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圈】該不該買公寓

【地產圈】該不該買公寓


商辦類政策



2020年新冠病毒期間,廣州出了一個商辦放寬的政策,一天後,又收回了

商辦上鎖從上一次政策到今年,已經第四個年頭


2016年,北京商辦成交量8萬餘套,遠超住宅。

原因簡單,住宅沒地賣,有賣的買不起。

於是商辦風起。


【地產圈】該不該買公寓


但是自2003年起,房地產和宏觀調控就是緊密地互相盯著。

2017年3月26日,北京市住建委等5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商業、辦公類項目管理的公告》,調控對象直指此前打政策擦邊球,以不限購、不限貸聞名的“商住房”。

一劍冰封。

此後北京市場商辦基本年1-2萬套。


重慶《關於促進全市商業商務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意見》,力爭“十三五”末全市商業商務房地產庫存去化週期控制在合理範圍,其中主城區商業商務房地產庫存去化週期控制在12個月內

所以2015-2017年重慶商務公寓市場供應量不斷縮小,成交量逐漸增加,2017年受全國市場大環境影響,商務公寓市場以去存為主,成交量創近5年峰值,成交均價上漲;2018年開始,市場熱度銳減,成交量環比下滑26.2%。2019年環比2018年全年下滑33.5%。


公寓是什麼



國有土地出讓裡邊有分居住用地、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工業用地、物流倉儲用地等等。

住宅附件還需要配套教育、醫療、商業等資源,所以每塊地出讓的時候就決定了修什麼性質的產品。

相比於住宅用地出讓後做住宅,商業、工業用地出讓後除了一筆土地款,後續地上的商場、寫字樓、工廠等,還可以創造稅收和貢獻GDP 。所以各級政府都在積極招商引資。


基於住宅屬性的市場需求和開發商的企業需求,就出現了一個類住宅的商辦產品:公寓

這其實是在住宅用地供給少、國人資金配置路徑少的大環境下產生的類住宅商業/辦公用房。


以一年多以來跟商辦產品打交道的經驗看。

商改住的想法太不現實。

一是產權,目前土地出讓到期的,《物權法》只有住宅用地明確了自動續期。其他用地依法辦理(這裡的“依法”,目前我還不知道具體判例)。也就是說商服土地性質上的房子產權,更短。

二是水電氣,要按商用來繳納,比住宅貴。並且大部分不能通氣。

三是學位/戶籍。一般商服不帶落戶。


商服性質決定了主要用於出租、做生意。

2019年,佛山萬科金域中央業主投訴“公寓變辦公”,導致全國一陣風所有商辦都不能宣傳“可變空間”、“商住”等字眼。

買賣商服性質的房子和住宅性質的房子,主要還有幾個區別

一是首付比例商服50%以上,按揭利率也會上浮30%-50%不等,而且時間最長10年。槓桿比住宅低

二是稅費商服高很多,二手交易不活躍,而且商辦類很容易被政策限購限售。比如要求法人資質購買、不滿足一定條件要全款等等。


【地產圈】該不該買公寓


值不值得買



商辦公寓的客戶,一部分剛需,一部分投資。

大家會發現市場上,有的地方公寓火爆,有的地方無人問津。

大部分公寓火爆的地方要麼是限購擠壓資金流入商辦,作為個人的資產配置;要麼是地段配套好,適合做生意、做出租。


商辦公寓這個產品,很特殊。

商辦相比住宅,總價比較低,而且一般設立在配套齊全的地方,主打租售比

但商辦首付比例高、貸款還上浮、產權年限比住宅少、二手交易費率高。


大多開發商把商辦變成商住來包裝,主要還是為了去化。

商辦的產品特徵

但對於消費者,得實實在在認清商辦的投資/出租屬性

1.選個有商圈發展的區域,產業+商圈+交通。

2.瞭解清楚交付後的運營,選個有商業經驗的大開發商。

3.小面積低總價,計算租售比。

4.商辦儘量買現房。

5.首套房選住宅,不要選公寓,後面的需要資金配置資產的,參照以上4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