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飾文化》:為什麼古人愛穿白袍,不是為了好看,而是沒得選

在一些古裝劇中,很多人一身白袍,顯得飄逸超群。為什麼他們都愛穿白袍?因為他們沒得選,只能穿白袍。

在古代,服飾是身份地位的象徵,一個人穿什麼、佩戴什麼,就代表了他所處的階層。

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中,統治者制定了一整套嚴格的等級制度,用來約束人們的言行。而服式就是等級制度中最明顯的表現形式。

在李慕南的《服飾文化》這本書中闡述了中國曆代服裝、佩飾的發展變化,每個朝代的服飾都反映了當時的文化思想。

古人並不是想怎麼穿就怎麼穿,在顏色、面料、圖案上都受到限制。

《服飾文化》:為什麼古人愛穿白袍,不是為了好看,而是沒得選

顏色上的等級制度

從西周到漢代,是服飾文化的定型時期。周代由於建立了分封制,各階級之間形成了明顯的差距,周代不僅沿襲了商代的宗教思想,建立了一套嚴格、完整的禮儀制度。而服飾作為禮儀規範的表現形式,也有嚴格的等級制度。

《周禮》記載,周代帝王、后妃、百官根據不同的身份地位,衣冠服飾都有差別,任何人都不能僭越。周代的這種服飾制度在歷朝歷代中受到效仿和推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建立了各項統一制度,秦代廢除了周代的冕服制度,只保留了典儀上的玄冕作為禮服,最常用的是袍服。

袍服就是上下連體,有襯裡或加棉的長衣式服裝。《服飾文化》中指出,秦朝規定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員可以穿綠袍,平民只能穿白袍。

到了隋朝時期,黃色開始成為帝王常用的顏色,但是並沒有嚴格的限制。

到了唐代,服飾制度又重新制定。皇帝穿的常服承襲了隋朝的黃色,成為皇帝的專用顏色,其他人禁止使用。


《服飾文化》:為什麼古人愛穿白袍,不是為了好看,而是沒得選

官員服裝的顏色也受到限制,按照等級用紫色、紅色、綠色、青色來區分。

唐高宗時期,規定三品以上穿紫色,四品穿紅色,五品穿淺紅色,六品穿深綠,七品穿淺綠,八品穿深青色,九品穿淺青色。

而沒有官銜的普通百姓,因為很多顏色不能穿,多數人就乾脆穿白色袍衫。

所以,白丁也是普通百姓的代名詞。劉禹錫的《陋室銘》中就有一句:“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到了宋代初期,官員的服裝顏色還是紫色、紅色、綠色、青色四種。元豐年間簡化顏色,只有紫色、紅色、綠色三種,四品以上穿紫色,六品以上穿紅色,九品以上穿綠色。

宋代的平民因為服飾顏色受到限制,多數人穿褐色、白色以及暗色的服裝。


《服飾文化》:為什麼古人愛穿白袍,不是為了好看,而是沒得選

面料上的等級制度

古代雖然有絲綢,但是因為數量有限,只有達官顯貴才穿絲綢。而普通百姓因為經常勞動,服裝樣式不是寬鬆的長袍,而是短衣縛褲。

百姓和士大夫的服裝不僅樣式不同,面料也不一樣,百姓通常穿粗麻面料的服裝,也就是褐布。

所以,布衣也就成了平常百姓的代名詞,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就謙虛地稱自己是尋常百姓:“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在古代,平民分“士、農、工、商”,商人是平民中地位最低的,即使他們有錢,買得起華美的服飾,也不允許他們穿。

《漢書》中記載,漢高祖劉邦到洛陽時,看見商人都穿著華麗的服飾,當即下令,色彩豔麗的綾羅綢緞,薄如輕紗的絲織品,都不能穿。

儘管歷朝歷代對平民的禁列有很多,對有錢的商人難以禁止,對其他的寒士、農民而言,窮得溫飽都成問題,不禁止他們,也穿不起絲綢。


《服飾文化》:為什麼古人愛穿白袍,不是為了好看,而是沒得選

圖案上的等級制度

從舜時期開始,衣裳就有“十二章”的制度。到了東漢時期十二章制開始正式確立,在歷朝歷代使用。

但是十二章制中的圖案在各個朝代並不完全一樣,但大體一致。

十二章就是十二種圖案: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這十二種圖案分別代表不同的寓意。

古人認為日、月、星辰意為天,山代表登天之道,這四種圖案是帝王專用的。

龍是傳說中的一種神獸,意為善於應變,是王權的象徵。華蟲是一種雉雞,意為文采昭著。

宗彝是古代祭祀用的一種容器,繡有虎紋和猴紋,意為忠孝。

粉米意為善行和濟養。藻就是水草,意為潔淨。火象徵光明磊落。黼是兩斧頭相對的黑白相間圖案,意為果斷。黻是黑青相間的兩個相背的“弓”字,意為善惡分明。

帝王的服裝可以用十二章圖案,三公、諸侯用九章,九卿以下用七章,以此類推,地位越低,用的圖案越少。


《服飾文化》:為什麼古人愛穿白袍,不是為了好看,而是沒得選

歷朝歷代對十二章的限制也略有不同,比如,先秦時期,天子用升龍,三公、諸侯可以用降龍。

到了唐代,只有皇帝才可以用龍紋,三公、諸侯不能使用龍紋,太子和一品用九章,二品用七章,三品用五章,五品用一章。

宋代沿用了唐代的服飾制度,龍紋也成了皇帝專用的圖案,在明清時期非常盛行。

而文武百官上朝奏事穿的公服,到了明代,用繡在胸背上的方形圖案來區分等級。

文官用飛鳥: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曶枅。

武官用走獸:一品二品用獅子;三品虎、四品豹、五品熊、六七品彪。

此外,官員在帽子、腰帶、佩飾上都有等級制度。

《服飾文化》:為什麼古人愛穿白袍,不是為了好看,而是沒得選

結語:

古代的服裝等級制度摒棄了服裝的個性化,要求每個人都在自己的職位上各司其職,不推卸,不僭越,共同維護國家的利益。

現代社會注重人性化,消除了服裝等級制度,因為一個人的價值不是由服式決定的,而是由他所做的社會貢獻決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