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裡關於“乾屍”的記載,可能是發生在羅布泊的真實事件

羅布泊一直是一塊很神秘的地區,那裡流傳著許多無人知其真假的詭譎傳說,而越來越高的失蹤人數,也讓這個地方成為了探險家心中的聖地,普通人眼裡的死亡之海。

當我們從飛機上往下俯瞰,整個羅布泊地區的形狀就像是一隻輪廓分明的人耳,因此它也被稱為地球之耳。原本的羅布泊地區分佈著極其穩定的水源,根據古籍記載:"廣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後來隨著歷史的變遷,湖泊乾涸,只遺下望不盡的黃沙風塵。

而依靠羅布坡地區的水源發展的絲路之喉——樓蘭古國,也隨著這些湖泊的消失而破落消亡,只留下了大漠裡依稀的一些遺蹟。

而在2019年,網絡上突然興起來了一種傳聞,讓這個神秘地區和《山海經》扯上了關係,更有甚者推論說依據這個事件,《山海經》很可能並不全是虛構的神話故事。


《山海經》裡關於“乾屍”的記載,可能是發生在羅布泊的真實事件


事情是這樣的,據傳在2005年,一支探險隊穿越羅布泊,在探險隊對羅布泊進行深入研究和勘查的過程中,挖掘了多達幾百具的乾屍,原本在羅布泊發現乾屍並不是一件罕見的事情,但和以往不同的是,根據這些乾屍的樣貌特徵,可以很清晰地判斷出他們並非是東方人種,而疑為西歐人。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西歐人究竟是為什麼會來到樓蘭又喪生於其中呢?有人推測是歐洲的探險家在進入羅布泊地區之後無法走出,天長日久便被幹燥的氣候風乾了水分,成了乾屍。

然而經過進一步的鑑定,發現這些乾屍是公元前15世紀死亡的,按照時間推算,大約死於夏朝初期。

甚至有些文章根據時間來進行推斷,聲稱在《山海經》裡找到了相關記載。山海經當中也有關於夏朝的記錄,裡面講到夏朝人曾經和西方人有過一場戰爭,而在羅布泊地區發現的乾屍大都是西方人,不管是時間還是種群都是吻合的,這是不是可以進行合理猜測,《山海經》或許具有一定的真實性呢?

當然啦,這整個事件其實都是網絡上的傳言,並沒有任何一家權威媒體對事件進行過報道。而這些乾屍究竟是不是真的,又是不是和《山海經》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我們不得而知。

但《山海經》裡,的確記載了不少關於"屍"的故事。

《山海經》裡關於“乾屍”的記載,可能是發生在羅布泊的真實事件


《山海經》裡關於屍的記載不勝枚舉:

"女丑之屍,生而十日炙殺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鄣其面,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上。

開明東有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夾窫窳之屍,皆操不死之藥以距之。

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屍,化為䔄草。

奢比之屍在其北,獸身、人面、大耳,珥兩青蛇。

王子夜之屍,兩手、兩股、胸、首、齒,皆斷異處。

有人方齒虎尾,名曰祖狀之屍。

人面獸身,名曰犁之屍。

屍山,多蒼玉,其獸多麖。屍水出焉,南流注於洛水,其中多美玉。"

這裡說一個《山海經》裡和生死相關的故事。

窫窳是后羿射殺的第一個怪獸,傳說他本是天神。黃帝時代,有一個蛇身人臉的天神叫貳負,貳負有個叫做"危"的臣子,是一個很會挑唆是非的小人。他向貳負進饞言,讓貳負去謀殺同樣長著蛇身人臉的窫窳,以給自己報私仇。貳負信任危,因此想也沒想就答應了他的請求,把窫窳給殺了。

黃帝知道這件事後,十分震怒,就讓人將危捆住之後扔到了西方的疏屬山,將他的雙手和頭髮反綁,還給他的左腳上了鐐銬,鎖在了山峰上。危在山頂經歷了幾千年的風吹日曬,到漢朝的時候才被人挖了出來。

而對於被殺死的窫窳,黃帝則命令手下把他抬到崑崙山,讓幾位巫師用不死藥救活了它。

《山海經》裡關於“乾屍”的記載,可能是發生在羅布泊的真實事件


不死藥能夠生死人,肉白骨,窫窳因此死而復生。可惜復活之後的窫窳在神智上並沒有恢復清醒。它在迷亂之中,不慎掉進了崑崙山下的弱水裡,由原本的蛇身人臉變成了形狀像牛,紅身,馬足,叫聲如同嬰兒啼哭的猛獸。在十日並出時上岸吞食百姓,成為兇獸,被后羿射死了。

而窫窳復活卻性情大變的設定,也能從側面反映出先人對死生之事諱莫如深的態度。

《山海經》中"屍"字出現的頻率很高,但其實它所提及的"屍"也可能並不是指"屍體",而是和尋常活人不同的存在形式。

比如"相顧屍",他生活在北海以內,雙手被反綁著,戴著刑具,身後還佩帶一把戈。郭璞說他和貳負與危一樣,也是因為犯錯被殺的。被殺後,他的肉體已死,而靈魂卻不滅,仍然以屍的形態繼續活動。或許就是今天的鬼故事裡經常出現的"粽子"?

而山海經還有另一類屍,他們死而復生之後沒有變成殭屍粽子,卻成為了別的物種。

"有魚偏枯……顓頊死即復甦"這一段記載了在北風吹來的時候,顓頊死而復生化作魚婦。

另外"屍"和"屍"有區別,第一個是屍主的屍,第二個是屍體的屍。

前一個"屍",常伴著"人"或"神"一同出現,因此很有可能是"屍主"的屍。而關於"屍主"有兩種說法,但無論是哪種都和屍體並不沾邊兒。

第一種指的是戰國時期開始的,在祭奠活動中做法,讓活人扮演死人接受祭祀。這個活人就被稱為"屍主",估計和近代的"神婆""半仙"算半個同行吧。

《山海經》裡關於“乾屍”的記載,可能是發生在羅布泊的真實事件

而第二種,甚至並不是人,只是一個"神位"。

古人祭祀,有裝扮成先人或神祇去世時候的樣子一說。

王子亥被殺的時候,他的身體被大卸八塊,所謂"亥有二首六身"。

所以,後人祭祀他的時候設立屍主,大概就會形似一具破碎的屍體。

這時候所說的"屍",恐怕當成屍體來理解並不正確。

當然啦,《山海經》畢竟是難以考證的古籍,以上所說,也不過是筆者的一些見解和妄論,關於"屍"究竟指什麼,又是否和羅布泊的乾屍有關迄今仍是未能解的謎團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