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進京“趕考”前的一個誓言與李自成有什麼關係?

1949年3月5日,西柏坡,中共中央機關食堂。河北平原雖然還有些春寒料峭,但下午3點鐘的燦爛陽光照在身上,讓人感到暖洋洋的。

這間西柏坡最大的長方形的機關伙房是中共中央機關幹部自己動手蓋起來的。今天它將作為中共中央七屆二中全會的會議室,見證輝煌歷史又被歷史見證。

毛主席在進京“趕考”前的一個誓言與李自成有什麼關係?


說是開會,總應該有個主席臺。這裡沒有,就是在伙房一頭的牆上掛著兩面錘子鐮刀組成的中國共產黨黨旗,旗下襬放著一張長桌,後面跟著一把舊藤椅。在它的兩側也各有一張小桌,那是會議記錄人員的座位。

會場上沒有麥克風,沒有錄音機,也沒有記者,沒有頻頻閃爍晃眼的鎂光燈和裝有像炮筒似的長鏡頭的照相機或攝像機,也沒有沙發,沒有茶水礦泉水,更沒有熱毛巾。

——這是一次樸素的會議,是一個拋棄了任何形式只剩下內容、只剩下思想的會議。出席會議的代表共有34名中央委員、19名候補中央委員和12名列席人員。會議由毛澤東主持。他就坐在那張舊藤椅上。會議代表都坐在臺下。其實也沒有所謂的臺上臺下之分,都是平地。

臺下沒有椅子,他們屁股底下坐著的那些或高或矮的凳子,大多是各自從自己家中或辦公室帶來的,散了會又帶回去。輪到誰講話了,誰就走到那張長桌的後面,站在那裡給大家講。講完了,又回到自己的凳子上坐好,聽別人講。

毛澤東先講,他的報告很重要,一共講了十個問題。毛澤東說:這次全會是“城市工作會議”。委員們在這裡熱火朝天地討論了軍事、政治、黨務、經濟、政權接收,甚至還談到了新中國的外交。這都是國家大事。

毛澤東認真聽,也認真記,還不時插話。在山溝在窯洞裡住了20年的毛澤東,在這裡安安靜靜地討論的是進城的問題。在這種勝利的氣氛中大家已經強烈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當務之急是黨的中心工作正面臨著轉變——這是一個由革命戰爭向和平建設的轉變,工作重心由鄉村向城市的轉變,而且更長遠來看就是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的轉變,由幾千年的封建農業社會向新的工業國家的轉變。


此時此刻,西柏坡的這間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民房裡正決定著中國革命的命運,也決定著中國共產黨在歷史轉折關頭該如何做出抉擇!

歷史就這樣選擇了西柏坡這個小山村,成為中國命運的一個樞紐!


中國共產黨就這樣選擇了西柏坡這個小山村,把它的“座右銘”寫在歷史的教科書上:“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


毛澤東說:“因為勝利,黨內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願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可能生長。因為勝利,人民感謝我們,資產階級也會出來捧場。敵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們的,這點已經得到證明了。資產階級的捧場則可能征服我們隊伍中的意志薄弱者。”


因此,毛澤東警告全黨:要警惕“糖衣炮彈”的襲擊,“不要在糖彈面前打敗仗”,“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


會議開幕的這天,牆上還掛著“馬恩列斯毛”的畫像,可到了3月13日大會閉幕的時候,五張畫像不這樣掛了。會議一致通過了五項決定:不以個人命名;不祝壽;中國同志不與馬恩列斯並列;少拍巴掌;少敬酒。

毛主席在進京“趕考”前的一個誓言與李自成有什麼關係?


藍圖在握,新中國的雛形已經出現。會議就這樣平平靜靜地開了整整八天,結束的時候,與會的代表們真的都沒有鼓掌,也沒有敬酒。因為他們知道,歷史將會替他們為自己鼓掌!人民將會為他們鼓掌!因為他們知道,這一切,才只是1949年春天的一個序曲。


十天後的3月23日,新華社播發了一篇1500字的新聞《中共召開七屆二中全會》。這篇新聞罕見地突破了中國共產黨多年來一直在新聞稿中保密中央所在地的禁區,由毛澤東本人公開了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石家莊附近”舉行。


可也就在這一天的上午,當新華社“陝北新華廣播電臺”的電訊剛剛發出這篇新聞稿的時候,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任弼時中國共產黨“五大書記”,已經“在石家莊附近”整理好行裝。他們又要出發了。他們要到哪兒去?


停在西柏坡村口的汽車已經發動了引擎,在有節奏的“突突突”聲中,毛澤東站在村口通往北平方向的黃土路上,深情地環顧著這個生活了十個月的北方小山村。與兩年前的這個時候他被迫主動放棄生活了十年的延安相比,這個時刻的毛澤東已經沒有了依依不捨,內心裡升騰起來的已經是雄赳赳的我主沉浮的英雄氣!

毛主席在進京“趕考”前的一個誓言與李自成有什麼關係?


出發的時刻到了。站在村口,毛澤東對周恩來說:今天是進京的日子,進京趕考去。

周恩來笑著回答:我們應當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來。


毛澤東說:退回來就失敗了。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一個好成績。


為了警醒全黨不要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毛澤東在革命戰爭年代就曾不斷地告誡全黨,要記取明代末年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的歷史教訓。


延安整風時期,他曾在《學習與時局》的報告中指出:“我黨歷史上曾經有過幾次表現了大的驕傲,都是吃了虧的。”“近日我們印了郭沫若論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們引為鑑戒,不要重犯勝利時驕傲的錯誤。”


當時,毛澤東在閱讀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後,為李自成的失敗嘆息不已:實則自秦國以來兩千餘年推動社會向前進步者因驕傲而腐敗,因腐敗而亡國。一個含辛茹苦衝鋒陷陣、流血流汗打出來的政權,居然沒幾天就糟蹋殆盡,真可謂“打江山18年,坐江山18天”。這個悲慘的結局令人膽寒,這種“錯誤”誰犯得起?


後來,毛澤東還專門致信郭沫若,說:“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們把它當做整風文件看待。小勝即驕傲,大勝更驕傲,一次又一次吃虧,如何避免此種毛病,實在值得注意。倘能經過大手筆寫一篇太平軍經驗,會是很有益的。”


“我們決不當李自成!”這是毛澤東的誓言,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宣言。


(本文來源於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光榮夢想:毛澤東人生七日談》)

毛主席在進京“趕考”前的一個誓言與李自成有什麼關係?

作者:丁曉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