

横沟市泥港子村:村靠蛟子河支流,为一狭港,俗称泥港子。被贺龙誉为“江南人民领袖”,曾担任石首红色政权军事领导人、红八师师长的段玉林烈士系该村人。

笔架山南港子村:此地原有一港,在蚌蛤湖南边,故名。

十六 与村内所有地势地形相关联的十个村名

横沟市沙包洲村:因位于沙洲,地势呈包状而得名。

大垸天星堡村:原为长江中的沙洲,洲上高堡星布林立,得名。上世纪九十年代,因抗洪抢险而献身的梁大荣生前系该村党支部书记。

大垸鱼尾洲村:地处长江外滩,地形如鱼尾而得名。

大垸夹河口村:地处长江北岸,夹在两条河中间,该村建在河口处,故名。现石首江北汽渡口设在该地。

大垸箢子口:原名渊子口,因地处长江左岸支堤北,形如箢箕,并有渡口,故名。现为大垸镇政府所在地。

久合垸横风岭村:此地为一长岭,似屏障,挡南北风,故名。

高陵月堤拐村:此村紧靠藕池河西干堤拐弯处,形如月亮,因而得名。

南口老山咀村:该村紧挨藕池河东岸,水势险恶湍急声似虎吼,故名老虎咀。后因近处一岗地划为坟山,俗称老山咀。

调关沙咀村:此村建在一沙咀上得名。该村八十丈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了许多革命先烈,如原中共石首县委书记,湘鄂西省土地部长的屈阳春烈士等。

高基庙长岭岗村:此地为一岗岭,地形窄长而得名。

除此,高基庙长河村,团山寺长山村,调关沙湾村、复兴洲村,大垸中岭子村、潭(谭)子拐村、保南湖村,小河口天心洲村,天鹅洲河口村等均依地势特点而取名。

十七 与村内建筑生产设施活动相关联的十个村名

横沟市溜口子村:当地农民用流水落差在流水处设立一个固定的捕鱼装置,俗称踩溜,踩溜的水沟叫溜口子,村沿用其名。

东升滑家垱村:传清代末年,有一姓滑的人在此地捕鱼,为导水捕鱼,在镇南彭田港修建一垱,故名滑家垱,现为东升政府所在地。

新厂新厂村: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纪载:新厂,原名段李垱,相传离此南一公里处,有樊李二家办有竹器厂,名樊李厂。后因江水将厂冲垮,竹器厂迁至段李垱,新建厂,故名新厂。新厂镇名也由此而来。

团山寺木榨湖村:该地位于韩高湖进水口处,口旁曾建有一木榨房,故名。

久合垸油榨嘴村:原为团山河东岸一沙嘴,上曾建过油榨房,村沿用其名。

久合垸窑拐村:在彭田港垸堤拐弯处,曾建有三口窑,故名窑拐村。

桃花山子童阁村:该村地处山巅,原住夏、朱、张、徐、李、彭、王等七姓,专建阁学供堂,供儿童读书,人称子童阁。近年也有人写成梓童阁,该村也是石首地势最高的村。

高基庙显济坛村:清同治《石首县志》载:明朝,距县十里,有显济坛,村用其名。

南口朝门台村:相传早年本村有一叫张百府的大户十分孝忠皇帝,其住宅台基朝着朝庭方向,每日三叩九拜,村也沿用其名朝门台。

横沟市炮船口村:原名温码头,因紧靠长江北岸,商船停泊云集成交贸易的港口,有一姓温把持称温码头。后官府将炮船也停泊于此,人们改称炮船口。

除此,团山寺新码头村,东升土城垸村,高基庙打鼓台等村地名也因村内建筑设施得名。

十八 以姓氏旁水边地势得名的十个村名

新厂高家槽村:1945年此地被洪水冲了一个大槽,槽处住高姓而得名。上世纪五十年代曾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接见的全国特等劳模刘大寅,系该村人。

新厂杨家潭村:早年村旁有一大水潭,潭边住杨家而得名。

新厂赵家湾村:位于长江故道转湾处,赵姓较多而得名。现冯家潭二泵站建在该村。

横沟市朱家渡村:此处为蛟子河上一渡口,早年由一朱姓人摆渡,得名朱家渡。

小河口季家咀村:此地为一外滩洲咀,早年有季姓住此而得名。

桃花山吴家垱村:此地为三菱湖西与大叉湖交界的坝垱,早年住吴姓而得名。该村是桃花山桃树种植密集地,每年游人纷纷到此游园赏桃花美景。

东升蒋家冲村:此地田原属蒋姓所有,1910年倒堤,冲成一条低冲,得名蒋家冲。

团山寺毕家荡村:此地村东有一水荡,早年住毕姓,沿用其名。

久合垸殷家洲村:此地是藕池河西岸外洲,早年住有殷姓而得名。

高陵谭家洲村:系安乡河东畔一淤洲,洲上住谭姓而得

除此,新厂王家垱,高基庙王家咀,东升毕家塘,久合垸袁家荡,横沟市江家岔和笔架山梅家咀等村地名也由此而来。

十九 以姓氏加地势建筑形成的十个村名

横沟市汪家山村:此地原有大片柴山芦苇,住汪姓而得名。

横沟市罗家台村:此地位于黄洲岭西北,罗姓大户台基在此而得名。

调关高家岭村:此地因建在山岗上,住高姓而得名。

调关胥家堂村:因此村曾多住胥姓并建有祠堂而得名。

东升余家棚村:早年此地多住余姓且草棚居多而得名。

东升焦山河居委会:此地原名冷水庙,有焦姓住此山麓,故此焦山。西晋太康年间开一人工河,由此向南入洞庭湖进行漕运,以起点名焦山河。焦山河曾因街市繁华(一说偏僻),在明代曾有“外国焦山河”之称,这里也曾是革命苏区和乡镇所在地。

高基庙邓家岭村:此地山岗多住邓姓而得名。

高基庙肖家岭村:1925年此地有一条长岭,住户多姓肖,故名肖家岭。

高陵王家岗村:此地有岗地住王姓因而得名。

笔架山孙家拐居委会:此地位于荆南干堤拐弯处,有孙姓住此而得名。开国将军,原解放军医学院政委周九银少将出生此村。

除此,高陵徐家岗村,横沟市熊家台村,横沟市秦家洲村,新厂杨家台村、张家台村,小河口郑家台村等村名也由此而来。

二十 因姓氏形成街巷场的十个村名

大垸岳家巷村:早年此地有一街巷,住户以岳姓为主而得名。

高陵晏家巷村:古时一姓晏的人在此开过铁匠铺,明清时逐渐形成街巷集市,得名晏家巷。

桃花山王李场村:早年该村有王、李两姓开始经商,逐渐形成市场因而得名。石首籍教育家,一中创始人之一李沅衡先生系该村人,李老先生还是中共早期党员恽代英和石首好儿女李兆龙、李良耀及李恒久等烈士的老师。

高基庙刘家场村:此地市场因刘姓最早经商而得名。

团山寺王家场村:传此地最早由王姓在此经商,并逐渐形成市场而得名。

团山寺曹家场村:原名曹家厂,后曹姓人开始在此经商,形成市场得名曹家场。

高基庙马家院村:此地原有一经商的姓马的宅院较有名,人称马家院,近年也有人写成马家垸。

大垸丁家垸村:此小垸内多由丁姓居住而得名。九八抗洪烈士段玉华生前系该该村村民小组长。

调关章华港村:相传此港由排水沟扩挖而成,由章、华两姓所拥有,得名章华港。曾任红色苏区石首农民领导人的马绍榜烈士系该村人。曾住石首妇协主任、苏维埃政府妇女部长的季贵秀烈士也是该村人民好女儿。

团山寺宜山垱村:传清末在团山河拐弯处筑了一道堤,一个叫郑宜山的人在此开店铺经商,故名宜山垱。

二十一 因姓氏开店铺而形成的十个村名

大垸焦家铺村 小河口毕家铺村 东升陈家铺村 东升庄家铺村 高基庙俞家铺村 高基庙谢家铺村 南口管家铺村 绣林路家铺村 笔架山易家铺村 笔架山郭家铺居委会

除此,桃花山漆家铺村,调关革家铺村,调关来家铺,笔架山徐家铺社区等地名也都由此而来。

二十二 十个以讹传讹失去本意的十个村名

小河口神皇洲村:一个既有神仙又有皇帝的地名,是多么令人向往的美好世外桃源。岂不知神皇洲地名实际与洪水有关,是循环洲一名演化而成,此地三面为长江故道所围,水流湍急,崩岸严重,河床摆动频繁,江岸淤了又崩,崩了又淤,循环返复,人们无奈称之循环洲,后竟被人讹传为神皇洲,成了人间美好的天堂。1998年特大洪水后,这片悲壮的土地最终被淹没,灾后重建的神皇洲整体搬迁移民,此地已成为意杨生产基地。

横沟市羊子庙村:相传此地原名羊泗庙村,后讹化为羊子庙;二说此地在清代光绪年间建成时,正逢一群羊子经过,遂名羊子庙;三说此庙脊两端翘如羊角,因名羊子庙。羊子庙是石首茨米主要种植地,同时从地图看,此地也是石首方位最北的村。

高基庙荷伍垱村:此地原名荷芜,方言为荷花与莲藕的统称。1931年藕池河东岸堤溃口,此地被洪水冲成一个大荡子,在荡北筑了一个土垱,荡里盛长荷芜,后以讹传讹为荷伍,村名沿用至今。

调关桂家铺村:此村因早年多坟墓,人称鬼家铺,后因名称不好听,人们棍据其因雅化为桂家铺。

久合垸西江波渡村:此地为藕池河西岸一渡口,传原有一姓江的婆婆在此地摆渡,与对岸东江渡相对,人们称西江婆渡,后象音称西江波渡得名。此地是久合垸乡政府所在地。

久合垸新字岗村:此地为岗岭,多墓坟地,人称新家岗,后讹称为新字岗。

久合垸打井窖村:此地原有一内港,从团山河进口,此口俗称窖口。窖口水浅而窄,来往船只通过只能用力划桨,桨柄打桨桩,而名打桨窖,后人误传为打井窖。

团山寺黄古山村:此地为一山岗,早年韩姓在此建有府门,人称韩府山。后黄姓住此,“府”讹音为“古”,黄府山讹为黄古山。

团山寺风波岭村:此地形似蝗蜂窝,原名蝗蜂岭,后雅化为风波岭。

团山寺小新口村:此地为栗林河出口处,原住辛姓,称为辛口,后讹为小新口。

除此,团山寺鹤湾实为郝湾讹音,东升南河头村寡妇夹实为寡湖夹讹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