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39家企業IPO過會 中小企業成主力軍-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一季度39家企業IPO過會 中小企業成主力軍

主持人於南:全國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如火如荼,其中,資本市場戰“疫”更是可圈可點。例如,疫情防控債不僅支持了企業疫情防控,還有效推動了民營中小企業融資成本的進一步降低;而IPO節奏也基本沒有受到疫情影響,保持常態化;同時,證監繫統著力協助湖北省上市公司復工復產,成效顯著。在一系列具有針對性、卓有成效的政策下,人民幣資產成為了備受青睞的避險配置,境外機構投資我國債券規模持續增長。

本報記者 孟 珂

今年監管部門在維護市場基本穩定運行的基礎上,繼續堅持新股常態化發行。《證券日報》記者根據證監會網站數據梳理,今年一季度,證監會發審委共審核41家公司IPO,其中39家企業IPO過會,1家被否,1家暫緩表決,過會率達95.12%。與去年同期相比,12家企業IPO過會,過會率為75%,可以看出今年IPO發行規模與過會率“雙升”。

此外,《證券日報》記者還注意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一季度IPO企業上會集中在1月份和3月份,發行節奏基本保持在平均每週審核4家的速度。

對此,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由於現場盡職調查、審計評估有一定困難,部分股票發行受到一定影響。近期證監會作出了有針對性的安排,例如放寬了發行人反饋意見回覆時限等。新冠肺炎疫情下,新股發行規模以及過會率“雙升”,也顯示我國A股市場初步形成以新股發行常態化為標誌的全市場常態化發展格局。

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何南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IPO常態化有利於讓更多優秀的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解決資金困境、發展壯大,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在不斷得到增強,可以更好地對沖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證監會核發IPO批文中多數為中小企業。同花順iFinD批註數據顯示,截至4月13日,年內共21家創業板企業IPO過會,12家中小板企業IPO過會。

何南野表示,中小企業正成為IPO的主力,在擬IPO排隊企業中,中小企業的佔比也穩居第一。從IPO發行節奏來看,監管審核比以往更加具有包容性和人性化,考慮到疫情對中小企業的影響,在審核進度方面給予了中小企業優先的安排。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建設的主力軍之一,是拉動就業的最為重要的力量,中小企業一季度上市數量提升,充分說明資本市場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和關注。

李湛表示,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又處於復工復產的關鍵階段,相關領域迫切需要資金支持。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受疫情影響資金缺口明顯,IPO不失為一種有效融資手段。IPO常態化,有助於進一步提高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滿足中小企業的急迫需求。

談及如何既保證IPO發行的質量又保證效率?李湛認為,IPO常態化、市場化發行是一種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促進資本市場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的有效途徑。未來註冊制將逐步推廣向主板,這將極大提升IPO標準的包容性。此外,退市制度改革等舉措將加強市場主體自我約束,促進市場優勝劣汰,保證優質供給,市場化定價的約束作用也將進一步彰顯。

何南野認為,要保障IPO發行的質量,又保證效率,一方面要建立良好的法治環境,法律制度要嚴格,集體訴訟制度要健全,使得違法犯罪可以得到充分的追究和處罰。另一方面要注重審核階段和上市後的信息披露,讓市場對企業進行充分監督,同時要強化退市制度的執行,讓僥倖過關的劣質IPO企業能迅速被清理出市場,並得到嚴格的懲罰。

來源: 證券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