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時期”代表委員的“特殊作業”|黃玉梅:與病魔廝殺的十五個晝夜

“特殊時期”代表委員的“特殊作業”|黃玉梅:與病魔廝殺的十五個晝夜

黃玉梅為新冠肺炎患者做思想工作(資料圖片)

春夜,微涼。4月17日晚,趁全國人大代表、市腫瘤醫院ICU護士長黃玉梅休息的間歇,記者和她聊起參與我市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的那段經歷。靜謐的空氣中,她雖話語平靜,卻依然能讓人感受到與病魔廝殺的驚心動魄。

“2月20日進入市第五人民醫院,3月5日送走最後一位病人,這期間經歷了許多尷尬與困難,也有太多感動與收穫。”回想起身在定點醫院的15個晝夜,黃玉梅說,歷歷在目,永生難忘。

作為醫務工作者,黃玉梅很早便密切關注著在武漢傳播的疫情,並3次遞交請戰報告,申請前往一線。2月19日,黃玉梅接到了出征我市唯一定點救治醫院——市第五人民醫院的通知。那一刻,她激動得掉下了眼淚,一種強烈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在心頭升騰。迅速收拾行裝,告別家人,第二天,她隨第二批醫療隊義無反顧地進入隔離病區。

2月21日上崗後,儘管早已做好思想準備,但他們還是遇到了難以想象的困難。

第一個困難就是呼吸。平時再自然不過的一件事,在穿上嚴密的防護裝備後,變得困難重重。黃玉梅說,當時病區里約有20名新冠肺炎患者,兇猛的疫情給每個患者都造成了極大的思想壓力,安撫患者情緒成為醫護人員時時要做的工作。包裹在密閉的防護服中,每次說話都要先深呼吸,說上一陣兒人就會缺氧,護目鏡戴一小時就開始頭痛欲裂,加上不能喝水,又大汗淋漓,整個人都呈現虛脫狀態。

第二個困難就是排尿。雖然每班工作只有4個小時,但加上穿脫防護裝備等程序,將近7個小時。“不能吃東西、不能喝水,更不能上廁所,我們都是穿著成人紙尿褲進病區的。即使這樣,也肯定有滲漏,衣服溼漉漉地黏在腿上,只能‘暖’著,還要走來走去工作,那滋味別提多難受了。”黃玉梅說,為此,他們就儘量憋著,縮短尷尬時間,交接班後再洗澡。

克服尷尬和困難,黃玉梅和同事們以樂觀的心態相互打氣,24小時全力開展救治工作。

“有一位患者住在我負責的重症區,他17歲的兒子因在輕症區夜裡玩手機遊戲休息不好,導致病情加重轉入重症區。兒子懵懵懂懂加上逆反,聽不進父親的勸告,我想,這花季少年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必須幫助他。”黃玉梅說。於是,黃玉梅和他聊病情進展,聊嚴重後果,聊父親的愛護和期待,慢慢地,少年的眼睛發亮了,他不僅聽了進去,還變得懂事了,每天主動到病房門口給父親領飯、打水。“由於配合治療,這孩子四五天後就達到了病毒核酸轉陰的出院標準。”黃玉梅欣慰地說。

“申請上前線的時候,有沒有擔心和猶豫?”記者問。

“曾設想過一旦被病毒感染該怎麼辦,但我堅信只要做好科學防護,就不會有問題。”黃玉梅說,“我在重症監護崗位工作了近20年,搶救過無數感染和危重病人。疫情來臨,我不上誰上?這不僅是天職,更是使命!”

不怕犧牲,不畏艱險,捨生忘死,他們在高危地帶托起生命之舟。

在醫護人員的輪崗接力和精心治療下,病人一個接一個地健康出院了。

3月5日,送走最後一位出院病人後,我市定點救治醫院的隔離病區變得靜悄悄,黃玉梅和同事們緊繃了多日的神經放鬆下來。如今,經過14天的隔離休整,黃玉梅又回到了熟悉的重症監護崗位,繼續救死扶傷。

“曾經有人問我,沒有去武漢會不會遺憾?”黃玉梅說,“每當這時候,我就想起艾青的那句話,‘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加入醫療隊就要聽從調遣,能在家鄉為父老鄉親醫療,我非常自豪。”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也是隨時面臨犧牲的戰場。面對抉擇,黃玉梅勇當先鋒、主動作為,書寫了一名共產黨員和一名全國人大代表的優異答卷,踐行了出征前的錚錚誓言——“我志願加入支援五院醫療隊。永遠牢記:健康所繫,性命相托。堅決做到:服從命令,聽從指揮,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攻堅克難,不勝不還。請組織放心!”

原標題:全國人大代表、市腫瘤醫院ICU護士長黃玉梅:

與病魔廝殺的十五個晝夜 (“特殊時期”代表委員的“特殊作業”)

(安報融媒記者 王慶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