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教育的“冰與火”

本報記者 劉昱汝報道

教育部辦公廳近期印發《關於做好2020年春季學期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通知》,對中小學開學後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安排。通知強調,各地開學後,要根據當地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嚴格控制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行為,未經省級教育部門批准,校外培訓機構不得擅自開展線下培訓活動。

4月12日,北京市教委明確規定,培訓機構目前仍不得開展線下培訓及服務。

近日,記者走訪通州區和朝陽區多家線下教育培訓機構,發現有部分培訓機構門口貼出:“出租轉讓”的標識。

線下教育生存告急

線下教育的“冰與火”

望京某家國際少兒英語培訓機構負責人王元希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疫情期間,還好國家在社保、稅收等方面給予了中小企業一定的幫助。但是每月的房租、外教工資以及一直在支出的物業費,都是每天焦慮的源頭。”

“現階段只能利用網上授課,外教增加工作時間給部分孩子們進行線上一對一教學,圍繞複習和練習為主。目前,孩子家長對這種上課方式較為滿意。”但是王元希認為,線下課時的收入仍是一大難題。

“儘早恢復上課,讓新生做試聽以方便新學員的招募是解決當下問題最好的辦法麼?”面對記者的提問,王元希坦言:“即便政府即刻恢復上課,師資力量更是一大難題。由於國外疫情原因,截至目前,學校原有的10名外教中,國內有3名外教在線上授課,3名外教停薪在家,仍有4名外教並未從國外回來。”

“與此同時我也在考慮融資,希望能夠多一些生機。”王元希表示。

資深電視評論員魏明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疫情的影響導致很多培訓機構不能正常開展線下教育培訓活動。中小學已經陸續開始上課,但有部分地區低年級學生這學期有可能並不開學。在這種情況下,初步預計學生到實體店的上課還是遙遙無期。

線下教育線上化

線下教育的“冰與火”

由於大部分學段目前仍然沒有開學,培訓機構面臨著線上招生不理想等問題。深陷旋渦之中的中小線下教育培訓機構負責人為了脫離困境,不少採用線上線下學費相同的方式,為老學員的線上課堂增加時長,豐富上課內容。此外,還有一些校外培訓機構採取讓利優惠政策,以老帶新或報班獲獎學金等方式來促進招生,或者將授課的學生群體以及上課方式做出調整。

據瞭解,一些教繪畫、書法、圍棋的機構和老師嘗試著把課程搬到線上,甚至讓老師把自己打造成網紅;編程、機器人這類更依賴實操的線下課,也在課程上設計了更多的便於學生線上操作的內容。

學生家長劉女士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從3月份開始,就一直接到各種教培機構的電話,基本都是提供線上課程。價格優惠力度都是史無前例地大,像我之前瞭解過的英語課、繪畫課等興趣班,老師一直打電話聯繫我,希望我給孩子報個線上課程體驗學習一下。或者如果能夠提前給孩子包年付費的話,直接學費打3折。”

“價格戰”已經打響,一些教育培訓機構也是想盡辦法地在吸引家長給孩子報名。

魏明表示,此次疫情下,很多線下教培機構的生存已經成了一個巨大的難題。透過疫情,很多教培機構可能都會考慮到增加線上教學的這個部分。例如對線上教學設施的改進、對線上教學模式的思考、甚至在今後開設的教培課程裡也會推出一些線上教學。線上教學與線下面對面的教學效果不同,這樣對於老師和學生都是一種考驗。就形勢而言,線下培訓推出線上教學的這種板塊,也是一種競爭方式,有利於學生和家長做更多的選擇,更是一種市場需求。

緊急轉型仍有挑戰

線下教育的“冰與火”

對於傳統線下教育機構來說,這場疫情倒逼的線上轉型之路,也並不好走。被“逼上梁山”後,仍有許多挑戰在等著他們。

隨著復課的推遲,線下機構不但面臨大量的春季、寒假班學生退費,而線下的房租、場地、人力等支出還需要繼續支付,而且轉到線上後,平臺運營也需要一定的資金。在線下完全沒有收益還要照付費用的情況下,機構們只能開源節流,熬過這段難捱的日子。

同時,很多家長用戶對於線上課並不買單。他們覺得線上課的課程體驗不如線下,課單價格也理所應當跟著下降。但中小機構本身體量小,成本壓力大,抗風險能力差,如何在行業巨頭營造的一片免費的“血海”裡殺出重圍,對課程進行合理定價,減少退費率,避免用戶流失,是中小線下機構面臨的一大難題。

大多數傳統線下機構不具備在線教育的經驗,疫情期間倉促上馬後,如何儘快適應全新的在線工具、場景和教學方式,和用戶進行線上化的交互,轉變運營服務模式,也是一個格外艱難的挑戰。

面臨挑戰的同時也有機遇並存,因此從業者始終應抱有打贏這場硬仗的決心。上海證券分析師周菁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線下教育培訓機構需要注重平臺運行穩定、運營團隊快速響應、服務到位等能力的加強,或將更易獲得家長的好感,順利在疫情後引導付費採購。中短期來看,根據學校定製化的需求將上升,預計未來面向個體學校的、小額的、以軟件、內容、服務為主的教育信息化訂單將會增加,長期來看付費模式的佔比將會逐步提高。

而對線下培訓機構而言,他們最迫切想聽到的就是那聲“復課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