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途太空飛行致宇航員腦體積增加

科技日報北京4月15日電 (記者劉霞)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14日報道,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經過長時間太空飛行後,宇航員的腦體積會增加,導致壓力積聚在頭部,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宇航員經過長時間太空飛行後視力會下降。

這項研究負責人、德州健康科學中心大學的拉里·克萊默及其同事掃描了11名宇航員的大腦,這些宇航員隨後在國際空間站待了6個月,在從空間站返回地球后,克萊默團隊對這些宇航員的大腦進行了6次掃描。

研究人員發現,從太空返回後,所有宇航員的腦體積都增加了,包括白質、灰質和大腦周圍的腦脊液。

他們解釋稱,在正常重力情況下,當人體站立時,大腦中的液體會自然向下流動。但有證據表明,微重力可以阻止這種情況發生,導致液體積聚於大腦和顱骨內。

克萊默說,宇航員的腦體積平均增加了2%,而且,增加現象在返回地球一年後仍然存在,這可能導致宇航員顱內壓升高。他認為,這可能會壓迫視神經,導致宇航員視力受損,經常有宇航員回到地球后報告身體出現這一情況。

克萊默團隊還觀察到,11名宇航員中,有6名宇航員大腦的垂體腺變得畸形,這些結果為太空飛行可以改變宇航員大腦結構再添佐證。

南卡羅來納醫科大學的唐娜·羅伯茨說:“這項研究很重要,因為它首次提供了宇航員的數據,證明宇航員的大腦結構在返回地球后長達一年的時間內出現了持久性變化。”

克萊默說:“這讓我們對長時間星際旅行——比如前往火星的旅行產生了一些擔憂。”

據悉,克萊默團隊目前正在研究利用人工引力抵消他們在大腦中觀察到的此類變化,這些將血液拉回腳部的方法可能包括:使人高速旋轉的人體大小的離心機或圍繞身體下半部旋轉的真空室。他說:“希望這些方法或其他方法可在微重力下進行測試並顯示出效果。”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