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马甲”到“防护衣”,58岁的他冲在防疫一线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浦东党校积极响应号召,第一时间发布了招募防控一线志愿者的消息,浦东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张国平迅速报名,但因为年龄大,第一批“落选”了,他再次“请愿”。

2月26日,他终于成为了党校第三批支援泥城镇防疫志愿者中的一员,和党校其他志愿者一起奋战在基层防控一线。

得知浦东机场需要志愿者,刚从泥城镇防控一线回来不久的张国平再次报名,担任党校机场志愿者小组组长,带领其他7名志愿者一起守护上海东大门。

“这种时刻,我们能做点啥?”

“我今年58岁了,这么多年来从未遇到这么大的事情,在这种时刻,我们能做点啥?”

年初,当张国平收到学校延期开学的通知时,他就开始思考自己能为疫情做点什么力所能及的事。

2月26日,张国平作为党校的第三批志愿者来到泥城镇。党校志愿者组成了一个防控指导小组,主要面向泥城镇13个居民区的46个居住小区就疫情防控工作情况进行明查暗访和工作指导,并每天把情况报告给地工委。

尽管每天要走上万步,但张国平并没有觉得辛苦,“就是多走些路而已。”说起街镇干部、居委会干部等基层疫线工作人员,张国平表示:“从小年夜开始,他们就进入了无休的模式,是真辛苦。因为这份理解,我们配合得非常好。”

“对于工作中存在的疏漏或问题,我们分层分类,区别对待。镇层面普遍存在的问题,直接和政府沟通,要求统一解决落实;个别居民区的问题,直接找居民区书记或主任,要求按照区、镇相关防控要求落实落细;对于个别居住小区的问题,则当场沟通与指导,做到即知即改。所有存在的问题,当天提出,第二天必查。从复查的情况看,效果好,效率高。” 张国平说,“8天的志愿者体验,让我感受到防护措施越来越严格、规范,居民的配合度越来越高。”

担任志愿者组长,再次上疫线

泥城镇回来之后,张国平休息了几天,这时,党校又开始招募机场志愿者。

“去还是不去?”张国平有些纠结:“这个月,我女儿就要生孩子了,但我还是想去,后面再安排。”报名的第2天,张国平就作为党校机场志愿者组长上岗了。

党校8名志愿者立即建立了一个微信群,下午4:30开一个碰头会,张国平把基本情况大致讲了讲,强调主要盯三点:机场转运是有风险的,大家要做好自身防护;机场防控就是入境管控,要担起责任,把好国境的大门;大家都要有团队意识,注意隔离,期间不能回家或者去办公区域。

“怎么穿脱防护服?”对于自我防护的基本要求,大家还不清楚。张国平立即组织大家在网上搜索学习。

张国平解释说:“脱防护服很有讲究,要从口罩开始,衣服从里面往外翻,手不能接触外面,然后脱一层要消毒一层,随后,区防疫部门给我们作了专门培训,这下大家都掌握了。”

58岁的他,第一天就走了四趟

正式上岗后,张国平先去熟悉了一下浦东机场地下停车场的方位。“因为防疫的需要,有些电梯关掉了,如果走错的话,要绕一大圈。”刚返回驻守点便接到电话,需要马上开始执行工作。

转了一大圈回来的张国平已经出了一身汗。送走了第一批旅客后,又出了一身汗。“怕晚上冷,我们穿的稍微多了一点,加上防护服,走一圈就要出很多汗。里面的衣服被汗水浸透了,到后半夜感觉很冷。”

从“红马甲”到“防护衣”,58岁的他冲在防疫一线

张国平(左)与队友交流工作

58岁的张国平,第一天就这样来来回回走了四趟,连续值守了12个小时。当看见有一个女孩子蜷缩在凳子上睡了,细心的张国平多次叫醒她,“怕她着凉了,这个时候感冒发烧很麻烦的。”

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回到志愿者大本营,张国平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澡。

他感慨道:“的确是蛮累的,尽管我年龄比较大,相对来说,年轻的时候很多苦都吃过,可这群80后、90后的年轻人真不容易,这种苦他们哪里吃过?但他们都坚持下来了,真的很了不起!”

从“红马甲”到“防护衣”,58岁的他冲在防疫一线

(张国平的生活照)

从泥城镇到浦东机场,张国平虽然时刻牵挂着自己的女儿,但他依然扑在一线,他说:“能够为防疫做点事情,我觉得挺好,很有价值。”直到女儿的预产期临近,张国平才匆匆从机场疫线退了下来。

如今,张国平的女儿已经顺利诞下宝宝,做了外公的张国平非常开心,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党校志愿者队友们,大家纷纷向他道喜。

从“红马甲”到“防护衣”,58岁的他冲在防疫一线

(新生宝宝的小脚丫)

新生命代表着希望和未来,这个新生命的到来,给大家带来了无限的喜悦,同时也给大家增添了战胜疫情的信心。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编:王文娟、轩召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