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水縣:讓群眾家門口端上“金飯碗”

“俺叫王二芝,今年42歲,2018年,在鄉村幹部帶領下俺進了這個‘阿爾本’製衣廠。轉眼已經3年了,我現在成了車間組長,每月保底工資6000元,有時業績好了10000多元,平均月工資8000多元,俺做夢也沒有想到能在家門口端上這個‘金飯碗’,這多虧了咱家鄉父母官來牽線呀......”4月15日上午,快人快語的王二芝向筆者說出了心裡話。

河南省商水縣:讓群眾家門口端上“金飯碗”

王二芝是河南省商水縣平店鄉葛樓村10組村民。她所說的製衣廠是位於縣產業集聚區的“河南省阿爾本製衣有限公司”。因為上有老下有小,她放棄幹了近20年的服裝設計“優厚”工作從深圳返鄉。當年春節過後,正當她為就近找工作犯愁時,全縣開展的“服務本地企業招工”活動給她提供了機會。經過在鄉村幹部牽線搭橋,王二芝如願以償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就業是民生之本,服務本地企業招工是政府及職能部門的義務,增加群眾收入、尤其是增加貧困家庭收入是我們各級政府和黨員幹部的職責......”平店鄉黨委書記陳靜有板有眼地向筆者作介紹,“近三年來,我們已經累計為縣產業集聚區一些企業組織推薦300多名農民工,穩定就業率達85%以上。其中,今年組織進廠90多名,貧困家庭佔30%左右,外出技術培訓20多名”。

優先推薦貧困戶,穩定崗位保收入。為了有效增加貧困群眾家庭收入,確保高質量脫貧,該鄉在服務本地企業招工中優先介紹貧困家庭勞動力就近就業、穩崗創收。胡廟村8組建擋立卡貧困戶梁修志父母體弱多病,家中子女都在上學,村裡優先介紹其大專畢業的長女梁肖到阿爾本製衣廠擔任了人事管理,月工資3000多元;葛樓村55歲的貧困戶孫曠,2018年丈夫患病去世,家中三個學生兩個是大學生,今年被“特招”到製衣廠,月固定收入2800元。

優先推薦留守戶,排憂解難促和諧。為了幫助廣大留守婦女解決“掙錢顧家兩不誤、社會家庭更和諧”的問題,該鄉千方百計引導鼓勵她們就近就業。半河橋村2組46歲的留守婦女黃秀琴2017年進廠,現在已成了“老工人”。當時,兩個孩子一個上高中、一個上小學,自己孃家婆家老人還要照顧,她在縣城就業免去了外出打工諸多不便。“目前,俺村像黃秀琴這樣類似的留守婦女,在縣城集聚區企業就近就業的有10多人。”村支部書記劉國慶如是說。

河南省商水縣:讓群眾家門口端上“金飯碗”

優先推薦邊緣戶,設身處地挖潛力。在服務本地企業招工中,該鄉還設身處地對一些患病受災戶、脫貧不穩定戶、缺技術戶進行重點傾斜,為鞏固脫貧成果挖掘了潛力、凝聚了力量。今年21歲的程崗村青年承江濤,2018年初中畢業後想外出務工缺技術。鄉村兩級幹部推薦他到阿爾本製衣廠當了一名學徒工,幾年下來已成為一名熟練的機務工,月工資5000多元。富有傳奇色彩的是,他還工作中與同廠一名女工相識相愛很快組建了一個小家庭。

“我們商水縣是農業大縣、人口大縣,全縣每年外出務工者達20多萬人。平店鄉服務企業招工的做法和成效只是全縣24個鄉鎮(場、辦)工作的一個縮影”。 商水縣副縣長韓秀娟對此給予科學合理的解答,“受疫情影響,幫助企業復產復工是當務之急,復工趕工頭等重要的問題是工人,引導鼓勵農民工家門口就業,不僅可以促進當地農業、工業、社會經濟發展,而且可以促進家庭社會更加和諧……”

(通訊員 趙永昌 梁肖/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