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老師有那麼輕鬆嗎?

wl359


大學老師分化挺嚴重的,這種分化主要與學校和專業有關。

首先是學校,對於985和大部分的211學校來說,對老師的要求比較嚴格,在每隔幾年的考評當中要求老師發表文章,有本科生的單位院系,還要求有帶學生的經歷,培養學生做項目的數量,還有拉經費的要求。千萬不要以為在大學老師只是去給學生上幾節課,就完了老師分為兩種,有科研型和教學型。但是不管是哪一種,都有很強的任務壓著。

然後是專業,對於理工科的專業來說,的確是有拉項目和帶學生的壓力。如果學生的論文寫得不好,在盲審或互評當中出現問題,老師也要負連帶的責任。對文科專業來說,這種壓力要稍微弱一些。如果願意過不評職稱,考核基本合格能接受的話,那也可以過一種逍遙的日子。我就認識一個教師,做了一輩子的講師,然後研究了一輩子的股票,每一天以炒股為樂。只要滿足教學的最基本要求,不發文章不評職稱,然後也自得其樂。

但是不管是學校還是專業,只要這位老師有強烈的責任心,他都會在大家認為是沒有課,然後就可以待在家裡的非常清閒的日子裡看書,寫文章,做科研帶學生。可能比每天去上班的職員還要忙碌。甚至是每一年上課所使用的PPT都要重新做一遍。還要學習大量的教學信息化的內容。否則會被學生嫌棄,被信息化的時代所拋棄。

所以說形容教師是燃燒自己的蠟燭,我覺得這種形容一點不為過。

當然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教師的確在沒有課的日子裡,時間是比較自由的,可以自行安排。不用每天去學校,家裡如果有什麼特殊的事情也可以照顧得到,從這一點來說,教師這種職業是非常自由的,但是這些時間既可以被家裡的事情填滿,也可以被教學的任務填滿,總之不是用清閒二字可以形容的。


布衣145543840


這種看法帶有極大的偏面性,不符合主流。我認識的大學老師都很忙,且感到壓力很大。比如,上海交大環境工程學院的周保學院長,在去濟南的高鐵上,都和唐厚君教授討論智能家居的事兒。當時是2013年,剛好我和一個朋友去北京考察智能淨水項目,而上海交大就缺家居智能淨水。周院長當時就邀請我們一週後去交大交流,後來我聯合成立課題組,專門研究淨水的泉化。

大學老師的成長過程包括助教、講師、副教授和教授(當然院士也是追求),每個職稱又分為不同級別。比如,鹽城師範學院的唐伯平,現為二級教授,是二個省級實驗室的主任,專門研究沿海灘塗軟體動物。據我所知,唐教授幾乎沒有休息日,整天奔波於教室、實驗室和沿海灘塗,指導學生的“甲殼素提取及應用”創業項目,在全國大學生創業比賽中獲得一等獎。

一般人只看到大學老師課務輕的表象,其實大學老師的課題研究任務並不輕。以前大都注重理論研究,發表論文;現在已升級為注重校企合作和成果轉化。比如,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是很有名氣的,像盧蓉蓉教授與多家食品企業成立了課題組,成功申報了多項科創基金,並通過驗收,其中“牛初乳中活性蛋白的產業化生產項目”,還獲得了中國食品工業技術學會科技創新一等獎。當然,大學內也有不追求上進,就滿足於上幾節課的老師,然而,一旦出現課程選修的學生少,或導師經常招不到研究生,也是相當難堪的。


紅藍推演


負責的老師都不輕鬆,不負責的老師都很輕鬆[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


分享到:


相關文章: