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留住中國女科學家,德國重獎她1000多萬,但她放棄高薪堅持回國

導語:

世界各國,都把科技發展作為核心競爭力,設立了很多科技大獎,獎勵在科學上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學家。首先讓大家瞭解一個科研界的超級大獎——索菲亞·科瓦雷夫斯卡亞獎。這個名字拗口的大獎,由德國聯邦教研部和洪堡基金會聯合設立,每兩年頒發一次,面向全球35歲以下的優秀青年科學家,是全世界獎金額度第二高的科研獎項。

誰要是拿到這個獎,那真可謂真正的“名利雙收”,獲獎者單項最高金額高達165萬歐元,相當於1264萬人民幣,拿獎就意味著步入千萬富翁行列。不僅如此,還有一個對科研人員有著致命吸引力的條件,就是獲獎者具備招收博士後和博士組建自己研究團隊的資格。而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只有7名中國人獲此殊榮,今天小編要介紹的主人公莊曉瑩,正是該獎得主之一。

為留住中國女科學家,德國重獎她1000多萬,但她放棄高薪堅持回國

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實力做科研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年輕科學家,是個名副其實的美女。很多人看到莊曉瑩第一眼,總不免感嘆:明明可以靠臉,卻偏要靠才華。很多人覺得科學家都應該是白髮蒼蒼的老人,更何況是莊曉瑩研究的計算力學、岩石力學領域,這種工科領域的學者絕大部分都是男性,看到莊曉瑩這樣一位年輕貌美的女性,就很難把她和“力學科學家”聯繫起來。而她,總是穿著白襯衫,下身或者是牛仔褲或者是一襲長裙,年輕漂亮富朝氣,回頭率極高。實際上,莊曉瑩在這個領域取得的成就,比很多男性科學家還厲害。

為留住中國女科學家,德國重獎她1000多萬,但她放棄高薪堅持回國

莊曉瑩跟同濟大學特別有緣,他本科讀的就是同濟大學,然後因為成績優異,免推在本校攻讀碩士研究生,2007年順利畢業。然後,她選擇去英國留學深造,在杜倫大學(Durham University,攻讀工程與計算科學學院岩土工程專業博士,4年後,以英國綜合排名第六畢業。在英國學習期間,她獲得了英國工程與物理科學研究委員會(EPSRC)陶樂茜研究生獎學金(DHPA)全獎、 英國海外研究生獎學金(ORSAS)全獎等多種獎勵。博士畢業後,她去了挪威,在挪威科技大學結構工程系從事博士後研究。

不久後,莊曉瑩回到了祖國,進入同濟大學當上了老師,成了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一邊教學,一邊從事納米新型複合材料方向上的研究,由於在這個課題上取得了突破,就榮獲了德國那個很拗口的大獎,拿下了1246萬大獎。

為留住中國女科學家,德國重獎她1000多萬,但她放棄高薪堅持回國

莊曉瑩在國際上獲得過不少榮譽,包括歐盟居里夫人獎學金、英國計算力學辛科維奇最佳博士學位論文獎等等。但最具代表性的,還是我們文章開頭介紹過的索菲亞·科瓦雷夫斯卡亞獎,這個獎項由德國設立,如此之高的獎金也是為了吸引各國優秀科研人士為德國做研究。

莊曉瑩憑藉著研發新型納米複合材料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成為全球第7位斬獲此獎的中國人,成功抱走165萬歐元的獎金。拿到這個大獎的科學家,德國都會想方設法留住他們。索菲婭獎前後頒發過8次,獲獎者超過百餘人,這其中三分之二的獲獎者最後都留在了德國。拿下這個大獎可不得了,德國科技界的眼光全都瞄準了這位中國美女科學家,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莊曉瑩肯定會留在德國從事科研工作,因為德國給予的條件,會比國內好得多。這是2015年的時候,莊曉瑩在同濟大學,還是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是沒有資格創立獨立實驗室的,而留在德國,可以有自己的實驗室,有自己的團隊,這誘惑實在太大了。莊曉瑩領了大獎,還是回到了同濟大學,連一點猶豫都沒。

結語:

科學家在國外學業有成,拒絕各種福利待遇也要回國建設祖國報效祖國,而有些明星在國內大撈特撈之後,腦袋削尖了移民、改國籍,可是我們的一些年輕人仍是追捧明星,從不崇拜科學家。

對此,國外極力想留住的科研天才,卻不受誘惑,回國報效,大家怎麼看呢,歡迎下方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