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狀元首輔以耿直著稱,敢體罰皇子,曾怒懟和珅

國有諍臣,不亡其國。我國古代歷史上有才華、性格耿直的大臣不少,這類大臣往往得罪的人太多,難以善終,蘇軾就是典型的例子。但才華出眾、仗義執言、屢受重用還能善終的,屈指可數。清代乾隆、嘉慶年間的名臣王傑,就是這樣的少數人之一。

王傑是乾隆欽點的狀元,書法名家,當上書房總師傅時敢體罰皇子顒琰(即嘉慶),當面怒懟權臣和珅,嘉慶初年還當上首輔,簡直牛得不要不要的。

這位狀元首輔以耿直著稱,敢體罰皇子,曾怒懟和珅

王傑像

王傑之所以這麼牛,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有真才實學,二是遇上了好老師、好領導。

王傑(1725-1805),字偉人,號惺國,陝西韓城人。幼年喪父,聰明好學,在縣考、府考中均名列第一,典型的學霸。因家境貧寒,只得邊打工邊發憤攻讀,先是擔任陝甘總督尹繼善的幕僚,尹繼善離任時又將他推薦給了陝西巡撫陳宏謀。陳宏謀不僅是廉吏代表,又是理學名臣,王傑跟隨左右,亦師亦友,受益良多。

乾隆二十六年(1761),王傑以陝西會考第一(解元)進京參加會試,又以探花第三名進呈乾隆皇帝殿試。正逢乾隆欲在北方選撥人才,又見王傑書法工整清秀,便把他拔為第一,成為清朝開國第一名陝西狀元,他也是清朝陝西唯一一位狀元。《清史稿·王傑傳》記載:高宗熟視字體如素識,以昔為尹繼善繕疏,曾邀宸賞,詢知人品,即拔置第一。及引見,風度凝然,上益喜。

這裡還有一個小插曲。王傑被欽點為狀元后,一位山東的學子不服氣,認為選拔不公,便出了副自認難對的對聯考王傑,上聯是:“孔子聖,孟子賢,自古文章出齊魯。”王傑當即對答道:“文王昭,武王穆,而今道統在西秦。”此聯對仗工整,大氣雄渾,可見其才思之敏捷。這位學子再也無話可說,對王傑十分尊敬。

中狀元后,王傑最初在南書房當值,後經多次升遷,官至內閣學士。乾隆三十九年(1774)任刑部侍郎後又轉調吏部,擢升右都御史,乾隆五十一年(1786)出任軍機大臣,上書房總師傅,第二年又出任東閣大學士。

這位狀元首輔以耿直著稱,敢體罰皇子,曾怒懟和珅

王傑的書法作品

王傑性格耿直,凡事兢兢業業。在上書房任總師傅時,皇子顒琰讀書讀書不用功就嚴加訓斥,還經常罰跪罰站。有一次乾隆碰見皇子被罰跪,即令站起,並說:“教者天子,不教者天子,君君臣臣乎!”王傑見狀答道:“教者堯舜,不教者桀紂,為師之道乎!” 一番道理讓乾隆心服口服。而顒琰繼承大統後,也不以此為忤,反而對他委以重任。《清史稿·王傑傳》記載“洎仁宗親政,傑為首輔,遇事持大體,竭誠進諫,上優禮之。”

王傑擔任要職十餘年,為官清正,敢於直言,特別是在與大貪官和珅的鬥爭中表現了他剛正不阿的品格。“和珅勢方赫,事多擅決,同列隱忍不言,傑遇有不可,輒力爭”。和珅做得不對,別人不敢說,王傑敢說,別人不敢爭,王傑敢爭,和珅對於王傑卻無可奈何。一是王傑為官清正,於公於私無懈可擊;二是乾隆帝深知王傑為人,和珅無從構陷。和珅“雖厭之而不能去”,十分頭痛,打壓不下去,便想暗中拉攏。然而,王傑警惕性非常高,“每議政畢,默然獨坐”,堅決與劃清界限,不與其同流合汙。

和珅恨得牙癢癢的,不放過任何機會擠兌王傑。有一次,和珅拉起王傑的手親切地搭訕:“何柔荑乃爾!”王傑照樣不吃這套,正色回答道:“王傑手雖好,但不能要錢耳!”一句大白話、大實話,態度鮮明,懟出了水平,也懟出了境界,懟得和大人啞口無言,怏怏而去。嘉慶帝即位後,宣佈了和珅二十大罪狀,王傑參與了和珅一案的審理,查明瞭和珅貪汙納賄的種種罪狀,發揮了重要作用。

嘉慶八年(1803),79歲的王傑告老還鄉,為官四十載,所帶之物唯有書籍數十箱,嘉慶帝盛讚其“直道一身立廟堂,清風兩袖返韓城”。

這位狀元首輔以耿直著稱,敢體罰皇子,曾怒懟和珅

王傑的書法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