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魔無情,人間有情。

《人間世》是由上海廣播電視臺和上海市衛計委聯合策劃拍攝的10集新聞紀錄片。在10集的體量裡,不僅有重症搶救、120急救、還有公民器官捐獻,有一個年輕癌症媽媽的抗癌日記,更有臨終關懷……兩年間,紀錄片《人間世》的攝製團隊紮根於上海市多個醫院,以醫院為拍攝原點,聚焦醫患雙方面臨病痛、生死考驗時的重大選擇、通過全景化的紀實拍攝,抓取一般觀眾無法看到的真實場景,還原真實的醫患生態,人性化展現醫患關係、全民參與、全民討論的電視新聞紀錄片。該片希望通過觀察醫院這個社會矛盾集中體現的標本,反應社會變革期,構建和諧醫患關係的艱難前行,通過換位思考和善意的表達,展現一個真實的人間世態。

病魔無情,人間有情。

直視那麼不那麼完美的人間,從生死的終極考驗中,考驗著醫患關係、人間真情、社會問題,這就是這部新聞紀錄片的價值。一部關注中國醫患關係的醫療紀錄片,看完很沉重,醫院有生有死,有相遇和別離,通過鏡頭的還原,我們看到的是人間百態。

《人間世》一經播出,引起巨大反響,有些人贊同播出,也有些人反對。贊同的人認為,此片播出能夠還原真實的醫患生態、關係,瞭解醫療知識,還原真實場景。反對的人認為,患者家屬已經很悲傷了,還要被拍攝和採訪,把自己懦弱的一面展現在廣大觀眾前,自己的隱私也會在鏡頭前無線的放大。當然,對於以上這兩種聲音來說,這部紀錄片的主人公都是經過同意的,才能進行拍攝和採訪的,拍攝人員也是需要兩年在醫院裡進行相關的醫療知識培訓的,之後才能夠跟隨醫生和患者拍攝。

導演周全稱,紀錄片名叫《人間世》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希望呈現人間世態(而不只是醫院)。彷彿重回近一年進出各醫院,手術中的焦灼,ICU外的揪心,來回的奔波,和醫生的溝通,無數次簽字,從滿懷希望到墮入深淵,目睹命運漸漸失重直到徹底滑軌;7月26日最後一次搶救病歷,永遠記得最後一顆淚珠;死是生的一部分,接受宿命,紀錄片之外,有更殘酷的事實。

觀眾能看到《人間世》每集聚焦一個主題講述一種故事,主角或是急救車救護員,或是主刀醫生、病患家人。然而做《人間世》的觀眾,最好有隨時被打動的準備,這種打動幾乎是本能的。關於生的感嘆逝者如斯,關於疾病痛苦與家庭,思考意義與活著,這些如此重大的主題存在《人間世》的分分鐘。片子的人文關懷,看過的人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